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一种在网上发表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一般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有人捏造事实在网络上公开、长期地对他人进行恶意的侮辱、诽谤,可能构成诽谤罪和侮辱罪,当事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一、诽谤罪的成立条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
遇到网络暴力怎么报警,网络暴力构成犯罪吗
148人看过
-
网络暴力对她人造成伤害犯法吗
56人看过
-
网络暴力辱骂他人犯法吗
324人看过
-
通过网络暴力威胁我犯罪吗,网络暴力可以行政处罚吗
304人看过
-
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网络暴力入刑了吗
366人看过
-
通过网络暴力威胁我犯罪吗
163人看过
网络暴力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用捏造事实或者无端谩骂等方法诽谤他人或者侮辱他人的行为,并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实施网络暴力者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最高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等。网络暴力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网... 更多>
-
网络暴力构成犯罪犯罪条件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5构成犯罪的条件: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刑法》第十三条,一
-
在网络暴力当中如果构成犯罪的法律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28法律分析 网络暴力如果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表现为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的不实言论,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相关罪名有诽谤罪、侮辱罪等。
-
网络暴力是否构成犯罪?网络暴力给人造成的伤害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6网络暴力是否后构成犯罪?目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让大家能够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滋生着大量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可能构成诽谤罪和侮辱罪。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根源也有很多。“网络暴力”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违法的侵权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那么,网络暴力给人造成的伤害该由谁来承担责任?请看下文
-
网络暴力构成立案标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9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暴力、恐吓他人,情节恶劣,捏造虚假事实对他人名誉权进行诽谤的,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情节严重就会构成刑事犯罪,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
网络暴力对他人造成伤害犯法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10-14网络暴力对她人造成伤害同样是犯法的,行为人应当停止侵害,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民法典》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