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他人犯罪是什么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8 11:31:17 252 人看过

替他人顶包犯罪涉嫌包庇罪。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一、刑法中关于窝藏、包庇罪的量刑规定是哪些

1、关于窝藏、包庇罪的量刑规定为,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仍然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的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的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三百六十二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家人包庇罪该怎么处理

如果包庇他人的话会构成包庇罪,需要根据具体的情节进行判刑。《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三、构成窝藏、包庇罪既遂如何去处罚

构成窝藏、包庇罪既遂的处罚规定如下: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当事人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7: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诱骗他人犯吸毒罪的刑罚是什么?——了解诱骗他人吸毒罪的刑罚
    构成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判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的。逼迫、诱骗他人自杀处罚即行为人希望自杀人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人欲杀死自杀者的目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键应查明行为人是否确实有刻意追求自杀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为在特定环境下是否足以导致他人实施自杀的行为,两者缺一,则就不宜认定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
    2023-07-06
    117人看过
  • 诱导或者诱导激怒别人犯错是否构成犯罪
    教唆他人进行犯罪活动属于违法行为。教唆罪,又称为煽动罪,是指通过劝说、利诱、暗示、煽动、贿赂、恐吓、威胁等手法,将自身的非法意图施加于原本并无任何犯罪意图之个人身上,最终导致被教唆者按照教唆人所设定的犯罪目的去实施违法行为。因此,在教唆过程中,教唆者理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可定义为教唆罪。《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4-05-04
    56人看过
  •  诱发他人犯罪的行为
    煽动和犯罪引诱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煽动是指利用劝告、激励、建议、劝诫等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而犯罪引诱指侦查机关引诱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掌握其犯罪证据,并对其起诉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涉及到犯罪意图和证据的收集,但其目的和手段有所不同。促使他人犯罪是一种煽动行为。煽动是指利用劝告、激励、建议、劝诫等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使其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犯罪引诱指侦查机关引诱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掌握其犯罪证据,并对其起诉的行为。 犯 罪 引 诱 和 煽 动 犯 罪 有 什 么 区 别 ?犯罪引诱和煽动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和规定。犯罪引诱是指故意诱导他人实施犯罪行为,而煽动犯罪则是指以言论、文字、图像等方式刺激、鼓舞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引诱罪是指引诱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人等没
    2023-09-07
    275人看过
  • 诱骗他人犯罪判几年
    刑事责任年龄
    在我国,诱导他人犯罪,一般是按照教唆犯来处理。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一般形成共犯关系。教唆犯的判刑,根据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被教唆的对象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被教唆对象犯的是什么罪等情形来综合判定量刑。一、相关知识延伸阅读:教唆犯是指什么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中国刑法2
    2023-03-06
    325人看过
  • 公安诱导签字犯什么罪?
    警察诱供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是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诱供所获取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证据。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据此,可以向检察院控告。《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
    2023-06-21
    104人看过
  • 他人投资诱导是否构成诈骗罪
    一、他人投资诱导是否构成诈骗罪诱导别人投资如果是利用虚假的数据、虚假的信息,以包营利为保证诱导他人投资的,是构成诈骗罪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报案诈骗能追回钱吗被骗的钱报警能否追回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当事人被诈骗后,应当保留好证据,并立即报案、及时报警。立案后,存在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钱财有追回的可能;2.若是网络被诈骗,没有及时发现,报案了不一定能追回钱财。追不回的理由如下:(1)被诈骗的时间周期太长;(2)诈骗分子信息不明;(3)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被诈骗;(4)诈骗分子将骗钱
    2023-10-28
    345人看过
  • 引诱他人吸毒是违法还是犯罪
    一、引诱他人吸毒是违法还是犯罪引诱他人吸毒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构成要件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2.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毒品,而有意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不管行为人的动机是牟利、报复,还是拉人下水,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既构成本罪。过失不构成本罪。3.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同时也侵犯了他人身心健康。本罪的对象是从
    2023-04-03
    167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引诱?
    犯罪引诱指侦查机关引诱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掌握其犯罪证据,并对其起诉的行为。对于绝大多数一般刑事犯罪案件的侦破,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及其证据规则,在这些案件的侦查中是不允许使用警察圈套的。但是针对一些危害严重的有组织的犯罪,毒品犯罪、行贿、组织卖淫、伪造货币等犯罪许多国家都允许采取不同于一般犯罪的侦查方法与手段,例如使用窃听、诱惑侦查等密侦手段,使用这种手段获得的证据不以非法证据予以排除考虑。诱惑侦查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诱惑者促使被诱惑者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学界称之为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这种诱惑侦查的主要特征是,被诱惑者原本是没有犯罪意图,在强烈的诱惑下实施了犯罪为。在这类诱惑侦查中,侦查机关无异在诱使或者鼓励无罪的人犯罪,所以应当属于非法的侦查行为。许多国家对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持否定态度。第二种类型是诱惑者已具备犯意,或已作手实施犯罪。诱惑者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有利
    2023-06-11
    188人看过
  • 犯罪引诱是什么
    毒品犯罪
    犯罪引诱指侦查机关引诱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掌握其犯罪证据,并对其起诉的行为。对于绝大多数一般刑事犯罪案件的侦破,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及其证据规则,在这些案件的侦查中是不允许使用“警察圈套”的。但是针对一些危害严重的有组织的犯罪,毒品犯罪、行贿、组织卖淫、伪造货币等犯罪许多国家都允许采取不同于一般犯罪的侦查方法与手段,例如使用窃听、诱惑侦查等密侦手段,使用这种手段获得的证据不以非法证据予以排除考虑。诱惑侦查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诱惑者促使被诱惑者产生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学界称之为“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这种诱惑侦查的主要特征是,被诱惑者原本是没有犯罪意图,在强烈的诱惑下实施了犯罪为。在这类诱惑侦查中,侦查机关无异在诱使或者鼓励无罪的人犯罪,所以应当属于非法的侦查行为。许多国家对“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持否定态度。第二种类型是诱惑者已具备犯意,或已作手实施犯罪。考虑到目前贩毒、行
    2023-06-12
    141人看过
  •  诱导他人自杀是否属于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动。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动。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教 唆
    2023-09-01
    134人看过
  • 引诱他人犯罪的伦理问题
    故意激怒他人引诱他人犯罪的,是属于教唆犯罪的情形,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成立共同犯罪,或者在2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因而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对于教唆犯应分清作用予以处罚:起主要作用的,认定为主犯;起次要作用,认定为从犯(也有可能成立胁从犯)。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及其犯罪构成条件有哪些?从上诉表述来看,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是以引诱、教唆、欺骗的方法,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其犯罪构成如下:1、罪体行为: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行为是以引诱、教唆、欺骗的方法,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由此可见,本罪的行为具有以下三种情形:(1)引诱他人吸毒。这里的引诱,是指以金钱、物质或者含有毒品的物品让他人吸食,或者以向他人进行鼓动等方法,勾引、诱使、拉拢本无吸毒意愿的人吸毒。(2)教唆他人
    2023-07-07
    314人看过
  • 法律角度下诱导他人犯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一、法律角度下诱导他人犯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法律角度下诱导他人犯罪立案标准是:1.须有教唆之故意,即被教唆者因教唆而生特定犯罪之意或至于实行,为教唆者所能预见,倘不能预见者,则非故意,对于其犯罪行为,自不成立教唆罪;2.须有教唆之行为,教唆罪在客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之行为,其方法如何,法律并无加以限制;3.须被教唆者为特定之人在煽惑罪所煽惑者,为多数之不特定人;4.须被教唆者为有责任能力,被教唆者以有自行判断之能力为限。二、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的区别1.传授犯罪方法罪是独立的罪名,具有独立的法定刑;教唆犯罪不是独立的罪名,也不具有独立的法定刑。2.两者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有自己固定的客体即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它不以其所传授的犯罪所侵害客体为转移;而教唆犯罪并无固定的客体,其实际侵犯的直接客体应依照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而确定,也即取决于被教唆犯罪的性质。3.犯罪对象不同。传授犯
    2023-10-22
    140人看过
  • 诱发、劝告、引诱他人吸毒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同时也侵犯了他人身心健康。其引诱、教唆、欺骗的对象是从未吸食、注射过毒品或曾吸食、注射毒品但已戒除的人。2、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引诱、教唆、欺骗为手段,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3、犯罪的主体系是一般主体。4、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毒品,而有意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35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3款规定,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加重处罚事由犯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等。从重
    2023-07-17
    349人看过
  • 诱拐他人犯罪的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教唆他人犯罪拒不认罪可以定罪吗?教唆他人犯罪拒不认罪可以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二、对教唆犯的量刑原则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量刑的一般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
    2023-06-26
    37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是否诱导他人贷款属于犯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4-12-14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但是,如果牵涉到诈骗手段,则可能会被判定为违法甚至犯罪行径。 “套路贷”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尚未设有相应的罪名。这种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可能涉及到多种法律风险,例如诈骗、敲诈勒索、非法拘禁、抢劫、寻衅滋事、虚假诉讼以及虚假诉讼与诈骗罪之间的交叉等等。 必须对具体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确定其是否违法或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诱导他人犯罪判多少年?被诱导的人能轻判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4
      诱导犯罪又叫教唆犯罪。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
    • 诱导他人实施犯罪罪会判多长时间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28
      在我国,诱导他人犯罪,一般是按照教唆犯来处理。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一般形成共犯关系。教唆犯的判刑,根据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被教唆的对象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被教唆对象犯的是什么罪等情形来综合判定量刑。《刑法》第29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诱导他人自杀是否犯法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8
      如果您的话没有足以证明她是听了你的话而去死的,您无需负担刑事责任,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的话(如,自杀前的遗嘱说是你胁迫他去死),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来说都不用承担责任。否则,中国有大半人都犯罪了,另外从法理上看,自杀属于行为结果归于自我归责的行为,不是犯罪,既然前行为不是犯罪,那么诱导不是犯罪的行为自然也就不犯罪。但也有例外。此上言论,请您不要违法犯罪。
    • 故意引诱他人犯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12
      故意激怒他人引诱他人犯罪的,是属于教唆犯罪的情形,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成立共同犯罪,或者在2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因而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对于教唆犯应分清作用予以处罚:起主要作用的,认定为主犯;起次要作用,认定为从犯(也有可能成立胁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