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法治国家,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兼顾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运行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两者往往互相冲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人们希望实现的并非仅是法律通过强力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同时还希望法律能够促进公平,即使法律能够减少暴力行为,人们也希望它在公平的基础上加以适用。”我国刑事司法向来重实体轻程序,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失衡的当下,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或沉默权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尽管沉默权有着道德上的合理性以及司法上的和目的性,我国自古以来就不承认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重实体轻程序是我国的传统司法惯性,同时沉默权也确实赋予了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极大的人权自由,如果有人因为行使沉默权而使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就我国当前的文化,普通公众是无法接受的。其次,我国向来以口供作为整个证据体系的基础,而一旦确立沉默权,势必造成大批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行使该权利这无疑会给我国的传统询问取证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以我国目前的侦查技术和法官素质来看,另辟蹊径取证困难重重,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极大地影响犯罪打击。
沉默权在我国没有立足的根基,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却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原则贯彻到刑事诉讼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一方面能有效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司法机关的强制手段而提供不利自己的证据或供述,是我国刑事司法保障人权迈出的重大一步;另一方面,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并不排除被追诉人的如实回答的义务,因而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不提供必要证据或陈述,而使案件无法侦破的现象将得到控制,对打击犯罪不会产生特别巨大的障碍。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的区别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沉默权联系密切,在历史发展上一脉相承,但两者其实是由区别的。沉默权只适用于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还适用于证人等,除此之外,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一)两者的理念侧重不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核心理念是保障人权,即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司法机关的强制手段而提供不利自己的证据或供述。保护自己免受刑罚是人之常情,在刑事诉讼中必须禁止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手段强迫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指控自己或证明自己有罪,否则,不但侵犯了人权,更会造成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这一理念也决定了其经常见诸于各项人权公约。
沉默权则更多的倾向于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国家掌握着暴力机器,任何人都无法以个人的力量与之对抗,因此,需要创设法律使国家在诉讼程序中的权力得到控制。这就需要尽可能地限制国家作为追诉方的权力,特别是对讯问、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规定严格的使用条件,同时也应赋予被追诉人沉默权以对抗国家的强权。
(二)两者的权利范围不同
沉默权否定一切陈述义务,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有权拒绝回答一切问题,包括不为自己作证和辩解,且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以部分陈述和作证义务为前提的,大陆法系国家基本都规定对自己的姓名、地址等不能沉默不言,“只是对于可能使自己受到刑事追究的问题才有权拒绝回答,因而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分别主张权利,并且要附具理由予以释明。”[2]
(三)两者的行使前提不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只是规定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强制自证其罪时可以使用,这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如果没有使用强制行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无权援引这一规定。而沉默权则允许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无论司法机关有没有采取强制行为时都可以拒绝回答任何问题。相比较而言,沉默权赋予了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更大的自由。
(四)两者的权利刚性不同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保障的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最基本人权,这是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的。沉默权是由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衍生而来的,在保障人权的问题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一般根据本国某一时期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侧重不同而有不同规定。
-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概念
279人看过
-
我国如何看待沉默权?
417人看过
-
中国有沉默权吗
457人看过
-
我国引入沉默制度的思考
231人看过
-
在我国关于沉默权的意义是什么
384人看过
-
2024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463人看过
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格的一种,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拘留嫌疑犯、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不仅剥夺了嫌疑犯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拘留时间也很长,一般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之前。... 更多>
-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21《全国人大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50条:《审判员、检察官、调查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可以证明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重要的各种证据。严禁刑事通报和威胁、诱惑、欺诈等违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明自己有罪。要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了解案件的公民,具有客观充分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
“明知必然性而任其发生”是否成立间接故意犯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04“明知必然性而任其发生”的,指的是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态。这种情况是直接故意犯罪。
-
在我国关于沉默权的意义是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22虽然在我国的刑法当中现在也等同于默认了国家工作人员零口供定罪的这样一种做法,但其实在有些特定的刑事案件当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坚决不开口的话,真的很难保证能够将当事人绳之以法的,并且关于沉默权在西方的国家很早之前就已经立案通过了,我国结合司法审判的实际经验也正式通过了沉默权。那么,在我国关于沉默权的意义是什么?
-
不得强迫自证有罪的是犯罪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1其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刑事诉讼中,强调一种平等对抗的诉讼关系,限制公安司法机关的权力,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证人的诉讼权利,反对非自愿供述,以彰显刑事法治精神;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证人享有保持沉默的权利,有权拒绝回答自陷于罪的提问,不受强迫供述且无供述义务,证明其有罪的义务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做出陈述且陈述应出于其自愿,而非自愿的陈述应作为非法
-
对沉默权的法律适用探讨与我国对于沉默权的法律保障的规定是怎样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06第一,沉默权的产生和确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沉默权的发展从12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从16世纪开始,英国普通法院随着国王的纠问机构的黯淡而控制了英国的刑事司法系统。在普通法传统的基础上,其司法系统朝着控告式模式转变。这一演进是非常缓慢的,而且其中一些臭名昭著的例外规则亦延续了几百年。例如,法律在1696年以前并不保证被告人有权获得一份书面的告发书,也不保证他们能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机会;而且,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