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算书面协议。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协议应当满足法律规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满足法律规定的有效电子签名要求、身份经过第三方有效认证。
合同的的形式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大部分合同都采用的是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2、合同以产生、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
3、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与协议的区别:
双方的意思都表示一致而达成的一种契约。简单地说,就是你情我愿,然后我们把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固定下来,说明白,说清楚,那么我们达成一致的这个事项就是协议,在法律上就叫合同。
一般来说,生效的合同和协议法律效力就是相同的。除非没有生效或因为一些条件而失效。比如:合同或协议的一方是个7岁的小孩,这样的合同就没有效力。
需要公证的合同或协议只是把合同或协议的效力固定并强化,如果法律没有要求,合同、协议的当事人也没有约定,是不需要特别的公证的。合同或协议一般两份就够了。合同当事人各持一份,如有第三份,很可能是给见证人或第三人,这个作用也是为了强化合同或协议的效力,由双方当事人约定的。
合同或协议一般只是名称、叫法的不同。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风俗,当事人可以任意约定合同或协议的名称、内容、形式,都是有效的。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聊天记录中的约定算书面合同吗
377人看过
-
微信聊天记录如何认定书面合同
365人看过
-
是否公开聊天记录属于违法行为?
379人看过
-
聊天记录属于隐私权范畴吗
294人看过
-
证据是否仅限于聊天记录?
443人看过
-
微信聊天属于书面形式吗
404人看过
-
合同书是否以聊天为记录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08书面合同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而微信聊天记录是属于数据电文,如果微信聊天记录有合同构成要件的,可以视为书面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只要证据是真实客观、合法的,都可以起到证据的作用。合同法规定,采用电子数据交换形式签订的合同是书面合同的一种,合同的签订只要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
聊天记录属于什么证据类型浙江在线咨询 2024-03-26聊天记录属视听资料类证据。司法实践中将计算机记录和存储的数据证据归入视听资料类证据。视听资料在我国的证据归类中定性为间接证据,其不能单独或者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除了需要法院审查核实外,还需要同其他的证据相互印证,才能组成一个证据链被认可,与直接证据相比证明效力较低,为了达到同一证明目的,需要有其他证据进行作证。
-
微信聊天记录是否属于电子证据的范畴?微信聊天记录是否有法律效力甘肃在线咨询 2022-01-24微信聊天记录属于电子证据的范畴。所谓电子证据也称计算机证据,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电子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网络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证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已明确将电子证据作为法定证据类型之一。《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
-
合伙开公司, 但是对方只有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 是否属于诈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1-25是否属于诈骗,根据你说的情况还不好判断。 1、合伙开公司的基础事实是否存在?有没有合同?这些基础事实是否存在虚假是关键之一;如果是虚构开公司的事由且你有证据,可以作为报警的证据之一。 2、联系不上对方,或许有客观原因。比如手机遗失,很多联系方式均保存在手机而遗失。本律师就处理过类似案例,最后通过向对方老家发函为双方建立了联系渠道。 3、转账至别人账号,你是明知该事实的,你当时也没提出异议。 建议你
-
私自爆泄聊天记录属于犯罪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12-08故意的曝光别人的聊天记录涉嫌犯罪吗:别人的聊天记录属于别人的隐私,私自散布他人隐私属于违法。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涉嫌犯罪。同时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还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