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工伤保险待遇争议谁为被告
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被告人社局。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费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费用。
二、工伤保险
1、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由于职业
危害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避免职业伤害。因此工伤保险作为抗御职业危害的保险制度适用于所有职工,任何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或遭受职业疾病,都应毫无例外地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劳动权受到影响、损害甚至被剥夺了。因此工伤保险是基于对工伤职工的赔偿责任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他社会保险是基于对职工生活困难的帮助和补偿责任而设立的。统一专属工伤保险方案与社保完全对接,补充了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赔偿。
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者,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即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
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6、工伤保险作为社会福利,其保障内容比商业意外保险要丰富。除了在工作时的意外伤害,也包括职业病的报销、急性病猝死保险金、丧葬补助(工伤身故)。
在工作中有时由于疏忽会造成身体上的损害,那么涉及到的工伤纠纷等案件也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那么申请工伤鉴定并且根据伤情的具体情况,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
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待遇在劳动争议中是否受到公平对待?
450人看过
-
工伤保险待遇与伤残保险待遇
133人看过
-
对于工伤保险待遇一般如何赔偿?
363人看过
-
对于工伤保险待遇纠纷能直接起诉吗
67人看过
-
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与劳动争议是一样的吗
363人看过
-
重庆市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处理办事须知
385人看过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补助。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 更多>
-
工伤保险待遇有效吗,工伤保险待遇是否属劳动争议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4因工伤保险事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也属劳动争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60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
-
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时应该由谁支付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6用人单位欠缴工伤保险费,欠缴前已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欠缴期间的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补缴后由工伤保险基金补支。欠缴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其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补缴后新发生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但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恶意欠缴的除外。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发生欠缴后补缴了工伤保险费和滞纳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补缴后新发生的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新发生费用的
-
被认定为工伤有哪些保险待遇?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3认定为工伤待遇具体有: 1.工伤职工治疗工伤或职业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住院治疗期间按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三分之二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3.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相当于工伤职工受伤前12个月内平均月工资收入。
-
工伤保险待遇争议开庭后多久结案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1工伤保险待遇争议开庭后结案时间与伤残等级无关,劳动争议应当在受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的可以延期15日;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审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二审一般在3个月月内审结,特殊情况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
-
人员被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属于什么行为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1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