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以下几点: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要件;而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1.状况有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
2.有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要件。
3.无效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的规定。
4.可撤销或可变更,指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不完全符合法定有效要件的规定。
5.效力待定,指民事行为有效与否,取决于他人追认,经追认后有效。
三、怎样的民事法律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的条件如下:
1.民事行为能力是行为人通过自己行为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言,可以从事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其行为能力不受限制;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而言,只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等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行为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而无行为能力人由于不具备行为能力,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2.意思表示真实。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具备完全有效的效力。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民事行为有效怎么认定,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416人看过
-
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事件的区别
407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吗,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
124人看过
-
事实与法律:区分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关键
190人看过
-
事件、事实行为、法律行为
328人看过
-
民事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区别
290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
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12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区别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12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当事人是否有意志和意思。法律行为(表意行为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达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要提前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以改变和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与区别与联系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11民事法律行为的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并非成立时即生效;民事行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就发生法
-
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行为有什么区别?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29两者的目的,法律关系,法律后果等都不一样。比如诈骗罪的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和对方签合同。构成诈骗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民事欺诈行为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什么是民事行为和准民事行为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5一、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又称为法律行为。这种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二、准民事行为 准民事行为是表意行为之一种,但其效力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民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民法上效力的表意行为。准民事行为可分为催告、通知以及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