劳动者主张未盖章合同生效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看到,用人单位盖章并不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必备要件。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字即可表示劳动合同生效。仅凭没有盖公章,就认定劳动合同没有生效,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为防止隐患,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最好要求用人单位既签字又加盖公章。
一、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如约定试用期超过6个月,不购买社会保险等。
2、采用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以损害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强迫对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如合同期满后强迫续订劳动合同。
3、采用欺诈的手段,故意隐瞒事实,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虚假承诺优厚的工作条件。
4、订立程序形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如双方当事人未经协商,或者未经批准采取特殊工时制度等。
5、违反劳动安全保护制度。如约定劳动者自行负责工伤、职业病,免除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等。
6、违反规定收取各种费用的劳动合同。如强制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风险金、股金等。
7、主体不合格的劳动合同。如招用童工、冒签合同等。8、侵犯婚姻权利的劳动合同。如规定合同期内职工不准恋爱、结婚、生育。
9、侵犯健康权利的劳动合同。如约定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正常休息休假。
10、侵犯报酬权利的劳动合同。如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等。
11、侵犯自主择业权利的劳动合同。如设定巨额违约金、培训费,限制职工流动。
12、权利义务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如设定无偿或不对价的竞业禁止条件等。
-
汽车销售合同没有盖章生效吗,法律依据是什么
116人看过
-
起诉方未盖章是否可以主张合同成立生效
185人看过
-
法律上说签订劳动合同必须要盖章,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74人看过
-
盖章对劳动合同书法律效力的影响是什么?
128人看过
-
次承租人主张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205人看过
-
盖章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关键吗?
401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起诉方未盖章是否可以主张合同成立生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12起诉方未盖章如果当事人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可以主张合同成立生效。在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
-
如何依法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12关于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起算时间和截止时间:一般来说,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签劳动合同的前1日。 2.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如果员工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满1年,则满1年的当日视为已签订。 3. 支付双倍工资的期限:如果员工工作满1年后仍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则应支付双倍工资的期限为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满1年的
-
劳动合同公章盖在劳动者那里了,生效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6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
-
主合同盖章了,但是合同附件未盖章生效吗?这样有效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4主合同盖章后,只要合同中约定了附件,并能证明没盖章的附件就是主合同中所称的附件的,该附件就当然有效。这就好比在主合同中没必要每页都盖章一样。盖骑缝章是表明整套资料的完整性,没有进行更换、增减,因此并非盖骑缝章导致附件有效,而是盖骑缝章表明附件与主合同属于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主合同中又表明了该附件的效力,从而导致附件有效。
-
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的仲裁时效是多久,有没有法律依据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14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的仲裁时效是一年的时间。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关于劳动方面的一些争议申请仲裁的时间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是一年的时间,应该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