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某(男)与刘某(女)1995年因夫妻感情不和离婚。在办理协议离婚手续时,钱某因工作性质较为特殊,(钱某当时从事手工动漫制作)月工资收入近万元,因此,双方协议婚生子钱XX(两周岁)的抚养费每月2000元,每月底前由钱某通过银行汇到刘某指定的账号。8年过去了,钱某的生活境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钱某于1996年再婚,并于1997年又生一子钱鹏(均为化名)。1998年,钱某与其妻又按揭在上海市虹口区某小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月供近5000元。1999年,钱某母亲生病住院,至今一直未遇。另,世界动画市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手工绘制已被电脑3D取代,钱某的工资收入从近万元一直滑到2004年下半年的3000元左右。
因按原离婚协议支付每月2000元的抚养费力不从心,钱某通过中间人与刘某商议,看对钱峰的抚养费能否通过协商酌情降低。但钱某的提议立即遭到刘某的强烈反对,刘某认为是钱某想推拖父亲养育责任,坚决不同意降低抚养费的要求。无奈之下,钱某向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了减少抚养费之诉。
原告钱某诉称:原告与被告之母刘某于1995年4月因夫妻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双方约定由钱某每月支付婚生子钱峰2000元抚养费,至18岁为止。现因原告工作收入明显下降,家庭开支明显增大,且在9年间,已累积向原告支付了20余万元的生活费,故请求法院依法判令酌情减少抚养费数额。
被告钱峰的法定代理人刘某辩称:离婚协议中约定抚养费每月2000元,原告应予以遵守。现原告辩称其收入锐减不是事实,其家庭开支增大与支付抚养费之间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故要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后经法院及双方代理律师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钱某支付的抚养费从每月2000元降低至每月1000元,此案告结。
-
因离婚抚养协议纠纷如何起诉
88人看过
-
因离婚协议孩子抚养费问题,或引发法律纠纷
456人看过
-
签完离婚协议书后因子女探视权引起纠纷怎么办
164人看过
-
抚养费纠纷协议离婚怎么负担?
234人看过
-
离婚协议生效后,抚养费能否发生变化?
382人看过
-
抚养费数额变化的社会影响
377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因数额而引起纠纷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6抚养费的变更包括增加、减少和免除三种情况。 1、抚养费增加是子女在必要时提出的, (1)因物价调整,原定数额难以维持子女生活所需;或子女升学、实际所需抚养费用超过原定数额以外; (2)还可能因为子女身患疾病,抚养一方无力支付全部医疗费用;或有给付义务的一方经济收入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与其生活水平相差悬殊等。 2、反之,有给付义务的父方或母方,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减免给付抚养费。减少给付情况,主
-
后变化所引起的纠纷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8蔚生(男)尹莉(女)1996年在上海市某区民政局办理协议。根据该离婚协议,双方婚生子蔚强由尹莉抚养,蔚生每月向尹莉支付500元抚养费。当年蔚强4岁。1998年,尹莉,并与其夫张灿于2000年又育一子张宇。在与蔚强的生活中,张灿与蔚强相处不睦,有邻居证实,张灿有经常打骂蔚强的行为。1999年,蔚生与另一女子代兰结婚,婚后至今无子女,且代兰对蔚强十分喜欢,每次探视,蔚强都十分开心。2004年4月,蔚生
-
总量变化引起的纠纷应该怎么办?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2相关案例:钱某(男)与刘某(女)1995年因夫妻感情不和离婚。在办理协议离婚手续时,钱某因工作性质较为特殊,(钱某当时从事手工动漫制作)月工资收入近万元,因此,双方协议婚生子钱XX(两周岁)的抚养费每月2000元,每月底前由钱某通过银行汇到刘某指定的账号。8年过去了,钱某的生活境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钱某于1996年再婚,并于1997年又生一子A(均为化名)。1998年,钱某与其妻又按揭在上海市虹口
-
因离婚抚养协议产生纠纷,该如何起诉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17原告应当就离婚扶养协议纠纷提前准备两份起诉书,并准备有利于自己主张的相关证据材料,然后向被告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不能就是否离婚或财产分割、债务分担、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协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离婚制度。
-
签完离婚协议书后因子女探视权引起纠纷怎么样办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04签完后因子女探视权引起纠纷,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第三十八条规定:后,不直接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