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劳动合同无效确定的相关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3 14:05:58 466 人看过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争议双方必须由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其他机构如劳动行政部门、委员会、工会等机构都不具有认定劳动合同效力的权利。无效劳动合同并不是不产生任何效力,无效劳动合同仍然可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关系。但是劳动合同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不具有返还的可能性,在劳动关系中不能实行返还原则,也不能实行折价补偿原则,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赔付劳动力对价。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定生效条件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引起无效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1.合同主体不合格。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3.意思表示不真实。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产物,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一方的真实意愿,因而是无效的。

4.合同形式不合法。这是指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后,就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各个条款之间在效力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对双方当事人仍有约束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06: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无效相关文章
  • 合同无效的主要原则全面解析
    合同无效的主要原则:区分返还范围和恶意原则;如果占有人善意,返还原物,如果他已经使用,他将支付使用费,如果他不善意,他将返还原物或使用费,禁止恶意抗辩的原则;恶意辩护不符合确认合同无效的目的,也不利于制裁;不使过错方受益的原则;如果一方可以从合同无效中获利,即使禁止恶意辩护,第三方仍可以提出合同无效,下列情形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方利益;3、以法律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确认合同无效的主要条件有哪些无效合同的条件主要包括:1、合同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合同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4、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等其他条件。所谓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
    2023-07-04
    399人看过
  • 常见的无效劳动合同以及相关规定
    一、口头约定的合同个别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者出于企业自身需要,在招聘时故意不与求职者订立劳动合同,仅作一些简单的口头约定。由于求职者大多数极为珍惜这一就业机会,一般不敢对此提出或坚持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此,一旦出现纠纷,求职者权益就将受到损害。我国《劳动法》第19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合同订立……”因此,口头约定合同在我国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二、显失公平的合同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约定条款明显倾向用人单位一方,此种情形目前相当普遍,应引起求职者的重视。求职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一定要逐条审查,对一些不合理、显失公平的内容应坚决拒绝。三、胁迫的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招工时,强迫劳动者交纳巨额集资款、风险金,并胁迫劳动者与其订立所谓的自愿交纳协议书,企图以书面协议掩盖其行为的违法性。《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
    2023-04-29
    311人看过
  • 分析合同中自动解除的相关规定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租赁合同自动解除的情况有哪些租赁合同自动解除的情况只能是合同双方在制定合同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约定的合同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同时,当事人之间的约定需要满足的条件分别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约定的条件符合法律规定;法定其他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
    2023-07-07
    350人看过
  • 如果部分劳动合同无效,则整个劳动合同无效,对吗
    1、如果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则整个劳动合同无效,对吗?劳动合同仅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因此,它不会使整个劳动合同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6条【劳动合同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发生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如果劳动合同的一部分无效且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则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常见的无效劳动合同1。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如果约定的试用期超过6个月,则不购买社会保险等。以胁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险,损害生命、健康、荣誉、名誉和财产的手段,强迫对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如果劳动合同到期后被迫续签3。另一方当事人以欺诈手段故意隐瞒事实,
    2023-05-03
    98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明确无效合同处理规则
    :1.对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处理2.对劳动合同全部无效的处理3劳动合同无效的后果文书推荐:劳动合同书正式版新劳动合同法全文劳动合同书电子版模板建筑工地用工劳动合同
    2024-03-19
    290人看过
  • 分析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保证合同中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般担保人和债权人未约定担保期限的,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内,债权人未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内适用中断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中断的适用1.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起诉、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出现即引起时效的中断(具体事由后述)。2.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均产生中断的法律效力。而且诉讼时效中断的次数不受法律限制,也就是说,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
    2023-07-13
    457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律中的相关规定: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教你如何辨别无效劳动合同辨别无效劳动合同的办法:如果劳动合同符合法定的无效情形,则该合同就无效;但如果其他部分的效力不受影响,则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法定的无效情形包括因一方的欺诈、胁迫等行为导致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免除其法定的责任;排除员工的权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
    2023-07-08
    428人看过
  •  探讨劳动关系原则的确定方法
    该段内容讲述了在管理团队时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同时,正向激励与反向压力相结合原则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原则也是管理团队的重要原则。具体来说,正向激励和反向压力需要相结合,不能只给正向激励而忽略给压力;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也需要相结合,不能只依赖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团队,提高团队绩效和成员的满意度。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团队中的每个人。让员工感受到公平、公正,有时候比给他提供任何物质的激励更有效。2.正向激励与反向压力相结合原则。要让正向激励跟反向压力相结合,也就是“推”跟“拉”要结合,不能只给正向的激励疏忽给压力。3.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原则。 正 向 激 励 与 反 向 压 力 相 结 合 : 推 拉 结 合 , 激 发 员 工 积 极 性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应当尊重劳动者的合
    2023-09-03
    122人看过
  • 合同的效力分析:区分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关键
    所谓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订立以后,因存在某些瑕疵而导致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而需要有权追认的人在一定期限内予以追认方可生效的合同。注意,这里说的存在某些瑕疵,是不足以导致合同无效的瑕疵,否则该合同就是无效合同而非效力待定合同了。效力待定合同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某些合同,以及无代理权人代理本人签订的合同等。而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的区别是什么(一)无效合同,指虽经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其不具备或违反了法定条件,法律规定不承认其效力的合同。有下列条件者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二)可撤销合同,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欠缺生效条件时,一方的当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做
    2023-07-05
    198人看过
  • 情事变更原则同相关法律规则的辨析
    一、情事变更原则同相关法律规则的辨析(一)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我国法律对不可抗力作了如下定义:“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可见,不可抗力与情事变更的区别如下:1、客观情况不同,前者是由于重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的社会事件的发生而造成,后者一般是由社会经济情事的变化而引起的。2、履行后果不同,前者发生后,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不能履行;后者发生后,合同一般仍能履行,只是履行后会造成明显的不公平后果。3、适用范围不同,前者既可适用于契约关系,又可适用于侵权关系;后者仅适用于契约关系。(二)情事变更原则与诚信原则诚信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当事人参加民事活动并在其中实施民事行为时,一定要使其他有关当事人与自己在相互之间实现利益平衡。依台湾学者林荣耀先生的看法,在发生情事变更情况下,若绝对无限制的严守契约,势必有违诚信原则。而法律自身又具有稳定性与适应性这两种相反的性
    2023-06-11
    52人看过
  • 劳动合同遵循的原则,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一、劳动合同遵循的原则劳动合同遵循如下的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全面履行,有以下几点要求:(1)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全面履行劳动合同义务。(2)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由于劳动合同是继续性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有不断扩张的自然倾向,劳动合同自然增加的义务,双方也应当履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义务,主要是忠诚义务,包括工作尽力避免用人单位利益受损害或者减少用人单位的利益损害、不得为可能对用人单位不利的行为、工作过程中遇有可能损害用人单位利益的情况立即汇报等。2.劳动者亲自履行原则。劳动者亲自履行,是指劳动者必须本人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而不能委托他人代为履行。3.继续履行原则。4.实际履行原则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1.合法原则;2.
    2022-05-19
    203人看过
  • 有关合同效力待定原则的法律法规解析
    合同效力待定的原则主要包括:1、效力待定合同已经成立,但效力不确定,既不有效也不无效,处于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状态,不同于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2、待定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享有追认权的第三人是否追认;3、经追认权人同意后,待定合同的效力可追溯到合同成立时;待定合同被追认权人拒绝后,自始无效;4、对方享有效力待定合同的催告权,催告第三人限期追认;在效力待定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对方享有撤销权。合同效力待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造成合同效力待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主体及客体方面存在着问题。所以有的学者把其归结为三类:(一)合同的主体不合格,其中分为无行为能力人的订立的合同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二)因无权代理而订立的合同,其中包括四种情形:1、根本无权代理。2、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3、超越代理权限范围进行的代理。4、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三)无权处分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7-11
    340人看过
  • 无罪推定原则的相关法规
    刑诉法第12条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规定为刑事诉讼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有人据此认为中国新刑诉法采用了外国法通行的无罪推定原则,这种认识并不确切。首先,应该明确,外国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包括被告人对被控罪行有权保持沉默,被告人在刑事诉讼各阶段均享有充分的辩护权,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举证责任,案件事实认定遵循疑罪从无,疑罚从轻原则等诸多内容,中国新刑诉法对此并没有全盘照搬,而是进行合理的取舍,确立了自己的特色。例如,根据新刑诉法第93条,第139条和第155条之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被告人必须回答公诉人及审判人员的讯问,因而均不享有沉默权。新刑诉法确立的无罪推定原则的主要含义有两条:第一,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依法独立享有对被告人的最终定罪权,具体体现在新刑诉法第12条的规定和取消了人民检察院的免予起诉决定权。值得的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最终定
    2023-04-22
    188人看过
  • 不签劳动合同是否合法解析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一、不签劳动合同是否合法解析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不签订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和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订立劳动合同的要求有哪些订立劳动合同的要求是:1.劳动合同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条款;2.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3.应当自用工之日起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三、劳动合同签订后可以更改吗劳动合同签订后可
    2023-09-03
    256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合同无效
    相关咨询
    • 怎样做劳动合同的效力分析最准确?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3-28
      劳动合同的效力分析主要要体现就是检查劳动合同的效力主要体现: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后,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是完成一定的生产劳动过程所必要的条件;对劳动
    •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那么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关系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09
      劳动合同无效但存在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存在: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 劳动合同相关规定有哪些订立原则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4
      劳动合同相关规定订立原则包括合法、平等、协商一致及等价有偿等原则。劳动合同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只有合法的劳动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在合法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 什么情况下属于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无效原则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3
      《劳动合同法》第26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无效。双方应当在订立劳动合同、拟定劳动合同条款时出于自愿,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关系的一方违背了他们的真实意愿。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劳动合同订立应遵循公平原则,核心含义就是要求劳动合同当事人的
    • 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样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劳动合同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20
      订立劳动合同双方应遵循的原则有:(一)合法原则;(二)公平原则;(三)平等自愿原则;(四)协商一致原则;(五)诚实信用原则。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