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巨灾风险证券化在中国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4-04 22:06:14 88 人看过

一、引言

巨灾风险是指洪水、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大量的保险标的同时受损,引发巨额的保险索赔,而对保险业经营稳定带来巨大影响的风险。它的特点是突发性和破坏性,是小概率大损失的保险事件,一旦发生就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赔付。

巨灾带来的财产损失和恐惧感刺激了人们对巨灾保险的需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相继产生了PCS巨灾期权、巨灾债券、应急盈余票据、巨灾权益卖全、巨灾风险互换等金融工具。而中国巨灾保险供给缺口很大。我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每年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数以千亿元,而保险本应体现的保障和补偿作用却相形见拙,像洪水保险、暴风雨雪保险等防范巨灾风险的基本保险险种几乎一片空白。在中国人们在一般情况下认为巨灾风险的发生率总是偏低的且对风险的态度层次分明,这容易造成风险的逆选择。并且人们都有一种依靠心理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希望靠政府和外界的力量帮助克服,而不是依靠自我救助。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每当巨大灾难发生后,人们购买保险的意愿就明显增强,而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回落。人们对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漠;即使知道有风险,却心存侥幸,保险意识薄弱。而中国的保险公司对于巨灾尚未进行深入研究,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对于发生后的巨额理赔难以承受。

现在中国巨灾风险的损失基本上是由政府承担,但政府转移巨灾风险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国家由于拥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和强制力,在危机管理方面有种种优势,但按计划制定的财政预算和巨灾风险的随机性之间存在冲突,若巨灾风险完全由国家预算承受,势必影响财政的平衡与稳健。发达国家通过高税收方式把巨灾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散给每一个纳税人,达到风险转移目的。但在发展中国家,高税收无疑会超越民众的支付能力,Freedom,PalK.(2001)中国政府财政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巨灾风险的随机性若由国家预算承受,势必影响财政支出的平衡与稳健,而且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和财富的集中,一旦大型城市发生巨灾风险对当年的财政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巨灾风险证券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巨灾风险保险证券化概述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由美国罗伯特·戈西和理察德·赛道撰写的《构建再保险期货市场的可行性研究》,该文希望通过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结合,通过风险证券化产品,有效实现保险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但当时并没有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9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的安德鲁飓风和北里奇地震,使世界63家财产和伤害保险公司破产,巨灾再保险供不应求,再保险费率在1991年到1994年间上升了一倍多,再保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商业保险中巨灾风险传统解决方案是巨灾再保险,将一部分风险通过再保险的形式分保出去,以降低个人风险。其中,最常采用的是巨灾超额损失再保险。受保险业承保能力(由保险公司资本金决定)的限制,国际巨灾再保险一直处于不充足状态,集中表现为巨灾保费收入在非寿险总保费中的份额非常小,承保损失在实际巨灾总损失中的份额也很小。实际上,巨灾风险的规避是无法单纯地依靠再保险机制加以解决。就再保险机制而言,巨额资本金使得巨灾风险再保险市场缺乏足够多的市场主体来对巨灾风险进行分保。同时,对于分保巨灾风险的再保险人,它本身也面临着与原保险人相同的难题,问题的根本无法解决,只是在表面上扩展了风险范围,将风险在保险系统内部进一步分散,并不与其他金融工具相融合,一旦发生巨大灾害,发生巨灾损失时,作为最终保险人、承担了绝大部分巨灾风险的少数几家大型国际再保险公司承担着巨大的偿付压力,偿付能力捉襟见肘的同时保险公司本身的经营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

正是有了市场的需求,为了缓解再保险压力,业内人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资金实力雄厚的资本市场,1000亿的巨灾发生对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和其再保险伙伴都是难以承受的,但对于美国华尔街来说损失只能用百分之几形容。正是为了寻找到传统再保险的替代品或补充方式,达到扩大保险资金来源、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目的,引发了一场传统再保险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本市场上一种基于保险风险的金融创新工具应运而生,称之为保险风险证券化,保险连结证券或保险业的资本市场创新。这就是巨灾风险证券化.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以未来保险期间或再保险期间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标的,进行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借以转移风险,融通资金,可以说是一种保险负债证券化

199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巨灾期货、1995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财产索赔服务公司(PCS)期权、1996年百慕大巨灾风险交易所的巨灾风险互换等。1997年至1998年,一些世界知名的保险人、再保险人相继成功地发行了一系列巨灾风险债券。在这些新型的金融工具中最成功的巨灾债券。

三、巨灾债券的特点和定价

在巨灾风险保险证券化在中国发展的问题上,中国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尚未完全,相较巨灾期货和巨灾股票我更推崇巨灾债券。

巨灾债券是通过发行收益与指定的巨灾损失相连结的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需要通过专门中间机构(SPRVS)来确保巨灾发生时保险公司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偿,以及保障债券投资者获得与巨灾损失相连结的投资收益。其重要条件是有条件的支付,即所谓的得赔偿性触发条件和指数性触发条件。

赔偿性触发条件是以其实际损失赔偿数额来表示的,在早期的巨灾债券市场普遍使用,用来减少公司的基差风险,但过程过于复杂要求信息的完全披露。指数性触发条件则用某种特殊的指数来表示,如行业损失指数和参数指数等。它代表了损失的相对水平,经而反映总体情况,这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但它容易引起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是指对冲包含的损失暴露于对冲的表现可能不同的风险(美国精算学会,1999),即用于或构造证券化产品结算的指数或基础的价值可能与保险公司需要的损失不完全一样。

巨灾债券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国际市场迅速发展,这与它自身的优势有关。

首先,保险公司通过发行巨灾债券可以将部分的巨灾风险转移给投资者,相当于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实现了风险的更有效分散。由于资本市场更具深度和广度,因此能有效地抵抗巨灾所带来的保险公司的损失波动。

其次,发行巨灾债券的成本逐渐降低。由于发行巨灾债券需要保险、投资银行、信托等多类金融机构参与,该债券的成本往往较再保险更高。但随着巨灾债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行手段的成熟,其成本也会逐渐降低。根据GyCarpenter公司统计,2005年发行的大部分巨灾债券的成本与再保险相比,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另外,相对于其他巨灾证券化品种而言,发行巨灾债券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巨灾债券由于信息披露的公开和SPV的介入,其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大幅降低。

据了解,一个完备的巨灾债券市场应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投保巨灾保险的投保人;发起人(保险人或再保险人);特殊目的再保险人;专门账户;投资者(主要有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再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将承保的巨灾风险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归类,通过特殊目的再保险人发行巨灾债券,投资者通过购买债券来获得风险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在债券约定的时间内没发生巨灾损失或小于一个确定数额,债券发行人则不仅返还投资者全部本金,还要支付较高的风险补偿金;反之,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发生巨灾损失且超过一个确定的数额,发行人则将发行巨灾债券所筹集的资金用于支付赔款,而且无需向投资者支付债息。

巨灾债券定价方式:假设巨灾债券(存在巨灾发生或是不发生两种状态)是面值为F,期限为n债券,如果特定的损失事件没有发生,每期的利率为r,到期偿还值为c,如果发生了特定的损失事件,则本金和利息都停止支付。虽然巨灾风险的发生率相对其它保险事故要低些,但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巨额损失,且本金和利息都将不予支付,风险加大,其信用等级也随之降低。

假设巨灾债券的一般定价模型与一般的固定收益债券的定价模型相似,其原理为巨灾债券的价格等与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和,即:

P=

(1)

其中P为债券的价格,F为债券的面值,n为债券的期限,为第m期的利率的期望值,为m期的即期利率,c为到期时债券的偿还值。

如果按上述公式定价,必须确定预期收益率i,利率的期望值,但最关键的是确定特定事件及风险发生在各期的概率。根据各国经济学家的研究现有几种主流的方法:(1)利率二叉树模型。在邓伟利的《资产证券化: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中又有关于利率二叉树模型的详细讨论,在此模型中最重要的是构造利率的演变规律,然后推导出远期利率的树状图。

(2)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产生随机利率路径来模拟现实利率变动,。这里随机利率路径的产生取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和波动率,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基于当前无风险利率而得到的理论上的即期利率曲线,拨动旅居定了通过模拟所得的利率的分散度。一般情况下利率的期限结构差别不大,但在波动度的假设上会随意很多,有可能产生大的分歧,导致准确度下降。

(3)在李永权《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中看到了一种简单的定价方法,当巨灾债券可以表示为一般无风险公司债券与巨灾期权的组合时,巨灾债券的价格=无风险公司债券的价格-巨灾期权的价格,相对于上述两种方法的复杂,第三种就简单多了,现实意义也更高些。

四、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

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目前,巨灾保险业务仍只占了较小的比重,而且,多数自然灾害都属于保单特约承保项目,属于商业保险范围。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虽然中国的资本市场在飞速发展中但离成熟还很遥远。由于巨灾风险的突发性和巨额损失性带来的风险是个人投资者难以承受的。以巨灾债券为例,一旦发生风险本金和利息都有灭失的可能,普通百姓以风险的厌恶者居多,很少会有人投资于此,而机构投资者还很不成熟,这些投资者也很少具备对于此类产品进行定价、评估以及风险分析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因而大部分投资者对这种产品会持观望态度,保险公司须花大力气进行宣传。

另外风险的发生仅与巨灾本身有关,这是与其他金融工具不同的,缺少与金融风险本身的相关性,利用投资组合减低风险效果不明显。巨灾债券是通过证券市场将巨灾风险转嫁给投资人,具有保险和证券的双重性,对金融市场的要求比普通债券更为严格,它需要专门机构对巨灾风险进行评估,由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要求证券评级机构能进行中立科学的评估,便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目前国内的证券评级还很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而国外的评级机构在巨灾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一套完整独立的评级方法和模型,这正是我国的机构缺少的。风险证券化运作过程中,存在保险公司和投资者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如何科学客观地厘定损失率,制定对双方都公平的证券合同还有待研究。另外,在损失的确认、条款的解释、理赔的公正等方面存在道德风险。

其次是法规的不完善。从上图可以看出巨灾保险是牵涉相当广泛的,涉及原始债务人、发起人、信托机构、评级机构及再保险机构等很多方面。每个机构在参与该活动时都无法避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职业操守的矛盾。金融市场是虚拟的市场受外界影响大,健全的法律制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减低交易的成本。

最后是我国欠缺完整的巨灾发生状况和损失情况资料,缺少专门从事该分析工作的专业人员,没有建立自有的模型,而这对定价非常重要。

当然现阶段中国金融保险业在巨灾债券上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指中国不能使用该金融工具,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法律规范的完善,巨灾债券在中国指日可待。

五、总结

随着巨灾风险债券日趋国际化,主要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都已具备发展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前提与条件。同时,经济全球化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经营网络的国际化,也为保险与资本市场相互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将推动保险风险向资本市场的转移,这为中国的巨灾风险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然除了巨灾债券,还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巨灾风险基金并对此进行严格监管,为巨灾保险制定较为优惠的法律制度。政府应该集中管理巨灾风险基金,对各保险公司赔偿限额以外的部分给予赔偿。比如,美国等国政府专门就巨灾保险建立了专项保险基金来实现及时、充分补偿,并为当地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在大大减轻保险公司支付压力、分担其赔偿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保险公司参与巨灾的积极性。聚集起来的巨灾保险基金可由资信良好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运用和保值、增值,以应付巨灾风险赔付。

另外中国可以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展试点,比如在东部沿海城市开展台风债券保险,从点到面,开发各地不同的保险种类,根据当地人们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证券产品。与国外大型的保险公司合作学习经验,培养所需人才,为早日实现巨灾风险证券化打下基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17: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论商业保险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
    保险业发达的瑞士,曾提出过一份SIGM研究报告,表明了巨灾风险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自1992年以来,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都超过300亿美元,而1995年由于日本的阪神大地震更是使巨灾损失骤增1500亿美元。从总体情况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巨灾风险爆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而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程度也不断增加。可见巨灾风险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巨灾风险与巨灾风险管理现状1.1巨灾风险概述巨灾风险是一种极特殊的风险,是保险研究和精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字面上理解,巨灾风险就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不过目前国际保险界对于巨灾风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义和划分,美国保险服务局(InsranceServiceOffice,ISO)财产理赔部按照1998年价格将巨灾风险定义为“导
    2023-04-23
    153人看过
  • 巨灾风险与再保险
    巨灾风险自1970年以来,世界范围主要巨灾事故及其结果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事故涉及地震、风暴、飓风、雪暴、水灾、恐怖袭击、火灾和爆炸等。二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平均约为人为灾害事故的10倍。三是自1985年始,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四是除2001年9·11恐怖袭击外,自然灾害事故引起的保险损失,自1987年后快速上升,远远大于人为灾害事故引起的保险损失。总体讲,巨灾的发生及其损害程度,与科技进步和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与人口、财富集中密切相关,不仅在可控性上,且在损害程度上经常超出人们的预期。频繁发生的巨灾,一方面迫使人们设法通过科学的进步,防止、回避、降低其灾难性。另一方面,从经济上讲,人们自然把目光转向保险和再保险,受害者总希望把自己可预见的损失通过保险和再保险的方式转移一部分或全部。再保险在巨灾保险中的作用所谓再保险,通俗地讲即是保险的保险,也就是由再保险公
    2023-04-23
    395人看过
  • 巨灾风险谁来担
    法律综合知识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很多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灾区人民只能在帐篷中临时安家。更令人难过的是,很多人是贷款买房的,房毁了,贷未清,未来日子的艰辛难以想象。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但目前,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在美国、日本、新西兰和我国台湾等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针对地震的巨灾保险制度均较为完善,其中还包括针对性较强的房贷险。据统计,2004年美国和加勒比地区系列飓风造成622亿美元经济损失,其中保险损失为315亿美元,占51%。2007年全世界因巨灾(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造成经济损失706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为276亿美元,占39%。相比之下,我国历次巨灾事件中保险补偿仅占经济损失的1%-5%。许多保险专家呼吁,未来的地震保险应该在相关政府政策支持下,整合政府
    2022-04-22
    77人看过
  • 中国的巨灾保险政策
    巨灾保险制度是指对由于突发性的、无法预料、无法避免且危害特别严重的大面积灾难性事故,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进行分散或给予切实保障的风险分散制度。巨灾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主要包括地震与海啸、特大洪水、特大风暴潮。512灾难拷问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汶川地震发生后,保险业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保监会紧急启动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I级响应程序,发布《关于加强保险业应对地震灾害工作的通知》,成立应急指挥机构,指挥整个保险业的抗震救灾工作。各保险公司建立起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报案电话畅通,保证人员及时到位,建立了绿色理赔通道,让受灾群众尽早得到保险赔款。保险业积极捐助灾区,截至目前,已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已超过8760万元。同时,中国人寿通过“国寿慈善基金会”全面收养“地震孤儿”。在全面参与抗震救灾的同时,
    2023-07-03
    182人看过
  • 对巨灾风险的认识
    巨灾一词最初是OEDC(经合组织)在2003年提出的,其内涵是指某一灾害发生后,发生地已无力控制灾害造成的破坏,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才能进行处置。例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1998年的特大洪水。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规定保险公司应当识别和评估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主要风险,包括: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保险风险是指由于对死亡率、疾病率、赔付率、退保率等判断不正确导致产品定价错误或者准备金提取不足,再保险安排不当,非预期重大理赔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财产保险是产险的传统业务,企业财产险承保的主要是两类风险,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中自然灾害中的巨灾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对财产和人的生命构成很大威胁。2007年全球人为和自然重大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高达276亿美元,其中自然灾害233亿美元。2005年8月24日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保险损失高达38
    2023-04-23
    282人看过
  • 巨灾保险中国出路:应建立良好巨灾机制
    灾难多发,使得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巨灾体系成了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瑞士再保险财产险与特殊险高级副总裁张彩玉。张彩玉认为,巨灾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巨灾机制做基础,该机制包含灾前制定防灾规则和建筑标准,根据各地不同的灾因设计风险转移方案;灾中有效抢救生命财产,降低损失;灾后进行施救处理与补偿损失,并将灾害损失资料送交各相关部委作为日后政策规划的参考。张彩玉供职的瑞士再建议中国在建立巨灾风险保险制度初期阶段实行下列适用方案:包括建立巨灾共保体、开展政府紧急救助指数保险计划和对商业保险进行政策性扶持。共保体的建设与施行宜采用阶段试点的方式,张彩玉建议,第一阶段,巨灾共保体可先针对城市,如京津塘地区,以地震为灾害类型、住宅为对象、并采用强制执行的手段。由于单一保单的销售和理赔成本很高,以城市区为主可降低处理成本,同时不需要政府补贴保费;地震具有频率少、损失重的特点,一
    2023-04-23
    149人看过
  • 如何承保巨灾风险
    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Re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世界巨灾风险爆发的频率呈上升趋势。仅1993年一年就有127起巨型自然灾害?是1970年同类巨灾的2倍和213起技术灾难是1970年的4倍。与此同时,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的程度也显著增加,如1994年的神户大地震造成了5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远远超过唐山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的损失总额。巨灾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保险经营方式难以有效地对付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面对巨灾风险,保险企业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巨灾带来的财产损失和恐惧感刺激了人们对巨灾保险的需求;另一方面,与普通可保风险相比,巨灾风险不完全具备风险大量和风险同质等可保风险条件,从而使巨灾保险的经营缺乏牢固的大数法则基础,因此,仅依靠传统的保险技术是难以承保巨灾风险的。
    2023-04-23
    65人看过
  • 巨灾风险管理的保险业
    我国保险业在参与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一是我国保险公司逐步开展了企财险地震保险业务,对巨灾风险事故有了一定程度的覆盖;二是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商业性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被迫选择自留,造成经营不稳定。巨灾对我国社会财富和农业生产的威胁巨大,单一地依靠国家财政救济管理巨灾风险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市场化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是保持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需要。一、火灾保险费率是多少火灾保险的保险费率,通常以每千元保额为计算单位,费率的表达形式为千分率。在火灾保险的经营实践中,基于保险标的存放在固定处所,其费率的确定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建筑结构及建筑等级;2、占用性质;3、承保风险的种类及多寡;4、地理位置;5、投保人的防灾设备及防灾措施。火灾保险业务
    2023-06-22
    166人看过
  • 巨灾风险保险如何应对
    首先,应借鉴西方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取总准备金。为应付巨灾风险所导致的较长周期发生的巨额损失赔款而提留一部分准备金。1999年1月颁布的保险企业新财务制度中规定,可以在税后利润中提取总准备金,以解决巨灾资金来源问题。这有利于保证保险企业财务稳定,减小巨灾赔付对财务的冲击。因此,各保险公司应按照新制度规定提取总准备金,顾及长远利益和财务稳定,从而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其次,要发展和完善国内再保险市场,积极利用国际再保险市场,使巨灾风险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分散。再保险是进一步分散其业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中国专业再保险公司实力的同时,要增加国内再保险市场的主体,包括引入国外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再保险公司。要建立国内保险公司互惠交换体系,加强彼此在再保险方面的长期合作,从而健全风险分散机制,提高承保分险的能力。同时,应积极利用国际再保险市场,以寻求在世界范围内分散巨灾风险。因为一国保险市场容纳和
    2023-04-23
    273人看过
  • 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编者按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保险业立即启动了重大灾害理赔机制,积极投入抗险救灾和保险理赔服务中。然而,据统计此次震灾属于保险理赔范围的仅占约5%。可见,作为进行风险分散的制度安排,保险的功能并未像国外的保险一样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南方特大雪灾、4.28列车脱轨事故、EV71疫情一次次敲响了风险意识的警钟!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建立这个体系的好处显而易见。受灾群众都投保了,那么理赔款就可以重建家园,恢复元气,国家也会减轻些压力。日生基础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南师大等高校兼职教授沙银华5月18日说。当日,保险法理论与司法实务高层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与会的保险专家撇下了事先拟定好的10个议题,将目光聚焦在汶川地震理赔上,并呼吁尽早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巨灾造成损失惨重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
    2023-06-07
    287人看过
  • 保险如何避免巨灾风险
    其次,要发展和完善国内再保险市场,积极利用国际再保险市场,使巨灾风险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分散。再保险是进一步分散其业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中国专业再保险公司实力的同时,要增加国内再保险市场的主体,包括引入国外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再保险公司。要建立国内保险公司互惠交换体系,加强彼此在再保险方面的长期合作,从而健全风险分散机制,提高承保分险的能力。同时,应积极利用国际再保险市场,以寻求在世界范围内分散巨灾风险。因为一国保险市场容纳和分散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巨灾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整个国内保险市场崩溃。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个认识误区。在我国商业分保中,只有4%的业务留在国内,高达96%的业务流向国外。学术界和业界对此多持否定态度。其实,这种状况有其合理性,因为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是保险经营的应有之义。国外再保险公司在获取大额保费的同时也承担了巨额赔付责任。如在美国这次保险赔付中,慕尼黑预计赔付9亿美元
    2023-04-30
    84人看过
  • 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
    为切实化解农业保险巨灾风险,提高我市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从2008年9月开始,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分别建立市、县(区)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要求各县(区)财政局在主要种植业参保品种承保结束后10日内,将本级财政按保费总额5-10%安排的巨灾风险准备金拨付到县级专户,充实县级巨灾风险准备金;15日内再将总保费的10%上缴到市巨灾风险准备金专户,进行市级巨灾风险准备金的筹集。市级财政按各县(区)上交金额50%进行配套,另再向省厅申报同等金额的巨灾风险准备金补贴。从2008年起我市率先从水稻保费筹集并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2009年进一步扩大了巨灾风险准备金筹集范围,将水稻、小麦全部纳入市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管理,截至2009年底,全市巨灾风险准备金规模达到8838万元,其中市级巨灾风险准备金已达到2844万元。县(区)中,大部分都按要求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建立起巨灾风险准备金,金湖、洪泽、盱眙、清浦、清河
    2023-04-23
    345人看过
  • 分散巨灾风险的利器
    法律综合知识
    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4亿元人民币的512汶川大地震,获得来自保险业的赔付仅18亿多元!我国巨灾保险的严重缺失正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警醒着我们:我国对巨灾风险的管理已迫在眉睫。巨灾风险通常是指突发的、无法预料的、无法避免的由自然灾害或人为祸因引起的大面积的财产损失或人员失踪伤亡事件,属于发生频率较低,但破坏性极强的风险。依美国财产理赔服务公司(PropertyClaimService,PCS)所定义的巨灾,是指财产损失超过50亿美元的天然灾害(这里的天然不是仅只大自然)。而巨灾风险具有3个特性:其发生频率极低且几乎完全无法预测;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也带来市场机会;低频率所造成的高变异,使得其历史资料参考价值降低。如美国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2001年的911事件,我国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都属于巨灾事件。在国外,监管部门通常会对巨灾风险有强制性的保险要求。例如,加拿大法
    2022-04-24
    174人看过
  • 关于巨灾风险债券的契约条款设计机制
    无论何种融资契约,其合同条款只是表象,也即契约关系的外部载体,契约背后反映的实质上是其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关系。正因为如此,融资契约条款设计的目的也就是契约双方(或多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平衡。巨灾风险债券的条款设计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也不例外地在于如何平衡债权债务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债券的顺利运作,达到双方各自交易的初衷。本文基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对应的一般原则,对以履约保证机制为重点的巨灾风险债券契约条款设计机制问题进行了一些探析。一、巨灾风险债券的契约条款设计概览巨灾风险债券(CatastropheBond)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巨灾事故频繁发生且损失幅度剧增的大背景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ART(AlternativeRiskTransfer)工具,它由(再)保险公司(或其设立或指定的SPV,即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rposeVehicle)发行,收益取决于该公司或整个行业的巨灾
    2023-04-23
    36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浅谈证券印花税下调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3-09
      目前,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为13%。,这一税率是从2005年1月24日起执行的。我国曾6次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率,最早一次是在1991年01月10日,由6%。下调至3%。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的主要结果是降低了过高的交易成本。印花税的减少,必然会降低交易成本,增大证券交易量,有利于促进整个证券市场的活跃;另外,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与Wll)要求接轨,改变税收标准偏高的现象。
    • 私募证券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25
      私募证券是指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其审查条件相对较松、投资者也较少、不采取公示制度。 风险如下: 1.价值评估带来的风险。 2.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风险。 3.委托代理带来的风险。 4.退出过程中的风险。 风险管理: 1.合同约束机制事前约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2.分段投资。 3.约定股份调整条款来控制风险。
    • 资产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对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5
      1、金融证券化: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证券化。 2、资产证券化的背景: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 3、资产证券化的最初形式是将期限和利率大致相同的同质住宅抵押贷款等金融资产集聚成一个集合基金,然后发行以集合基金直接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 4、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意义: (1)资产证券化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了资金周转,增加了收益; (2)资产证券化使间接融
    • 外国人在中国办请中国人,有风险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1
      注册的过程委托中国人进行申请注册时没有风险的,建议寻找正规的注册代理公司。
    • 在证券投资中因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4-04-27
      在证券投资中因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是购买力风险。通货膨胀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