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定罪法律有何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7-26 23:29:23 491 人看过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酒后驾车者,如果在交通事故中导致一人及以上的死亡人数或三人及以上的重度伤者,并对事故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行为,将按照交通肇事罪进行量刑判定。

然而,若在此类行为之后,犯罪嫌疑人选择逃离现场或存在其他严重恶劣情况时,其面临的惩罚将更为严厉。

具体来说,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由于逃逸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话,则犯罪嫌疑人将要面临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惩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23: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探讨如何认定饮酒后肇事逃逸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断标准如下:1、行为人涉嫌酒后、无证驾驶,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返回;2、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往医院,但未报案,无故离开医院;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往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4、行为人在调查期间逃跑的;5、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不承认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当知道发生交通事故;6、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驶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酒后肇事逃逸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
    2023-07-11
    254人看过
  • 肇事逃逸发生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罚,法律上如何规定的
    一、肇事逃逸发生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罚,法律上如何规定的发生交通事故后打人还逃逸的,尚未构成犯罪的逃逸的处罚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打人的处罚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责任按照构成的罪名进行处罚,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和交通肇事罪的,两罪并罚。《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理肇事逃逸要承担下列后果:一、民事赔偿责任。肇事者要根据责任划分结果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则逃逸一方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二、行政责任。肇
    2024-01-17
    200人看过
  • 法律规定酒后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一、情形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二、交通事故逃逸法律规定2008道路交通事故
    2023-06-02
    334人看过
  • 肇事逃逸后怎样立案,法律如何规定的
    一、肇事逃逸后怎样立案,法律如何规定的肇事逃逸后的立案流程:在控告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时,对于其提交的相关材料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
    2024-01-18
    36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重伤如何判,有哪些规定
    一、交通肇事罪逃逸致重伤如何判,有哪些规定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重伤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由于交通肇事罪逃逸致重伤的情节,不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关于适用缓刑的条件,所以,交通肇事罪逃逸致重伤不得适用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二、交通肇事逃逸的
    2024-01-18
    223人看过
  • 如何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如何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二)“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防范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并提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三)“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是指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
    2024-01-17
    324人看过
  • 如何应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律后果
    一、如何应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律后果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应遵循打防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以坚决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侦破已发生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严厉打击肇事逃逸犯罪;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逃逸认定的8种情况根据交管部门出台标准,以下8种情形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
    2023-09-02
    98人看过
  •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是如何的
    一、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是如何的1、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2、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3、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4、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等。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酒后驾车该如何处罚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高于20ml),《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前的处罚规定是暂扣1到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修改后,酒后驾驶机动车,将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
    2023-06-11
    356人看过
  • 酒驾逃逸后法律如何认定
    一、酒驾逃逸后法律如何认定酒驾逃逸后的认定标准如下:1.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2.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二、酒驾逃逸后如何处罚酒驾逃逸后的处罚:情节轻微,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若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三、酒驾逃逸后能成立自首吗酒驾逃逸后能成立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
    2023-12-17
    342人看过
  • 怎么认定交通事故逃逸,法律如何规定
    存在这些情况可以认定交通事故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调解谈判需注意什么交通事故调解谈判的需要注意结合案件事实证据,合情合理合法双方才更容易达成和解。交通事故调解的可以根据责任认定书作为索赔的依据,通过过错责任比例计算能够获得赔偿的数额范围,这样更有利于进行谈判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
    2023-12-04
    385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的帮助犯如何罚,如何规定?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帮助犯如何罚,如何规定?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只有构成犯罪,其帮助犯才会被处罚,即比照主犯依法对其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如果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且有逃逸情节的,那么法院会对其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刑范围内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交通肇事逃逸怎样判刑我国对于交通肇事
    2024-01-07
    159人看过
  • 交通肇事如何认定逃逸行为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一、交通肇事逃逸后的处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
    2023-04-07
    52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逃逸法律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如果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不对其进行处罚。一、交通肇事致死怎么处理交通肇事致死怎么处理: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死亡的,即构成交通肇事罪,要按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交通肇事罪释义: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章制度,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
    2023-06-19
    453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逃逸构成条件如何规定的呢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构成条件是: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第四、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和量刑是怎样的根据《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即第二条第一款:“死亡1人或
    2023-07-23
    47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酒后交通肇事逃逸刑事事故罪如何判?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31
      不是所有的都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否逃逸不是的构成要件,只要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根据《》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罪的量刑标准为:或。《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
    • 肇事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认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8
      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的认定: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另外,根据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认定为刑事案件并移交刑侦部门立案处理: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故意致被害人伤亡的;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
    • 酒后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定罪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9-02
      1、酒后交通肇事逃逸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酒驾逃逸肇事逃逸具体如何定罪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08
      构成交通肇事罪,按照法律规定处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
    • 交通肇事逃逸罪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罪如何判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4
      交通肇事罪是法定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不是法定罪名,只是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一个情节。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