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退休的问题的行政诉讼有效期
劳动纠纷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双方产生纠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劳动纠纷的发生,不仅使正常的劳动关系得不到维护,还会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应当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而中国当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
二、退休再就业的问题
1、退休再就业人员在再就业单位工作一年以上能否享受国家规定的带薪年假?为什么?前提是单位同意。2、退休再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他们是合法的劳动者吗?他们是该单位的职工吗?是职工,但是只享有一般劳动者部分权利,比如工资和工伤等。3、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那么退休再就业者是劳动者吗?是广义的劳动者,不是劳动合同法中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
三、哪些事有关退休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国法规有关退休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有:
【离退休再次聘用】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7〉88号第二条规定:关于离退休人员的再次聘用问题,各地应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优先解决适龄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对被再次聘用的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其聘用协议可以明确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动保护待遇等权利、义务。离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聘用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聘用协议约定提前解除书面协议的,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未约定,应当协商解决。
-
有关行政诉讼被告的追加问题
178人看过
-
诉讼时效是多久?——关于行政诉讼时效的问题
367人看过
-
如何有效应对行政诉讼中的重复诉讼问题
373人看过
-
有关民工工资诉讼时效的问题
189人看过
-
有关合同无效诉讼的收费问题
191人看过
-
有关劳动仲裁诉讼的时效问题
481人看过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对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应在其符合退休条件时即时将职工人事档案,退休审批表,及其它相关资料报当地社保部门进行审批。... 更多>
-
行政复议时效与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5如果是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复议后诉讼的案件,在法定复议期间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既可以复议也可以诉讼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申请行政复议,在法定复议期内,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也是应该受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九条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
-
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的相关问题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2《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关于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的相关问题由上可知。
-
请问有关退休金计算的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4-12-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以下是退休工资的计算方法: 1. 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本人缴费年限 * 1%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 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 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独生子女证,养老金总额将增加5%。
-
行政诉讼法关于回避的问题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30回避的程序 回避的提出,可以是当事人提出申请,也可以是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主动自行提出。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回避申请提出后,是否准许申请,由法院决定,具体程序为: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
-
有关原告在行政诉讼案中的答辩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3原告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答辩:被告在法定期限内写出答辩状,原告有权要求查看答辩状,法院应当自收到答辩状之日起合理期限内将答辩状复印件发送给原告;原告应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因为被告的答辩状是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