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如何界定是否属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1 18:20:37 467 人看过

1、正当的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界限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而封建迷信是用以骗人的装神弄鬼、古卦算命、画符念咒等骗术。对于封建迷信不能视为宗教活动,应予以取缔。尤其是神汉、巫婆利用封建迷信造谣惑众,骗取钱财的,应依法予以惩处。

2、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正常的宗教活动的界限非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利用宗教活动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的行为,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行为人干涉、禁止这样的所谓宗教活动则没有造成对法律保护的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侵犯,而且是维护国家法律的行为,因此不构成犯罪。

3、本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这里,“情节严重”是行为人构成犯罪所必不可少的客观要件。所以,司法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或政策水平低所引起的一般侵犯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的行为,还是具有非法剥夺、干涉他人宗教信信仰自由的故意而实施的手段恶劣的或是危害结果严重的犯罪行为。这就需要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构成本罪的全部要件,如有任一要件不符合,则不能认定为此罪。对于一般工作上的问题,可通过总结经验、批评教育、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来解决;构成犯罪的,应该严肃执法,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4、本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1)主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要求行为人必须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而非法拘禁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所以,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定不能构成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2)犯罪的主观方面,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行为人明知自己是在非法剥夺他人宗教信仰自由,却故意实施;非法拘禁的行为人则是明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是非法的行为而故意为之。两罪行为人主观上认识的内容不同,追求的结果也不同。

(3)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行为人除了对人身自由的直接限制、剥夺外,还表现为毁坏宗教设施、散播污辱性的言论等各种力式,非法拘禁罪表现为行为人拘留、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但都是直接作用于被害人的人身的方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6日 05: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宗教信仰自由相关文章
  • 什么标准下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才立案?
    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是指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的手段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情况。根据规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出版上面有侮辱少数民族的罪可判多久出版歧视少数民族作品罪的判刑是,如果行为人实施了出版歧视少数民族作品的行为,并且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条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故意杀人罪的概念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一种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
    2023-03-10
    428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本文主要讲述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体以及主观要件的区别。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1、侵犯的客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既包括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也包括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主要客体则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即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和保护的全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互助的关系。2、客观要件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剥夺公民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非法剥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禁止和干涉他人的宗教信仰。如阻挠公民或教徒参加正当的宗教活动,捣毁或封闭宗教活动场所及必要设备,强迫公民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
    2023-06-11
    241人看过
  • 犯了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条文规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犯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通常是可以取保候审的,因为这类被告人的罪行较轻,没有必要逮捕。《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百五十二条【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2024-05-04
    332人看过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迫少数民族改变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主要有以下几点:1、犯罪客体的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权。2、侵犯的对象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的对象只限于少数民族公民的风俗习惯不包括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犯罪对象则既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公民也可能是汉族公民。3、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行为的客观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对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进行非法剥夺,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以强制手段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另外,一般说来,两罪的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也常常不同。其中,
    2023-04-01
    82人看过
  • 到底怎样对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犯罪作正确认定
    1、正当的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界限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而封建迷信是用以骗人的装神弄鬼、古卦算命、画符念咒等骗术。对于封建迷信不能视为宗教活动,应予以取缔。尤其是神汉、巫婆利用封建迷信造谣惑众,骗取钱财的,应依法予以惩处。2、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正常的宗教活动的界限非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利用宗教活动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的行为,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行为人干涉、禁止这样的所谓宗教活动则没有造成对法律保护的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侵犯,而且是维护国家法律的行为,因此不构成犯罪。3、本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这里,“情节严重”是行为人构成犯罪所必不可少的客观要件。所以,司法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或政策水平低所引起的一般侵犯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的行为,
    2023-02-27
    300人看过
  •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是指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的手段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情况。赌博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1、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参与国(境)外赌博,
    2023-07-25
    115人看过
  • 刑法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是指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的手段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情况。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各类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规定:第34条规定了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第35条规定了基本政治自由有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36条规定了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第37条规定了人身自由,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第41条规定了我国公民的监督权。二、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什么?1、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是政府的责任,所以必须加强管理。2、中国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为防止别有用心国家利用宗教从事反华活动,必
    2023-06-20
    233人看过
  •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是哪些
    在我们的生活周边是有很多的人,他们可能信仰佛教,可能信仰基督教,可能信仰天主教,对于他们信仰教会国家是不会进行干涉的,那么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是什么?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立案标准是什么?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是指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的手段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情况。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相关说明一、情节是否严重,是区分本罪与一般这方面的违法行为的界限。“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的情形。认定本罪时,特别要注意严格划清合法的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活动从事非法活动的界限。二、这里所指的“宗教信仰自由”,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既有信仰宗教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公民有选择信
    2023-02-13
    475人看过
  •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
    公民只能在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并不得违反党的政策和四项基本原则。只有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有公开的合法组织、正式的教义,按照一定教规在宗教场所内进行的活动。宗教信仰自由和宗仰宗教自由是不同的,对于利用宗教或披着宗教外衣散布反动言论进行反革命煽动、制造混乱、装神弄鬼、宣扬封建迷信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行为,以及干预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的行为,都必须予以法律制裁。《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
    2023-06-06
    241人看过
  • 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该如何处理
    《宗教事务条例》对强迫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干扰正常的宗教活动的行为作出处理规定,目的在于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或者干扰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的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关于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指采用行政、经济等强迫手段迫使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信这个教而不信那个教,信这个教派而不信那个教派。强制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直接侵犯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大多数人不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人是少数,少数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就更应当得到保护。同时,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地区,不得对少数不信教的人施加舆论压力,实行孤立;或者采取各种手段歧视不信教公民,强制不信教公民信教等
    2023-04-24
    480人看过
  • 宗教信仰自由的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
    在中世纪,欧洲盛行政教合一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而为一,宗教成为国教,教规就是国法,公民必须信奉和遵守,公民没有信仰宗教与否的自由。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提出了政教分离的口号,宗教信仰自由的要求也随之产生。法国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的法律,排除了国家利用政权确立国教并强制公民信仰的可能。后来,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普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次宪法都规定了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1982年宪法更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公民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禁止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的身体健康或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中国基督徒
    2023-06-06
    147人看过
  • 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本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这里,“情节严重”是行为人构成犯罪所必不可少的客观要件。所以,司法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分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或政策水平低所引起的一般侵犯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的行为,还是具有非法剥夺、干涉他人宗教信信仰自由的故意而实施的手段恶劣的或是危害结果严重的犯罪行为。这就需要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构成本罪的全部要件,如有任一要件不符合,则不能认定为此罪。对于一般工作上的问题,可通过总结经验、批评教育、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来解决;构成犯罪的,应该严肃执法,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4-04-07
    392人看过
  • 党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基本原则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既尊重和保护信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教的自由,这是最基本的内容。依据我国宪法,信教的公民与不信教的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限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全面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
    2023-07-05
    238人看过
  • 国家对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的保护有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国务院于1994年1月31日发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对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作了如下规定:“第三条宗教活动场所由该场所的管理组织自主管理,其合法权益和该场所内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第四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制度。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活动场所不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支配。第六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
    2023-06-13
    473人看过
换一批
#公民基本权利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宗教信仰自由
    相关咨询
    •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与构成宗教信仰自由罪之间的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27
      区分本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对象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对象是少数民族维护和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权。二是侵犯对象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对象仅限于少数民族公民的风俗习惯,不包括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少数民族公民,也可以是汉族公民。3、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
    •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相关司法解释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02
      情节严重是指行为人的手段恶劣或危害后果严重。手段恶劣通常是指行为人以下列手段,达到其剥夺公民宗教信自由的目的的情形,在这一条件下的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司法解释如下(1)以暴力对公民身体进行强制、伤害等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2)以胁迫的方式,通过精神上的强制,逼迫公民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3)用言语、传单、标语等传播手段对公民进行侮辱、攻击、诽谤,使其名誉、人格受到损害;(4)使用砸、抢
    • 什么情况下犯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0-12
      根据《刑法》第251条的规定,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市民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是指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的手段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情况,应当立案追究。
    •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司法规定是什么,有什么相关的条文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8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构成本罪的人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常情况下,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都是利用一定的职权或个人身份所享有的声望进行的,很容易伤害群众的感情,往往在政治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非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触犯刑律的,除已成为犯本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共犯以外,依照具体情况处理,不构成本罪。
    • 犯了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2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条文规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此犯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通常是可以取保候审的,因为这类被告人的罪行较轻,没有必要逮捕。 《刑法》 第二百五十一条【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