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因见义勇为牺牲将获得一百万元抚恤金。2日下午,广州市政府召开第14届1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并将于今年实施。《办法》将保安员、辅警、治安联防员、户口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等负有约定义务的人员纳入到见义勇为范畴。其中,将保安员纳入范畴为广州首创。(3月3日新快报)
对于包括保安在内辅助性执法人员的挺身而出和舍生取义行为,有人赞为见义勇为,有人则视之职责所系。广州市立法将其纳入见义勇为的奖励范畴,无疑是对此争议作出的肯定性回答。这种制度性创新,有利于调动和保护那些有争议群体人们见义勇为的积极性,契合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社会共识,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值得点赞。
支撑广州市将保安员纳入见义勇为范畴的依据,首先是建立在其对见义勇为概念的准确定义之上,即指不负有法定职责、法定义务的人员,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实施救人、抢险、救灾等行为。这实际上是将保安员、辅警、治安联防员、户口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等特殊身份,与军人、警察等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员区别开来,廓清了人们把约定义务混同于法定职责的模糊认知,其合理与合法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尽管保安员、联防员、协管员等编外人员,同样负有保障公序良俗、维护社会治安的执法义务,但他们的出现却是缘于警力不足的社会现实。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的警力是世界上最低的,配置比例是万分之十一,西方国家则是万分之三十五。正是保安员等的临时岗位和协助性质,注定了他们并非正规军的身份特殊。换句话说,当他们在履职过程中发生因工(公)受伤或牺牲时,未必能够享受到如正规军一样的优抚和照顾,也无法申报为烈士。由此解读,将其纳入见义勇为的奖励范畴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人们的认知常识里,尽管保安员等的着装显示着执法的标志,但却难脱没有实际执法权的雇佣属性,而其工作强度大和工资待遇低的不成比例,更是不争的事实。正是缘于既非正规军又区别于老百姓的身份特性,让他们常常承受更多的履职压力,甚至被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去年11月由媒体曝光的小区值班保安因不堪女司机看门狗的辱骂而倒地身亡的事件就是佐证。将保安等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无异于从立法的层面为其正当的职务行为置办了一份权益保单。
-
见义勇为会入档案吗
207人看过
-
广州提高见义勇为奖金将保安辅警纳入奖励范畴
95人看过
-
什么是见义勇为,如何理解见义勇为免责条款?
155人看过
-
工伤保障扩大范围:见义勇为人员纳入保障体系
274人看过
-
高铁见义勇为被判刑,如何认定见义勇为
110人看过
-
自认“见义勇为”却获刑,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308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见义勇为会入档案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4-03-24见义勇为会入档案。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是社会行为,得到单位的重视,会记录个人档案会影响一辈子。档案留会存在当地的民政局。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
-
见义勇为行为是无因管理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30见义勇为是否构成无因管理,在法学界还有争议。但是,法院在处理这种案件的时候,为了对见义勇为者给予充分的司法保护,弘扬社会正气,往往认定为无因管理行为,并给予见义勇为者以经济补偿。我个人认为见义勇为属于无因管理,但之间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勇”字。这就是说龚肠夺段懿灯额犬帆华,两者不是对等的概念,见义勇为符合无因管理的要件,但还有其特殊性。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九条,《民通意见》142条,高法《关于审理人
-
见义勇为是什么意思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03“见义勇为”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一个成语,从字面上说就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我们所说的见义勇为是指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侵害或者威胁的时候,为了维护正义,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斗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见义勇为有以下几种:(1)制止犯罪。(2)抵抗犯罪。(3)抓获犯罪。(4)抢险救灾。(5)救死扶伤。
-
见义勇为被打怎么处理江西在线咨询 2024-03-25因见义勇为被人打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的,受害人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一定补偿。见义勇为的法律构成要件如下:1、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2、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3、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4、行为人主观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