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情况。因为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但是自然灾害来临之前,如果气象部门已经提前发布了预警信息的,施工单位应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如果自然灾害特别严重,根据情况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赔偿责任。双方当事人对造成损失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民事责任。
滥用职权造成的损失怎样挽回
滥用职权造成的损失按以下方式挽回:
1、扣押、冻结资金和物品。扣押、冻结资金作为侦查失职犯罪案件时对涉嫌犯罪的赃款、赃物采取的初步措施,是为了发现犯罪线索,获取犯罪证据,追回经济损失;
2、返还财产。包括返还失职犯罪受害有关发案单位;
3、渎职犯罪嫌疑人或者其所在单位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减少损失。包括行为人或者其亲友积极筹集资金弥补渎职犯罪造成的损失;行为人或者其单位通过民事手段减少损失,通过民事诉讼向因渎职获得不当利益的人追索资金;
4、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为追回渎职犯罪造成的国家和集体损失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使检察院能够成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更好地保障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
5、国家赔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渎职犯罪时,如果发生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受损害的,受国家有关赔偿,受国家机关赔偿机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
谁来承担房屋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
132人看过
-
工厂遭遇水灾,损失由谁来承担?
59人看过
-
自然灾害侵袭,房屋损失由谁承担?
304人看过
-
房子遭遇自然灾害损失谁承担责任
205人看过
-
暴雨灾害导致工程损失,损失由谁来承担?
375人看过
-
农村房子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谁承担
205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农村房子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谁承担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18农村房子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谁承担,要看房主是否购买了房子的商业保险。对于在自然灾害中受到损害的房子,国家机关并没有赔偿义务。如果当地有相关的救助政策,那只能叫做补助而非赔偿。如果投保了房屋的商业险,那么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没有投保的,只能根据国家现行救灾政策处理。国家在人民遇到自然灾难时,会拨款帮助所有遇到灾害的人,那不叫赔偿,属于救灾物资。
-
自然灾害房屋损坏谁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16自然灾害损坏的房屋其损失由房屋所有人自己承担,这属于不可归责于他人的情形导致的损坏,如果为房屋购买了保险,其保险合同约定了自然灾害损坏的赔偿责任限额,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
合同无效应该由谁来承担损失?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17无效合同双方的损失应当按照双方的过错承担。 合同无效的,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
送蛋途中遭遇意外损失应当由谁承担?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01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本案中,养鸡厂为食品厂送货未交其
-
帮工人受到伤害,领工资时,应该由谁来承担损害赔偿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3帮工过程中,如果帮工人受到人身损害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该由谁来赔偿: 1、如果被帮工人同意帮工,帮工人不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受伤的,则被帮工人负责赔偿。 2、如果被帮工人不同意帮工,帮工人不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受伤的,则可以由被帮工人适当补偿。 3、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