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工企业检修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应采取以下预防化工企业检修火灾的方法。
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
要提高对化工企业检修阶段存在火灾危险性的思想认识,认识到化工企业检修过程发生火灾已成为化工企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化工企业和有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化工企业自身特点与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有关知识、技术的宣传教育;对检修施工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教育;现场应设专职防火巡查人员,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下班及完工时做好人员、工具清点及安全检查。
2、应建立健全检修消防安全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动火、检修,现场监护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要严格审批手续,检修前应将检修内容、作业方法、更换附件、动火、动土、罐内作业、电气检修及采取防火措施等制定计划上报并办理审批手续。同时,消防部门也应在有关法规中加入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企业检修应办理审批手续、遵守安全规定、采取安全措施的条款。
3、加强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
一是在检修现场应设置安全界标或栅栏,并有专人监护,非检修有关人员禁止入内;二是动火区与生产区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保护设施;三是严格按规章办事,检修人员应着防静电工作服,穿不带铁钉的鞋,采用不发火的工具,四是检修中应经常清理现场,正确堆放材料和工具,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4、认真落实设备停运、置换、清洗和隔离措施
设备停运、置换、清洗和隔离措施是检修中防火、防爆的关键操作环节,置换时应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也可用注水排气法,置换和清洗后应取样分橱,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5、停车与试车时应对其系统进行认真检查核实
化工企业在停车和试车时应检查阀门管线是否存在缺陷;抽、堵的盲板是否正确;各仪表、信号装置是否正常;各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最好在检修前对应抽、堵盲板位置及需开闭阀门开关进行列表,在停车和试车时逐个检查对照并在表上标记,以防出错。
6、积极采用先进防火技术
各化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积极采用各种工艺参数检测、控制系统及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利用自控设备及早发现工艺参数的异变及火灾隐患,采取正确措施。如在压缩机入口处设气体压力降低信号报警装置及压力降低极限的自动停车联锁装置;压缩机气缸处设超温及水夹套水压降低的报警信号及自动停车联锁装置;在系统设压缩机停车信号;车间内设气体浓度报警装置等。
-
小型化工企业的火灾预防
143人看过
-
化工企业检修存在的火灾危险性
78人看过
-
化工企业的火灾危险性及其对策研究
287人看过
-
现代火灾预防与应对策略
361人看过
-
加油站火灾的预防
397人看过
-
媒体:火灾预防的刑事责任须强化
215人看过
财产损失是指能够以货币单位计量的财产价值上的减少,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 更多>
-
森林火灾的预防与应对措施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22犯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失火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构成失火犯罪的情况下,一般在法定的基本量刑档次内给行为人裁量刑罚。如果失火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但综合考虑分析犯罪行为人主客观方面的情况,情节较轻的,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量刑幅度内裁量刑罚。这是特殊的量刑幅度,适用于“情节较轻的”这种情况。如果综合考虑分析犯罪的主客观方面的情节,不属于
-
预防火灾法律法规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2主要依据之一是国家《消防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如下:一【《消防法》是预防火灾的主体法】《消防法》是我国防火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也是预防火灾的主体法。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法。二【《消防法》规定必须保障消防设施安全畅通】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
-
-
预防方案对策篇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8建立现代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应有自己基本的交通安全对策。而交通安全计划与目标的制定,是当前许多国家减少交通事故的具体对策之一。如今,世界主要交通发达国家已相继提出和建立了以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严重性为核心的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向全民发布过《第一次交通战争宣言》,发动了全国性交通安全运动。日本全国交通安全对策会议在1970年提出了第一个交通安全五年计划,
-
预防商标侵权工作的对策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4一切侵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益的行为,都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护骇篙较蕻记戈席恭芦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 2.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理论上也称为“反向假冒”行为。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