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离婚有两种形式:1、协议离婚;2、诉讼离婚。
协议离婚是指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单方提出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虽然双方都同意离婚,但在共同财产的分割或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等的问题上未达成协议,离婚诉讼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递交离婚诉讼状,人民法院受理后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解决:一是调解离婚,是指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在法院的调解下,就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人民法院批准其离婚并制作离婚民事调解书,作为双方当事人的离婚法律文书。二是判决离婚,是指人民法院在调解无效的情形下,就离婚案件的具体情况就和子女抚养等作出离婚判决。
离婚后抚养费支付方式有哪几种
离婚后抚养费支付方式有:
1、一次性付款;
2、定期付款和以物折抵;定期付款一般以月、季或年付款,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子女抚养费发生法律效力后,由于生活的变化,当父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以提出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要求。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探讨离婚方式的多样性
352人看过
-
离婚子女探望方式
268人看过
-
离婚处理方式:不愿离婚的探讨
289人看过
-
股东出资方式的分类探索
153人看过
-
抚恤金管理方式探索
381人看过
-
办理离婚的方法:探索与实践
428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离婚后的探视方式都有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1-08-25对探望的方式、时间安排一般由父母在离婚时协议。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双方在离婚时应对子女的探望问题进行协商,对探望方法、时间进行具体、细致的安排。离婚时双方对子女探望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一并判决。一般在不影响子女的学习、严重改变子女生活规律的前提下,确定一段时间内,间接扶养方可与子女单独交流。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亲或母亲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
-
离婚途径和方法:探讨网络时代下的离婚方式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2在互联网领域,我们无法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离婚申请程序。然而,您是有权利在互联网上进行离婚预约的。若男女双方希望通过网络途径预约离婚事宜,他们需要先登录所在地级市或省级民政部门提供的婚姻登记线上预约系统;在此过程中,男女双方需要填写彼此的证件号码、预约登记时间以及个人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一旦预约成功,双方便可按照约定的日期携带结婚证书、身份证件、户口簿等相关文件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并领取离
-
赡养式扶贫的探索实例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5-28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
离婚方式探讨: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的优劣分析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18离婚有两种方式: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这两种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的成立基础不同,协议离婚是基于双方在婚姻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其次,它们所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协议离婚通常最短需要一个月,最长则可能长达六个月;最后,它们的法律效力也有所不同,离婚协议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而离婚判决则具有强制执行力。
-
离婚后行使监护权的方式还有探望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1离婚后,对子女行使间接监护权的父母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对于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威胁子女的身心健康,应由法院裁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