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误诊引发的侵犯名誉权纠纷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1 08:01:24 391 人看过

案情介绍

患者杨××,长期发烧,在其他医院医治无效的情况下,于同年4月1日在陕西某医院急诊后住进该院。对杨××的初诊结果为:1.发烧待查:(1)上呼吸道感染、(2)出血热待排;2.急性左心衰;3.早期肝硬化。杨××入院后因高烧数日不退,被告知病危。4月6日,医院对杨××的血样分别进行了HI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据此结果,经诊断分析,排除了患者是出血热、伤寒等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后,诊断结论为:怀疑艾滋病病毒感染。按照有关艾滋病防治的规定,医院对杨××实行了隔离治疗,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了传染病报告卡,在该报告卡“艾滋病”一栏内填写了“√”号。同日下午,因杨××处于高烧不退、病情危重的状态,由医院向杨××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及杨××的亲属通报了该结果,并要求他们对此保密。

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在收到医院的艾滋病例报告后,对杨××又作了血样检测,结果PA为阴性,否定了医院的结论。由于双方检测结果不一致,双方协商后将杨××的血样于4月9日送至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检测中心检测,但经过十余天未见结果。4月21日,医院又将杨××的血样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艾滋病检测实验室。4月22日,医院终于收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检测中心的电传结果报告单,报告结果为HIV抗体为阴性,但此报告单与国家卫生部印制使用的统一格式的报告单不同,报告单上既无被检人姓名,也无检验人签名。4月25日,医院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确认报告:P15/17抗体阳性;怀疑HIV-1感染,建议复查。

5月14日,杨××出院。其出院结论为;1.发热待查,不能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2.急性左心衰治愈;3.呼吸衰竭治愈;4.消化道出血治愈;5.慢性乙肝好转。杨××出院时,扣除已预交的7000元的医疗费外,尚欠医院20030.22元医疗费,其中11080.60元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检测费用。杨××出院后前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进行了检查,该站于5月20日做出检查结果,否认杨××为艾滋病病毒感染。

杨××所在单位的有关领导在接到医院的病情通报后,即在职工会上通报了杨××的病情,引起单位职工的恐慌。单位经与医院联系,医院于4月7日派人对曾探视和护理过杨××的人员以及杨××的妻子等75人进行了血液检查。6月10日,医院向卫生行政部门又报送了传染病报告卡订正卡,注明杨××的病名应订正为“发热待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17: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13名股东行使提案权引发名誉纠纷
    对被告使用言词不当的行为,法院提出批评,但不构成名誉权受损中国法院网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股东赵先生,认为王女士等十三名股东在公司股东大会上的提案侵犯了自己名誉,为此将王女士等十三人告上法庭。记者今天获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赵先生上诉,维持一审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的判决。2005年12月13日,王女士等十三名股东在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联名书写载有“赵先生2002年从公司离职后,为达到个人目的,对公司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恶意举报、上访、诉讼。通过各部门调查,赵先生告状问题属于个人想象猜测,其行为已严重侵害公司和绝大多数股东利益,败坏了公司形象,损害了公司名誉和声誉,严重制约了公司发展,给公司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强烈要求赵先生赔偿公司及其他股东损失。提案请股东会研究解决”内容的《要求赵先生对公司及其他股东进行经济赔偿的提案》。2006年1月15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出决定
    2023-06-05
    293人看过
  • 文人观点不同引发名誉权纠纷案
    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7)张中民终字第27号上诉人(原审被告)--,男,生于1929年6月,汉族,甘肃武威市人,住张掖市---单元---室,系张掖市博物馆离休干部。委托代理人--,--德言盛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男,生于1934年11月7日,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住---号楼---单元---室,系河西学院离休干部。上诉人徐-和因名誉权纠纷一案,不服甘州区人民法院(2006)甘民初字第62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徐-和及委托代理人杨-渭,被上诉人--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经审理查明,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均是原甘肃省张掖地区文化研究会会员,--为会长。1992年--、--与他人共同合作编箸出版了《张掖史话》一书。因出版等问题双方发生了一些矛盾,关系不和,此后不再进行交往。1996年8月,--
    2023-06-13
    179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纠纷的立案与审判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侵犯名誉权的损失赔偿范围(一)财产损害赔偿。名誉权本身不是财产,不具有可以交换的经济利益,但由于此种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财产权的取得和丧失,因此侵害名誉权也会影响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另外,受害人的恢复名誉而产生的费和支出,也属于财产损害的范围。财产损害既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要是侵害名誉权所引起的后果,侵权人就应当全部赔偿。(二)精神损害赔偿。侵害名誉权造成的精神损害应包括受害人的名誉利益毁损和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两部分。对于受害人名
    2023-07-07
    224人看过
  • A网站点名"曝光"帖子引发名誉权纠纷
    中国法院网讯9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潘先生起诉被告北京A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一案。原告潘先生诉称,2005年7月4日,被告名下的A网站的律师和社会贴吧内,张贴了四篇歪曲事实、严重侮辱原告人格的贴子,标题分别为《被大码头论文考研网诈骗者快报案》、《大家都来给骗子们曝光》、《缉拿网路骗子》。上述文章内容诬蔑原告为骗子,并公布了原告真实姓名、电话和网络联系方式。其中,律师贴吧的《被大码头论文考研网诈骗100元,该怎么办?》截至2006年3月24日止,已浏览267次、跟贴22次。贴子发表后,原告每天都会接到多个电话、邮件及QQ和MSN留言,被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质问、指责和谩骂。许多朋友和网友也纷纷离原告而去,给原告和家人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原告曾在贴吧上留言要求被告全部删除上述侵权贴子,但被告置之不理,留贴至今。原告认为,被告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网站,且自誉为全球最大的
    2023-06-05
    101人看过
  • 光绪死因引发名誉权纠纷法院驳回原告诉请
    中国法院网讯今天上午,因光绪死因而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近代史研究》杂志刊登了公安局某处的调研员包先生有关光绪之死的文章后,又登函表示该文章错误百出,并是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这些内容基本属实,不构成侵权,因此驳回了包先生的诉讼请求。51岁的包先生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的干部,他起诉称,自己在2006年时曾应邀参加了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主办的有多家法医学专家参加的光绪死因推断专家论证会,期间,会议发给每个与会人员一份光绪死因的工作报告。会后,他根据会上材料,经过两年三个月的潜心研究、分析,撰写了《光绪死亡原因探析》一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近代史研究》上。2008年底,该刊物刊登了一份声明,称包先生撰写的文章是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数据,与原始数据及分析相较错误较多。包先生认为,此声明严重影响了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声誉。现起诉要求中
    2023-06-07
    299人看过
  • 文学作品引起的名誉侵权纠纷如何认定
    1、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应当根据民事侵权责任的一般要件来衡量。也就是说,构成名誉侵权,必须具备四个要件: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1)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当事人变更诉讼事实的,应当提交主体登记信息,如工商登记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或者工商登记簿复印件、协会法人登记证等,提交变更登记信息(2)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文章内容涉及的事实证据,如学历证明等(3)证明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如单位处罚(4)有具体主张的,第二,如何保护名誉权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并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无视公民的请求,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因为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了侵犯,公民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维权方式,也是名誉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3-05-07
    317人看过
  • 遭邻居“泼尿”引名誉权纠纷
    8月25日,广东茂名信宜市某村68岁的蔡阿婆觉得,半年多来堵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邻居黄某送来了医疗、精神损害赔偿款1759元和满满的歉意。此前,在村民眼里,她们已经是仇人,黄某曾经打伤并对她泼尿,信宜法院近日判决黄某对其予以赔偿。今年1月份,蔡黄两家人因农作物引水灌溉发生矛盾。1月18日上午8时许,蔡阿婆到黄某家中讲理,说着说着,俩人开始激烈争吵。黄某一时情绪激动,将近70岁的蔡阿婆推倒在地殴打,觉得仍然不解恨,她还端起屋外的尿桶往蔡阿婆身上就泼。事发后,蔡阿婆向当地的派出所报案。经茂名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意见,蔡的损伤为轻微伤。在农村,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比被人泼尿更侮辱人的了,蔡阿婆终日精神恍惚,郁郁寡欢。3月27日,信宜市公安局以黄某殴打、侮辱他人,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600元的决定。双方就民事赔偿问题曾多次协商,但因分歧较大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2014年6月29日
    2023-06-08
    164人看过
  • 行使行使权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
    因行使诉权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下列标准来认定:行为人以侮辱、诽谤他人为目的,实施了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等行为,导致受损人社会名誉降低的,即可认定为侵犯名誉权。来我家玩引发名誉权纠纷善良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空到我家来玩玩”,这本是人们日常极为普通的一句客套话。但是,一个女性如果将这句话发送到一个男性手机上,恰好又被男性的老婆看到了,会是怎样的结果2005年12月20日,通州市法院对一起因“暧昧短信”引发的名誉权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作出判决,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失500元,医药费等损失500余元,并向原告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异性互通交友短信小玲与勇-军同住通州市的某一个小镇,都已结婚生子。由于同为一个镇上的人,两人早已相识,但仅限于见面打个招呼而已。一日,勇-军上街买菜,恰巧遇见小玲正在路边用手机打电话,勇-军
    2023-07-27
    434人看过
  • 北大名誉纠纷案,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因此,在具体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时,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确定: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
    2023-06-13
    370人看过
  • 广告侵权纠纷和侵犯名誉权的处罚是什么
    广告侵权纠纷和侵犯名誉权的法律责任是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同时,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一、侵犯名誉权的民事诉讼程序是什么?1、起诉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3、排期开庭提前
    2023-04-04
    413人看过
  • 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管辖,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一、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管辖,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名誉权纠纷确定管辖的方式是应该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这里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1.侮辱。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2.诽谤。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二、侵犯名誉权的惩罚侵犯名誉权的惩罚是:1.停止侵害。指侵权人正在实施侵权他人财产、人身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以依法请求其停止侵害行为。2.恢复原状。3.消除影响。指侵权人在侵权范围内,为被侵权人消除不良后果的一种补救措施。4.恢复名誉。指在侵权范围内,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通常与消除影响相联系。5.赔礼道歉。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利益造成妨碍或者损害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当性,对被侵权人表示歉意而
    2023-03-14
    351人看过
  • 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因提供新闻材料引起的名誉权纠纷,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一)主动提供新闻材料,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二)因被动采访而提供新闻材料,且未经提供者同意公开,新闻单位擅自发表,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对提供者一般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虽系被动提供新闻材料,但发表时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许,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新闻单位报道国家机关的公开的文书和职权行为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是否认定为构成侵权?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023-08-17
    60人看过
  • 在线名誉权侵权纠纷判断
    第一,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名誉被损害的事实一般是指社会评价降低、丧失缔约机会、丧失获奖机会等客观情形。第二,行为人行为违法。对于认定侵害公司名誉权行为的违法性,通常表现为具有捏造、散布有损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包括对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履约能力及态度、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状况、销售状况等经济能力的贬损、误导以及其他施加不当影响的行为。行为人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应当特定而明确,具有指向性。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法院在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时还采取“推定证明”的方式。法院经常通过使用“势必”“应当”“足以”等词汇,以说明其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通过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提起诉讼,如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法院等。名誉权侵权认定标准是
    2023-08-05
    432人看过
  • 名誉权纠纷是过错侵权吗
    名誉权纠纷是指侵害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而引起的纠纷。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8条的原则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名誉权纠纷与诽谤的区别有哪些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
    2023-04-21
    390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因行使诉权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3
      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认定: 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 怎样区别侵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纠纷?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28
      1、性质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
    • 名誉权纠纷与侵犯名誉权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7
      1、性质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
    • 侵犯党员的名誉权纠纷如何处理,党员被侵犯名誉权如何办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27
      当党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因文学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怎么处理?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9-01
      对于小说等文学作品引起的名誉纠纷,构成侵犯名誉权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1)作者在主观方面故意贬损他人的名誉表现之一是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侮辱、诽镑的违法内容;表现之二是利用广大读者的是非观念和客观标准进行判断,认为该文学作品内容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 (2)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主体来实施“特定”是指读者读完该文学作品之后能够将现实生活中固定的某个人或单位对号入座,通常为案件中的受害人、原告等。如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