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是否必须成立共同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3 11:11:51 348 人看过

不成立。共同犯罪必须要双方都是故意的主观心态,所以过失是不成立共同犯罪的,即两人以上由于过失行为,造成同一危害结果的,不以共同犯罪定罪处罚。因为在过失犯罪的场合,行为人在主观上既不希望,也不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当然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也就不成立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必须判实刑吗?

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过失犯罪就必须判实刑。《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明确规定的,犯罪分子才需要负刑事责任,从而才可以判处实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0日 05: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犯罪预备成立共同犯罪吗,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吗
    一、犯罪预备成立共同犯罪吗可以成立。共同犯罪预备是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预备行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成立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共同犯罪人在实施共同犯罪时,尽管所处的地位、具体的分工、参加的程度、甚至参与的时间等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犯罪目的,指向相同的目标,从而紧密相联,有机配合,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犯罪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必然要求。《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
    2023-04-18
    474人看过
  • 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吗?
    过失犯罪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1、各行为人都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这里所说的共同注意义务是指各行为人不仅都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而且在实施可能导致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过失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时,不仅自己注意而且也要促使他人注意,从而使行为人之间的注意义务存在互动、协作关系,来共同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2、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各行为人之间存在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各行为人共同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各行为人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导致了同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共同过失造成的危害结果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行为与共同危害结果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尽管各个行为人的行为对共同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力可能不相同,但必须和危害有因果关系。3、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不论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或两种过失的竞合,均
    2023-02-23
    97人看过
  • 过失犯罪成立共同犯罪吗
    过失犯罪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1、各行为人都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这里所说的共同注意义务是指各行为人不仅都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而且在实施可能导致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过失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时,不仅自己注意而且也要促使他人注意,从而使行为人之间的注意义务存在互动、协作关系,来共同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2、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各行为人之间存在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各行为人共同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各行为人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导致了同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共同过失造成的危害结果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行为与共同危害结果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尽管各个行为人的行为对共同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力可能不相同,但必须和危害有因果关系。3、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不论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或两种过失的竞合,均
    2023-03-24
    147人看过
  • 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共犯吗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属于故意的刑事犯罪,是主观意志在从事犯罪的活动,而过失犯罪主观上不存在故意,所以共同过失犯罪不会构成共同犯罪。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6-12
    337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没有共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一、违法员工被拘留,公司公司不赔偿吗公司违法员工被拘留要求公司赔偿是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要求公司赔偿,公司涉嫌犯罪,如果员工参与了或知情,也可能涉嫌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帮助犯的构成要件是帮助犯的构成要件是:1、有帮助的行为和帮助的故意。2、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3、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七条规
    2023-04-11
    473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按各自所犯罪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此外,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过失犯罪是如何构成的?过失犯罪是由以下要件构成的:1、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2、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3、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7-27
    26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3
      1、不成立。共同犯罪必须要双方都是故意的主观心态,所以过失是不成立共同犯罪的,即两人以上由于过失行为,造成同一危害结果的,不以共同犯罪定罪处罚。 2、因为在过失犯罪的场合,行为人在主观上既不希望,也不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当然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也就不成立共同犯罪。
    • 共同犯罪必须是过失犯罪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27
      由此可见,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各共同犯罪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 共同犯罪必须是过失犯罪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13
      1、不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2、由此可见,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必须是各共同犯罪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 过失犯罪可否成立共同犯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2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需要两人以上有主观上的合意。过失犯罪是没有犯罪的主观意识,未寻求结果的成立。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 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7
      过失犯罪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共同故意,这种故意的共同性有三个特征: 1、共同犯罪人之间在主观上有一定的联系。 2、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都有预见。 3、共同犯罪人都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就是对犯罪结果采取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