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保护优先”基本原则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7:10:49 473 人看过

新的《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保护优先基本原则,重新定位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强调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强化了环境监管的法律手段和制度设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向污染宣战,全面部署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去年三大重点区域PM2.5浓度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新的《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保护优先基本原则,重新定位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强调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强化了环境监管的法律手段和制度设计。一些创新举措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补偿、推行环境监测和治理第三方服务等,取得初步进展。

但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与公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资源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之一。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亟须提升。为此,应着力加强环境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的科学研究,注重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使环保工作跃上新高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8日 00: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要约相关文章
  • 探讨《环境保护法》的出发点
    和谐社会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保护法》肩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使命。修改《环境保护法》需要把握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超出自然环境的极限边界所致,《环境保护法》以义务为出发点来限制人类的活动,通过极限与分配来确定环境开发者的权利义务,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二是《环境保护法》定位。将《环境保护法》定位于基本法,以履行循环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义务为出发点,遵循环境与资源整体性规律、生态规律等自然规律,整合、创新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三是反思环境管理权。国家为全体人民的利益履行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是国家享有环境管理权的前提,《环境保护法》强调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创新环保靠政府、政府靠公众的运作机制。【关键词】环境保护法;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权;义务【写作年份】2007年【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1979年试行经
    2023-04-21
    449人看过
  • 环境保护法是什么
    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是一个新兴的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中的法律,其称谓在各国立法和理论上的表述上有相当的差异。有称环境法,有称公害法,有称污染控制法,有称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我国在立法上称为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保护的对象也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为环境要素和整个地球的生物圈,其调整对象涉及公民、法人及其组织、国家乃至全人类,甚至包括尚未出生的后代人。一、环境污染能获得赔偿吗造成环境污染需要赔偿。《环境保护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
    2023-03-25
    494人看过
  • 环境保护仅有《环保法》还不够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X说,今天早晨我拉开窗帘,看到蓝天白云,真是心里头充满了感动。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了社会上最关注的一个大事了,人民群众关心,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是出重手在治理环境问题。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四次审议,出台了新环保法,这个环保法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对污染是零容忍,而且惩治措施也是非常严格的。环境保护法是一部综合的法律,仅有这部法是不够的,现在我们正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一系列相关的法律都要动大手术。还有就是水污染防治法,今年要开始修改。另外,我们要下决心定一部法律专门针对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
    2023-04-24
    183人看过
  • 什么是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是一个新兴的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中的法律,其称谓在各国立法和理论上的表述上有相当的差异。有称环境法,有称公害法,有称污染控制法,有称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我国在立法上称为环境保护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保护的对象也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为环境要素和整个地球的生物圈,其调整对象涉及公民、法人及其组织、国家乃至全人类,甚至包括尚未出生的后代人。一、环保的标准有哪些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制定的标准是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按标准性质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中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允许含量所作的
    2023-03-29
    401人看过
  • 中国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25年来首次修订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和主要任务。常委会把提高立法质量放在首位,突出立法重点,加快立法步伐,完善立法机制,提升立法效果。一年来,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在一批重要立法项目上取得新进展。环境保护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常委会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过4次审议,对环境保护法作出全面修订。这是该法律正式施行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次修订,针对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制度,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和处罚的力度。法律还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大或者其常委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3-04-24
    208人看过
  • 日本铁路的环境保护对策
    jr东日本集团自1992年开始全面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活动,在对策体制、环境保护管理系统、环境状况和环保经济效果等诸方面都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另外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也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方式使其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10年来,jr东日本集团为保护环境采取的各种有效对策,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1对策概要1.1对策体制1992年jr东日本集团全面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活动,提出了“全集团运输工作和环境保护的两个中心点”的工作方针,推进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针。1996年为更具体的开展环保活动,制定了行动指南,2001年又制定了定量性指标。主要是对沿线的环保活动、资源循环利用等,提出具体应达到的标准和数量、质量指标的年度要求。另外不仅公司本部,在各个分支部门也设立了生态保护促进会,并根据各地的情况采取更切合实际的措施。2000年以来,各分支部门都要提出各环境保护活动
    2023-04-24
    77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要约
    词条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一个意思表示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构成一个要约,一是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二是必须具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意图,并表明经对方... 更多>

    #要约
    相关咨询
    •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06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 环境保护基本原则5个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4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3)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 环境侵权保护原则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9
      环境侵权中所谓的损害,是指行为人因实施了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通过环境的作用而致他人人身、财产和其它权益损害的后果。环境侵权致人损害和一般侵权致人损害相比,除它们都是对合法民事权益造成的损害结果,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法律上的可补救性外,还具有一般民事侵权所不具有的特殊性。
    • 环境保护法坚持的原则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18
      环境保护法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的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国家的相关组织在保护环境时,应当按照法定原则进行保护,让我国的环境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19
      关于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公开、公正的原则;实施处罚必须纠正违法行为的原则;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当的原则;不得以罚代刑的原则;行政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则;无救济无处罚的原则;追溯实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