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8 09:20:48 295 人看过

法定继承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嘱继承的法律事实有哪些

1.被继承人生前立有遗嘱和遗嘱人死亡是遗嘱继承的事实原因,立遗嘱是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不需征得他方的同意。

2.遗嘱继承直接体现了被继承人的遗愿,遗嘱继承是被继承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依法用遗嘱的方式指定遗产的继承人及其继承份额。

3.遗嘱继承人须为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不受法定继承顺序和应继承份额的限制。

4.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在继承开始之后,有遗嘱的,应当先按照遗嘱进行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8日 17: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非婚生子女相关文章
  •  事实行为——法定继承的概念?
    法定继承被视为一种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有所区别。事实行为并不需要意思表示作为其必要要素,而法律行为则需要意思表示才能成立。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即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所以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法定继承被视为一种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有所区别。事实行为并不需要意思表示作为其必要要素,而法律行为则需要意思表示才能成立。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即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所以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事 实 行 为 与 法 律 行 为 的 区 别 及 继 承 特 点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是法律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事实行为是指不涉及法律关系的行为,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等;而法律行为则是指涉及法律关系的行为,如合同行为、诉讼行为等。两者在法律后果、法
    2023-09-12
    103人看过
  • 放弃继承是什么的法律行为
    一、放弃继承是什么的法律行为1.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到遗产处理前,通过特定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不愿继承遗产的意愿,从而放弃自己应有的继承地位和应继份额的一种法律行为。2.这一法律行为的核心在于继承人主动放弃对遗产的继承权,体现了继承人的自主意志和选择。3.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则视为接受继承。二、放弃继承的法律要求放弃继承权的法律行为需满足以下法律要求:1.放弃继承权的行为必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进行。这是因为在继承开始前,继承权尚未产生,而在遗产分割后,继承权已经转化为实际的财产权,此时再放弃已无实际意义。2.放弃继承权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原则上应由当事人本人亲自实施,不得代理。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继承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允许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放弃继承。3.放弃继承权不得
    2024-07-07
    365人看过
  • 自然人去世后遗产继承是不是事实行为
    一、自然人去世后遗产继承是不是事实行为?继承是事实行为。理由如下: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即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所以是事实行为。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继承根据法律规定的规定进行,而非依据继承人的意愿来进行,所以是事实行为。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只要是法定继承人即可以继承,不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婴儿等未成年子女均有继承权。因此继承属于事实行为。二、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有哪些?第一、两者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法律行为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法律效果,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为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容认,即法律对法律行为产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给予合法性评价,而非在内容上的事先假设和规定
    2023-04-29
    255人看过
  • 法定继承权是否实行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原则上是仅适用法定继承的。《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被继承人后于其子女先于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且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法定继承权公证是否必须经过公证程序:1、北京公证处答复办理股权继承公证的很少,似乎无需公证2、红盾网上论坛最好办理公证解决方法:1、咨询陕西工商行政管理局;2、鉴于公证的效力有利于防止王家与赵家股权继承纠纷的发生,建议办理法定继承权公证。(一)公证的管辖《公证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前款规定。办理法定继承权公证,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公证处管辖。(二)公证应提交的证件、
    2023-07-28
    339人看过
  • 抛弃是单方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单方行为仅基于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即可依法成立的法律行为,“双方行为”的对称。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所以,如果当事人所抛弃的是自己的财产,属于单方行为;但若是抛弃对象是依法禁止抛弃的(他自己子女、妻子、老年父母等)则就是事实行为了。抛弃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吗一是所有权抛弃,二是担保物权的抛弃。所有权的抛弃所有权的抛弃属于无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抛弃所有权无须向任何特定的相对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主观上具有抛弃动产所有权的意思,且该单方法律行为有效(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有效,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客观上具有放弃动产占有的
    2023-07-24
    377人看过
  • 事实与法律:区分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关键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
    2023-07-22
    190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遗嘱继承是法律行为吗
    根据法律规定遗嘱继承是法律行为,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遗嘱继承的特征:1、被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和立遗嘱人死亡是遗嘱继承的事实构成。2、遗嘱继承直接体现遗嘱继承的法律特征,多份遗嘱冲突经常伴随被继承人的遗愿。3、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相同,但遗嘱继承不受法定继承顺序和应继份额的限制。4、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的效力。一、多份遗嘱冲突怎么办遗嘱的法定形式有五种: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因遗嘱是于遗嘱人死亡时才开始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在遗嘱发生效力之前,遗嘱人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其所立的遗嘱,因此一个遗嘱人出现多份遗嘱的现象并不少见,多份遗嘱如果处分的内容并不冲突,就不存在失效的问题,反而可以互补;但如果内容存在冲突,就必然导致效力较低的遗嘱
    2023-02-20
    247人看过
  • 法定继承到底是不是什么事实都可以实行?
    法定继承属于事实行为,继承方式还包括遗嘱继承,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代位继承是不是法定继承代位继承是属于法定继承的范围。代位继承是本位继承的对称,又称“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代替被继承人子女的继承顺序,继承被继承人子女的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制度,代位继承是属于法定继承的范围。《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
    2023-07-29
    293人看过
  • 承诺是民事行为还是准民事行为?
    承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约是一种意思表示,不是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一、民事诉讼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1、概念上的比较(1)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行为。民事诉讼行为是能民事诉讼法效果的行为。(2)一切法律效力的发生,为法律所赋予。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诉讼行为亦是如此。然而,对法律行为效力的确认,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是确认其中的亦是表示内容的效力,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
    2023-06-19
    154人看过
  • 履行合同行为是否属于法律事实
    履行合同行为是属于法律事实的,法律事实,是依法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一个事实,只有它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紧密相连,方可称为法律事实,即是由于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了法律关系的演变。从结果上看,法律事实的出现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演变,但并非必然。一、法律事实的特征法律事实有如下特征:1.客观实在性客观性是法律事实的首要特征,法律事实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竞合,否则就是伪事实。部分案件对事实认定的错误,则反映了人们认识存在偏差的事实。2.规范性事实即它必须是法律中涵盖的事实。规范性实际上体现了法律的评价功能,生活事实是否要认定为法律事实只能以法律为指引,具备法律上的关联性。法官认定的事实必须与规范性事实(制度事实)相符合,否则就失去合法性,失去其应有的法律意义。3.具体事实法律事实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的行为或事件,它并不等同于法律中被立法者所抽象概括的事实,但这种具
    2023-06-29
    333人看过
  • 承诺是法律行为吗
    口头承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形式,不是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实施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具备法律效力,行为人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否则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一、哪些样的代签合同能成立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可以代签的。涉及以下事项的合同不能代签:1、收养关系的建立和终止;2、婚姻关系的产生和消灭;3、遗嘱的制作;4、出版合同的履行;5、演出合同的履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二、电子合同纠纷法院受理吗电子合同纠纷法院可以受理。电子合同这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双方或者是多方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当事人之间以电子的方式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这种合同是合同的电子
    2023-04-02
    58人看过
  • 行政事实行为与民事事实行为是什么
    行政事实行为与民事事实行为我国的行政法学脱胎于民法学,因此研究行政行为不可避免的要先研究民事行为法学理论。民事法学作为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对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要件为标准,将其分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相关法律知识:1、意思表示方面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行为人设立法律关系的外在表示。而事实行为则不以意思表示为其构成的基本要素。2、法律效力方面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预期不同的意思表示内容而产生不同的法律效力。事实行为不以当事人预期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力,行为人的客观活动构成事实行为,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就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3、基本规则方面根据意思表示的不同法律行为的基本规则分为表意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自愿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意思表示不违反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意思表示符合法定的形式要求等内容。而事实行为的基本规则则包括:主观心理状态、行为的客观内容、行为所引
    2023-06-11
    289人看过
  •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在于两者之间是否以意思表示作为必备要素、能否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是两者都是有当事人的表示行为、有真实意思表示也能够具备法律后果。一、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别在于: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二、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2023-07-03
    497人看过
  • 法律上孙子是否为继承人
    一、法律上孙子是否为继承人法律上孙子不是继承人。法定继承人有: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父母、配偶、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二、继承人死亡怎么办继承人的死亡会根据继承是否开始会有不同的处理:1.继承开始前继承人死亡:(1)法定继承中继承人在继承
    2023-07-27
    272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育的子女。包括男女双方未婚所生的子女或者已有婚姻关系的男或者女与婚姻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发生性行为致孕所生的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更多>

    #非婚生子女
    相关咨询
    • 继承和受遗赠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7
      物权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遗赠,是指遗嘱人采取遗嘱的形式将其财产权利的一部或全部,无偿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赠虽然是遗赠人生前作出的意思表示,于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但一般认为,因遗赠发生的物权变动,同样适用继承的规则,物权不经公示而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 民法怎么区分继承是民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9
      法定继承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即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所以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
    • 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为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6
      我也纠结了很久,搜了多方意见,最终我还是认为它属于事实行为。首先法定继承肯定不是表意行为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它绝对不是民事法律行为。其次,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死亡引起的法律效果,不属于法律事实。我认为法定继承也引起了法律效果,即物权的变动。而且在非基于民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中,法定继承属于其中一种,并且概念是这么说的“非基于民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是指民事行为之外的其它法律事实引起的物权变动”。我认为
    • 继承是附条件还是附期限法律行为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0
      个人认为,是附期间的法律行为。原因:人固有一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而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有可能所附条件不可能达到。
    • 继承法律如何判定继承遗嘱是一种法律行为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28
      继承分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继承人死亡(事件)引起是事实行为。 遗嘱继承必须由被继承人订立遗嘱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及被继承人死亡(事件)两个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能引起。是另一个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民事法律事实构成(简称“事实构成”)是指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必须因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能发生。这些相互结合,共同引起某一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民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