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一般判五年以下有期。协助组织卖淫的,涉嫌协助组织卖淫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组织、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依照上述的规定从重处罚。犯上述罪,并有杀害、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涉黄依据治安处罚哪条
涉黄依据治安处罚第六十六条至第六十九条。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六十六条
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组织、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犯前两款罪,并有杀害、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协助组织卖淫罪】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监狱如何解决罪犯关押超期问题?
308人看过
-
有关借款期限的法律问题
441人看过
-
钱在情感问题中的角色
305人看过
-
有关间接犯罪处罚的问题
482人看过
-
网络色情的法律问题与相关法律规定
153人看过
-
“绿色税收”无法解决的问题
222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有关问题:关于期限确定的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5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法》的相关规定,申请人有权提交执行申请,并享有相应的权益保障。此期限大约为两年。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申请人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暂停或更改申请人的请求权,应遵循法律原则,适用诉讼时效、中止及中断的标准。 对于尚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书问题,依据《民事诉讼程序法》第226条规定,接收申请执行书的人民法院若超过半年未能予以实行,申请人可向更高级别的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在经过
-
关于判决书没有写罚金缴纳期限的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2判决书未写罚款缴纳期限的,应当及时缴纳或者联系法院处理。罚款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或者一次性缴纳罚款或者分期缴纳。期满未缴纳的,可以强制执行。罚款是指人民法院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强制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罚款。
-
关于经济犯罪立案期限问题贵州在线咨询 2022-12-011、经济犯罪是有立案期限的,若超过该期限则不予立案追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
-
关于传播色情犯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06传播色情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组织播放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制
-
针对婚姻诈骗罪的判决期限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121. 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婚姻诈骗犯罪往往是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产生的,而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故意是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2. 在客观行为上,诈骗行为人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了被害人的信任。获取财物后,行为人将其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事实,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部分骗取的钱财用于被害人身上,但这些钱财实际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3. 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