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招聘设置身高限制是否构成就业歧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2 15:43:56 195 人看过

2013年11月,宁某看到某公司在网上发布的公开招聘公告后报名参加招考。某公司在招聘条件中添加了一项个性化条件,要求女性报考人员的身高不低于157厘米。宁某在进行资格初审时填报身高为160厘米,并参加笔试、面试均取得第一名。在双方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因竞争者举报宁某实际身高未达到设定的条件,某公司将拟聘考生集合到单位办公室组织重测,宁某此次身高测量结果仅为155厘米。某公司于2014年2月21日以书面形式向宁某发出身高复查通知,要求宁某于2月21日上午到某公司指定的权威医院进行身高复测,否则视同放弃,但宁某未参加复测。某公司即以宁某身高未达到设定条件为由决定停止招录程序,拒绝与宁某签订劳动合同。宁某认为,某公司设定的身高要求对其构成歧视,侵犯了其平等就业权,遂诉至法院,要求某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赔偿精神损失10万元。

【分歧】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某公司设定女性身高157厘米的个性化条件与宁某报考的业务员岗位不具有关联性,身高要求侵犯了宁某的一般人格权,宁某可以基于一般人格权被侵犯要求某公司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但基于合同意思自治及合意原则,宁某无权强令某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第二种意见认为,某公司设定个性化条件是单位自主招工权的体现,且招聘时已明确公示身高要求,宁某对该要求明知并且认可,某公司设定身高要求对宁某不构成歧视,未侵犯宁某的合法权益,宁某的诉讼请求应予驳回。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

1.劳动者享有的平等就业权利应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在就业和职业方面的平等权利属于宪法层面的基本权利。为贯彻宪法精神,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平等就业权受到歧视与限制的,劳动者有权诉诸司法救济,法院不得拒绝裁判。

就本案宁某所报考的业务员岗位而言,胜任该岗位不以身高为必要条件,而以专业知识、心理素质、礼仪技巧等素养为必需。宁某在笔试、面试阶段均能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说明她完全具备该岗位的素质要求,其与竞争者相比属于职位的最佳候选人,具有获得录取的合理期待,并且此种期待应受法律保护。相反,身高对于业务员而言不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职业资格,报考人员平等就业的权利不应被“不符合身高”的歧视性理由剥夺。

2.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得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相冲突

有观点认为,用人单位对考生具备何种条件才符合招聘目的最具发言权,作出必要的限制属于单位用人自主权的范畴,每一项招聘条件都可能排除相应群体的报考资格,只要这种限制条件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就无可厚非。但笔者以为,这种观点高估了现行法律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规定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低估了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招聘环节所应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法律难以针对单位的招聘条件事无巨细地一一规范,即便作出规范,也容易陷入“滞后”的困局,其在就业领域的规范注定是抽象的、指导性的,辨明招聘环节中形形色色的“排除条款”是否构成对公民就业权利的侵害,更要寻求法理原则与法条的实质含义,甚至衡量私法行为的公法价值。一个指导原则是,除非有法定的理由,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得侵犯公民的劳动权与择业自由权,拟定限制性条件的,应由用人单位事先作出合理而非歧视性的解释,履行公示的原则,把限制内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予以充分说明;并且在中国的国情下,单位的“用人自主”不宜与其社会地位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冲突,尤其是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

3.法院和法官应直面规范缺失的困局

法院和法官在司法裁判中应直面规范缺失的困局。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但把年龄、户籍、学历、身高等就业歧视排除在此条款之外。同时,法律对于哪些条件属于“歧视性条件”也无明确界定,更缺乏就业歧视出现后的诉讼程序和判断标准。因此,法官关于某项限制是否合法与合理的裁量空间比较大。但正因为规范的缺失,法官才有足够的理由开展能动司法,推动社会观念与规则的进步,将平等原则与反歧视理念贯穿始终。在案件的审理中,核心要素在于厘清用人单位设定的条件属于“合理差别”还是“歧视待遇”、其所设定的差别是否逾越普通民众的接受限度。

入职身高限制存在多年,其表面合理的背后掩藏着明显的歧视成分,在“不同行业有且应当有自己的职业要求”的思维定势下,关于身高的限制不仅获得用人单位的支持,也取得相当部分公职人员的同情。实际上,身高除对极少数职位而言构成必要条件外,绝大部分的职位都无须作此要求,在强调智力资源重于一切的现代社会,没有理由淘汰一位优秀却恰好矮小的应聘者。限制身高的社会收益不会比宽容身高的社会收益更高,对外在形象的偏好可能并不会使用人单位更富竞争力,反而会错失最佳的人选。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甄选主要应当指向后天的禀赋,即通过自身努力所能控制的资源,如学历、社会经验、人脉资源等等,而对于身高、血型、性别等先天禀赋的歧视则有违公平正义。在人人拥有“出彩中国梦”的当今,法官有必要谨慎解释法律、能动适用法律,以裁判为指针,引导当事人与公众更理性地评估一些我们曾以为不可或缺、不可撼动的事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04: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竞争相关文章
  •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一、管理岗位1、管理岗位分为9个等级,即二级至十级职员。2、管理岗位分为高级职员岗位、中级职员岗位和初级职员岗位。3、高级职员岗位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二至六级职员岗位。四级及以上担任校级领导职务的职员职数,按照上级主管部门配备的校级领导班子职数确定。高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35%左右。4、中级职员岗位分为2个等级,分别对应七级、八级职员岗位。七级、八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50%左右。5、初级职员岗位分为2个等级,分别对应九级、十级职员岗位。九级、十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为15%左右。(一)由上级任命担任现行的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领导职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二级、三级、四级职员。(二)担任处级正职(包括非领导职务)对应管理岗位五级职员。(三)担任处级副职(包括非领导职务)对应管理岗位六级职员。(四)由担任科级正职(包括正科级待遇)对应管理
    2023-02-12
    327人看过
  •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一、管理岗位1、管理岗位分为9个等级,即二级至十级职员。2、管理岗位分为高级职员岗位、中级职员岗位和初级职员岗位。3、高级职员岗位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二至六级职员岗位。四级及以上担任校级领导职务的职员职数,按照上级主管部门配备的校级领导班子职数确定。高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35%左右。4、中级职员岗位分为2个等级,分别对应七级、八级职员岗位。七级、八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50%左右。5、初级职员岗位分为2个等级,分别对应九级、十级职员岗位。九级、十级职员岗位数量占管理岗位总量的比例为15%左右。(一)由上级任命担任现行的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领导职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二级、三级、四级职员。(二)担任处级正职(包括非领导职务)对应管理岗位五级职员。(三)担任处级副职(包括非领导职务)对应管理岗位六级职员。(四)由担任科级正职(包括正科级待遇)对应管理
    2023-04-28
    481人看过
  • 就业歧视有哪些类型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分类一也有的学者将就业中的歧视仅看作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且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提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这里所指的非个人经济特征,主要指种族、性别、肤色、年龄、家庭背景、民族传统、宗教、身体素质和原有国籍等。这种观点可以将就业歧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2)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
    2023-04-26
    166人看过
  • 我国就业歧视的种类
    申请劳动仲裁
    中国劳动者在就业的过程中碰到的主要歧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户籍就业歧视在中国最为严重的歧视是现存的户籍制度,因为它关系着群体化的利益。主要包括:1、歧视农村户口。农村劳动者在城市中就业广受不平等待遇。农民往往被称为乡下人,被城市户口拒之门外。2、歧视外来人口。本城市的企业招工往往限定本市户口优先,或者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本地户口。(二)性别歧视尽管目前在就业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等,都强调了妇女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是就业领域内仍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三)年龄歧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结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规定了几近苛刻的年龄界限,将一大批年龄较大的求职者排斥在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将用人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四)身高歧视身高是人为
    2023-03-01
    456人看过
  • 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
    剥夺政治权利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学习方式、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一、失信人员能不能参加村委选举失信被执行人是有权参加村委选举的,因为失信被执行人只是有经济方面的纠纷,其政治权利并没有被剥夺,所以是可以参选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二、用人单位如何辞退员工合法首先,任何解雇都不能以性别,宗教,政见,参加罢工,工会活动和种族理由作为依据,否则即被视为对员工的歧视和对员工权利的侵犯。其次,所有因个人原因而进行的解雇都必须说明理由,以可证明的严重事实为依据,而
    2023-03-28
    228人看过
  • 建设单位就是是业主吗
    建设单位就是业主,建设单位也称为业主单位或项目业主,指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或投资者,它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建设单位再把工程分解,分别承包给施工单位或施工队,双方也使合同关系。一、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是哪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如下:1、审核并签署结算书;2、调解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纠纷并处理索赔;3、根据工程进度配备监理人员,更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4、负责本专业监理工作的实施,指导、检查监理人员的工作,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监理工作实施报告。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如下:1、建设工程监理降低了工程造价,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2、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3、合理地协调合同双方的利益;4、减少了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数量。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特征包括:1、监理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应当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也可以成为合同当事人
    2023-03-21
    357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竞争
    词条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竞争
    相关咨询
    • 哪些人不被用人单位招聘不属于就业歧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6
      1、正在承担国家、省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技术和管理的主要人员,未经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 2、由国家统一派出而又未满轮换年限的赴新疆、西藏工作的人员 3、正在从事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机密工作的人员 4、有违法违纪嫌疑正在依法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 5、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规定,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从事人才中介
    • 事业单位招聘是否是聘用制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9
      1、在岗职工新入职人员和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是编外合同人员,永远都不可能使用编制。 2、事业编现行途径只有一个,即参加由国家和各省举办的事业单位考试,考试合格并被事业单位录用的具有事业编制。
    • 用人单位只招211或985毕业生是否属于就业歧视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4
      用人单位只招211或985毕业生属于就业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 用人单位只招985大学生是不是就业歧视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3
      用人单位只招211或985毕业生属于就业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 拒招有犯罪记录的人是否属就业歧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2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对于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除非通过合法的司法程序予以剥夺。对于公民在某些特别行业的就业限制,除非法律有规定,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限制公民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