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坏名誉如何取证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2.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
(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
(2)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
(3)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
(4)以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的方式诋毁他人名誉、信誉,损害他人尊严的证据等。
3.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济效益滑坡等证据。
4.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
5.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
二、侵犯名誉权如何起诉
侵害名誉权,可以向法院提起人身权纠纷之诉,然后需要准备好起诉状原告被告的身份证复印件,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等等向法院提交法院立案庭经过受理再审查之后,如果符合立案的条件,那么就会给予立案,然后就需要去缴纳诉讼费,等待法院通知开庭,开庭审理,然后再判决。
三、名誉赔偿的标准依据是
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n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
什么是破坏名誉罪
268人看过
-
破坏个人名誉怎样起诉
356人看过
-
毁坏她人名誉如何判决
86人看过
-
破坏他人名誉需要赔钱吗
388人看过
-
败坏他人名誉罪如何成立
88人看过
-
破坏别人名誉权判几年罪行
157人看过
-
如何处罚被人破坏名誉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5一、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破坏被人家的东西是不是犯罪,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情节严重的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不严重的就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
故意破坏他人名誉罪应该如何定罪?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20任意破坏他人财产可能涉及多个罪名,具体的刑罚和罚款数额需根据所破坏物品的种类、价值和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评估。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若故意毁坏公共或私人财物,涉及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相应罚款。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当事人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即被判处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最高检察院与公安部共同发布的《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刑
-
名誉权被破坏要诉讼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8具体按照起诉金额确定。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请参考以下法律条例: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其中第二条规定: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
-
如何举报照片损坏名誉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31、侵犯他人名誉权,经审理认为侵权事实成立的,应当判决侵权人承担赔偿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2、名誉,是指社会上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是人格权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十、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如何掌握签: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人停止侵害、
-
如何取证诽谤别人的名誉权?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05朋友圈诽谤侵犯名誉权的取证可以包括:微信朋友圈上的视听资料、截图情况、或者诽谤他人的视频等,这些都是合法的侵犯名誉权的证据,在当事人对相关情况进行诉讼处理时,可以提交到司法机关进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