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供证据的,可以利用现有证据认定工伤根据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要求,相关材料大致如下:。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证明(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
注: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载明工伤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原因和工伤程度。填表说明:
1。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晰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的,应当在申请人主页上加盖用人单位公章。在诊断时间一栏,按职业病诊断时间填写职业病患者;如有伤亡,应按初步诊断时间填写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从事的工作、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和程度。职业病患者在申请工伤鉴定时,应当写明单位、危害工作、起止时间、诊断结果,并提交受伤职工身份证;职工受伤时医疗机构出具的第一份诊断证明,或者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证明);工伤认定申请书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受伤或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证明文件:,应分别提交相应的证据:
(1)如果员工死亡,应提交死亡证明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执行职务受到暴力和其他事故伤害的,应当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其他有关证明,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造成伤害的,应当提交公安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证明,疾病猝死或者48小时内抢救无效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证明,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抢险救灾活动中受伤的,应当提交《医疗机构救助证明》,因公因公因战致残的退伍士兵,旧伤复发的,应当提交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证明,他们要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旧伤复发的确认书
-
员工申请工伤认定企业不给证据材料怎么办
298人看过
-
工伤认定证明材料保密的依据是什么?
133人看过
-
企业能否以殉职申请工伤认定?
313人看过
-
工伤认定生效力企业否认无依据
204人看过
-
工伤认定是否能够依据门诊病历证明?
227人看过
-
工伤认定申请的法律依据
391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依法提供什么材料,作为工伤认定证据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3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依法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对申请人提供的下列材料,应当依法作为工伤认定的证据。(一)事故伤害或突发疾病死亡的证明;(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证明;(三)革命伤残军人证;(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统筹地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认定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
-
工伤认定能否申请补充依据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9工伤认定决定已经作出的,不能再申请补充认定。若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
-
工伤认定的证明材料有哪些,申请工伤认定时应提交的证明材料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8工伤认定的证明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除应提交职工本人身份证明和指定或者抢救的医院、医疗机构初次治疗的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外,还应提交下列相关证明材料。一、属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统计范围的伤亡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具体的结论批复;二、因工作紧张突发疾病,应提交工作紧张的证明材料;三、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提交民政、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四、因公、
-
企业申请工伤认定,单位能否否推翻单位申请的工伤认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21工伤认定结论只能由国家职能部门推翻,用人单位不能推翻。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满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
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的证据材料有哪些,哪些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2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证据必须真实、合法,与案件有关联,否则不得用作定案的依据。根据有关规定,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