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制度的内容是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1、取保候审制度的原则。我国可以通过立法活动将确立取保候审制度是一般原则,而羁押应成为例外,即通常情况下大都适用取保候审制度,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比如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逃跑、伪造证据,继续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才对其予以羁押。现阶段可确立取保候审制度是一般原则,而羁押应成为例外,这不仅能体现公正与人权,也可以有效地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2、取保候审制度的保证形式。第一,具结释放。具结释放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决定机关签署的一种保证书或承诺书。通过签署具结释放保证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保证自己实施或不实施某一特定的行为,或者将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履行该保证书或承诺书的担保;第二,保证人担保。保证人是指为他人履行债务或义务负有法律责任并且在该人违约的情况下开始承担法律责任的人。保证人也要向决定机关签署具结保证书,如果被保释人未能履行其诺言,保证人将承担向决定机关支付所担保数额的金钱的责任及法律责任;第三,财产保(保证金)。财产保是指要求被保释人为其免受羁押提供财产担保。担保物通常是现金、支票或任何其他容易保管、在违反保释义务被没收时能够兑换成货币的有价物。[24]第四,人保和财保并用。对于一些案情特殊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人保和财保并用。
3、取保候审制度的权力设置。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检法三家均有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公安有取保候审的执行权。司法实践中,公检法三家往往基于各自的部门考量来适用取保候审。从而导致取保候审的适用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应将取保候审决定权归于相对中立的法院,在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时,由公安或检察提出意见,由法院审查决定,这样也有利于与法院的审判权相统一。
4、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范围。在法院审判这一阶段,可以对那些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未成年人,60岁以上老人等被告人,确有悔改表现,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嫌疑人适用。另外,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具有投案自首、立功表现的,具有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案件以及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已作损害赔偿并征得被害人谅解的案件也同样适用。被害方有明显过错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无羁押必要情形的案件
一、刑拘取保候审之后还会不会判刑
刑拘是指行为人在涉及违法犯罪之后,依法对其拘留,而取保候审是指暂时将犯罪嫌疑人释放,那么,刑拘取保候审刑罚,如果情节较轻,自然不会判刑了。
取保候审并不是不判刑,只是在侦查起诉期免予扣留而已,这个刑事诉讼法有明确的的规定,只适用于犯罪轻微可能判处较轻刑的犯罪嫌疑人。而且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而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后,主要要看所涉及的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如果情节十分轻微危害不大的,也许就免于刑事处罚了。最严重的后果也就是判处有期徒刑或缓刑。一般取保候审后,很少有被判处实刑的。
取保候审只适用几种情况,一般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才可以取保。但是取保并不是代表可以不被判刑。如果侦查机关掌握其他证据也可能批捕。但是一般判缓的可能性大。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客观地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最应当考虑和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即为代为取保候审。
刑拘取保候审之后还会不会判刑?在对犯罪嫌疑人实行取保候审后,嫌疑人应该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脱离法院以及警方的监控,不得与他人密切联系。人民法院在对其情节进行分析之后,再对其刑罚出示最后结果,如果对受害人实施了严重伤害,会被入刑关押。
-
取保候审对取保候审人限制的内容有哪些?
353人看过
-
取保候审的条件和内容是什么,怎么样才可以取保候审
315人看过
-
审判制度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内容
54人看过
-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义务与取保候审制度
406人看过
-
论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15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制度的被取保候审人有哪些义务
466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取保候审的制度是什么意思?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11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适用的对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实行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有逮捕必要,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
-
取保候审制度的被取保候审人有哪些义务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2(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
如何制定取保候审制度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5取保候审监督制度是定期对取保候审案件进行审查、跟踪考察和清理,对于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是否存在和是否继续存在等事项进行复审,杜绝滥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情况。 按我国法律,公检法机关都有取保候审的决定权,但对它们的监督却是难以到位。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从长远来说,有必要对现行取保候审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主要有两种做法可供参考: 一是采用司法审查制。即将取保候审的决定权统一到法院。公安机关与检察机
-
什么样的取保候审难度大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211.具体要看涉嫌的罪名、可能判处的刑罚、危险危险性。 2.取保候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否则不予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
-
取保候审制度名词解释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4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指的是侦查机关在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的基础上,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通常适用于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