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抽逃出资罪是有一定构成要件的,如果不符合抽逃出资罪的构成要件,就不会被认定为抽逃出资罪的情形。抽逃出资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一)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侵犯了国家公司资本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或者股东。所谓公司发起人是指依法创立筹办股份有限公司事务的人。
(四)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即故意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
一、增资不实会构成抽逃出资罪吗
增资不实不构成抽逃出资罪,构成虚假出资罪。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刑法》第159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
认定为抽逃出资的情形有几种,抽逃出资罪主体要件是什么?
284人看过
-
如何认定抽逃出资罪,抽逃出资罪的行为有哪些?
294人看过
-
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281人看过
-
非吸逃出资罪的具体情形
378人看过
-
哪些情形可以认定股东抽逃出资
123人看过
-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呢什么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489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哪些情形中出资人可以认定为抽逃出资辽宁在线咨询 2021-10-27抽逃出资是指公司验资登记后,股东暗中撤回出资,但仍保留股东身份和原出资额的欺诈性违法行为。股东出资后,资产变成公司财产,股东不能撤回出资,只能通过转让的方式撤回,不能直接撤回。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公司股东出资的情况如下:(1)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书分配虚假利润(2)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出资(3)利用相关交易出资(4)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回收出资的行为。
-
什么情形下不属于抽逃出资罪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28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抽逃出资罪是有一定构成要件的,如果不符合抽逃出资罪的构成要件,就不会被认定为抽逃出资罪的情形抽逃出资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一)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侵犯了国家公司资本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
什么是抽逃出资罪,对吸逃出资罪的认定,抽逃出资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1最新出资罪的最新量刑标准: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逃避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逃避出资罪客观上表现为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逃避出资金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其他严重情节。
-
抽逃出资的定义及常见情形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14抽逃出资是指在公司成立并完成验资注册程序后,股东通过秘密撤回所缴出资,但实际上并未减少其出资数额,从而使股东仍然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一种欺诈行为。抽逃出资包括抽逃注册资本和抽逃股东出资。抽逃注册资本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这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还可能波及到公司之外第三人的利益,如债权人。因此,我国法律对此种行为严厉禁止,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
肇事逃逸情形的认定有哪些,肇事逃逸情形的认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1-05-10(一)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二)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三)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四)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五)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六)交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