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探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50:14 333 人看过

一、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必要性

(一)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

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应当是正义和平等价值在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具体体现。行政诉讼只有保持与法的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定位在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救济和补偿的基点上,才是符合正义的有价值的良法。行政诉讼的运作过程和处理结果,从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相对人来说,其直接动力和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寻求司法救济,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是行政相对人追求的诉讼目的,及时解决纠纷和矛盾才是行政相对人的需要。因此,行政诉讼的这一目的,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行政诉讼实践的现实需要

我国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

原告撤诉的比例却不断扩大。在这些撤诉中,因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使原告申请撤诉并

获得人民法院准许的占大多数。显然,高比例撤诉率的背后是法官所做的大量协调工作。但依现行规定,法院的这种行为是被禁止的。然而,在实践中,大量行政案件变相地适用调解解决行政争议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所以不允许调解的规则名存实亡。

由于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行政诉讼调解显得有些过于随意,并使之异化成为某些法官手中的权力,和稀泥、以压促调、以拖压调等等现象不容忽视。与其让这种变相的调解、协调处理成为规避法律的工具,不如尽快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允许当事人调解,由法院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在不违反当事人自愿和法律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依法确认协议的法律效力,使调解成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①二、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合理性分析

(一)理论上的合理性分析

第一,行政诉讼法的不适用调解原则是建立在公权力不可处分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但这一理论有所欠缺,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而法律法规不可能对行政行为在所有情形下做出详尽、明确、具体的规定,只能设定相对的处置方法和有弹性的处罚方法。这就意味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在某种意义上就表示对公权力一定程度的处分。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有权处分其权力,使调解制度成为可能。②第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这是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行政诉讼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之中。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两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法律地位具有不平等性。但在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后,两者即成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一个原告一个被告,并作为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平等对话,充分为各自行为申辩,这就为双方进行协商和调解奠定了基础。③第三,有人担心进行调解就可以让行政机关有权在诉讼中与相对人达成妥协,会使违法的行政行为逃避司法审查的问题。其实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之所以在法官的调解下改变业已作出的行政行为,以换取相对人的撤诉,最重要的原因是行政机关意识到该行政行为违法且依法将被撤消或变更。如果说这是行政机关的一种规避行为,也仅是规避法院宣判的结局。行政机关由于接受调解而改变违法的行政行为,避免了败诉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人撤诉,可以节约解决争议的成本,可以说,这种规避行为既没有破坏国家法律实施,又较好的保护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具有合理性的。

(二)实践中的合理性分析

首先,司法实践中,已经客观存在的大量调解结案的案件,奠定了建立调解机制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调解结案方式普遍存在,许多案件由被告在法庭默许或动员下通过协调解决而撤诉。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给出正规的调解书,但诉讼已就此结束,而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不错。如果不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将会严重影响审判的权威性、正当性、公开性。

其次,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调解是实现行政审判公正的可靠手段之一。如果纠纷能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调解解决就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司法公正。如有一方认为调解方案不公正,与其期望值相距太大,就不可能达成协议。所以调解不仅解决了纠纷,更消除双方当事人思想上的障碍,实现行政审判公正。

最后,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调解也是实现司法效率的最佳途径。司法效率不仅仅体现在快审快结案件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司法的社会效果上,即是否彻底的止争息讼、司法成本大小等。由法院进行调解有利于彻底解决纠纷,不发生上诉问题,极少出现申诉、上访问题,而且绝大多数案件也不会出现强制执行的问题。这样不仅减轻了上级法院执行机构的压力,是对司法资源的节约,而且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

三、结语

作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在各类行政案件中大量适用调解已是不争的事实。行政调解是一种尽可能让行政纠纷当事人双方主动平等对话的方式,是从实质上解决纠纷的途径。调解有利于当事人息诉,能够实现纠纷和矛盾的彻底解决,减少上诉、再审、申诉、缠诉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使纠纷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又有利于提高法院工作效率,可以降低诉讼成本,实现诉讼经济。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应当确立平等、自愿、合法的行政诉讼调解原则,行政诉讼还应坚持有限调解。将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法,可从根本上解决法官就案办案,回避矛盾的情况发生,使纠纷得到及时解决。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的稳定,同时还减少法院的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提高办案效率;也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使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并有利于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实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6日 19: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诉讼调解相关文章
  •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给付行政主导下的参与型行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要改变行政法实施现状并非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在这艰难的转型期,在行政诉讼中确立调解制度,将是中国行政法学迈向服务行政的坚实一步。合作行政的理念将逐步完成从理论到制度的过渡。总之,一方面合作的行政为行政诉讼中调解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行政诉讼中确立和适用调解制度,又是对合作行政理念的深化和推广。(一)现有理论基础的解构我国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理论基础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据依法行政的理念,公权不得自由处分。行政机关不得处分其法定职权,这是依法行政原则对行政主体在行政诉讼中的要求,指禁止行政被告出于诉讼胜负和其他动机,放弃、交换法律赋予的管理职权和诉讼权利的基本规则。行政行为未遵循法定权限,法定实体规则和法定程序的要求,均构成对依法行政原则的违反,从而构成对法治原则的违反因此传统理论认为调解制度的确立,即意味着行政机关拿行政
    2023-06-06
    463人看过
  • 公安局赔偿裁决引起行政诉讼探讨
    可以。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些行政机关可以作出赔偿裁决,即责令加害人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如公安机关、环保机关、工商机关、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利管理机关等都具有这种赔偿裁决权。当事人对上述机关作出的赔偿裁决不服的,可以也应当提起行政诉讼,而不能以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赔偿裁决与仲裁决之间的区别,因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仲裁决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多久提起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届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
    2023-07-09
    345人看过
  • 探讨事故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五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受理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2019年交通事故行政复议程序1、复核时间、对象与方式:(一)时间: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对象: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方式:书面复核申请。2、受理复核的时间和处理:(二)主体: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时间: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五日内;方式:作出是否受理决定;(三)主体: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时间: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方式:(1)审查认定书认定的事故的事实、证据及适用法律;(2)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3)审查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四)手段:书面审查,必要时可以聆听当事人意见。次数:以一次为限
    2023-07-13
    343人看过
  • 离婚诉讼调解的实践与探讨
    离婚诉讼调解流程有:1.起诉前调解,法院可以对不予立案的离婚案件一方进行调解;2.庭前调解,立案后,正式开庭审理前,法庭可以依法对夫妻双方进行调解;3.诉中调解,对于第一次起诉离婚的案件,如果没有法定离婚的理由,法院进行调解和好的工作。离婚诉讼调解时要注意啥(一)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由于其发生在诉讼过程中,所以也叫诉讼内调解。在诉讼过程中进行调解,有利于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指导工作,妥善、慎重地处理离婚案件。而且对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当事人一般愿意执行。(二)人民法院在调解时必须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同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要分清双方的是非责任。必要时可与当地的基层组织、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共同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以促进当事人互谅互让,促成和好或达成离婚协议。(三)调解有三种结果:第一,调解后双方当事人和好,原告撤诉,诉讼结束;第二,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
    2023-07-18
    14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虽然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以调解解决官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相关法律知识: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可以分为申请撤诉、原告同意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并申请撤诉、视为申请撤诉以及按撤诉处理四种情况。对于申请撤诉与原告同意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并申请撤诉这两种情况,人民法院有审查的义务。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改变正确合法,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法院可以准许;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改变不正确,为了规避诉讼而无原则地变更行政行为的,即使原告撤诉,人民法院也不准许。如果人民法院查实原告的撤诉是由于他人欺诈、胁迫而提出的,亦不应当准予撤诉。撤诉制度的规定是考虑到行政诉讼原告的权利亟需司法保障,但具体到司法实践中这一规定却成了空中楼阁,由于法院迫于压力或出于息事宁人考虑而怠于对撤诉申请行使审查权,
    2023-06-04
    156人看过
  • 仲裁调解制度探析--兼论调解制度的构建
    [摘要]:一是在现行的调解制度的框架中对调解制度进行修改;二是让调解和仲裁彻底分离,让调解和裁决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在不同的空间中运行,如可以设立一些相应的调解机构;三是参照韩国商事仲裁院商事仲裁规则中如果双方当事人提出调解请求,秘书处应着手通过调解程序解决争议,而不诉诸仲裁程序。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些仲裁机构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也已经在全国设立了一批调解中心。[英文摘要]:[关键字]:[论文正文]:和解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理想途径。联合国大会在其1980年12月4日通过的第35/52决议中推荐,在国际商事关系中发生争议而且当事人寻求通过调解方式友好解决他们的争议时,使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调解规则。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业仲裁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会均定有调解规则。在我国的仲裁制度中,调解制度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仲裁的调解制度与国际上先进的仲裁
    2023-06-06
    194人看过
  • 行政诉讼解决:行政机关应对策略探讨
    一是行政机关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三是行政机关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行政诉讼驳回起诉如何应对行政纠纷有两大维权途径,一个是行政复议;另一个行政诉讼。通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会选择通过行政复议来处理,而且大多数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行政诉讼一般使用的频率较低,如果遇到行政诉讼被驳回,此时作为行政相对人应该先了解自己的诉讼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如果符合而被驳回,可以再次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维权。行政诉讼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一)、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三)、起诉人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四)、法
    2023-07-15
    73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目的要求建立调解制度是怎样的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整个行政诉讼机制的核心与起点,任何制度都不得与其违背,这是法律逻辑的基本要求相关法律知识:中国行政诉讼的惟一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相对人一般提起诉讼的目的只是为了挽回损失或获取利益,如果在诉讼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不符合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逻辑起点,而通过调解会给相对人一个挽回损失的捷径。另外,从行政主体的角度上看,调解制度最终也是在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因为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诉讼的成本最终由社会公众也就是广大的行政相对人来承担。以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出发,以调解方式结案,是对行政相对人一种最好的结局。一来行政相对人可以迅速快捷维护自己的权利,二来行政主体也不会事后报复,从而降低了审判成本,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进了政府与民众间的和谐与理解。
    2023-06-13
    368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共同诉讼制度
    一、行政诉讼的共同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对共同诉讼的规定是:诉讼原告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二、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行政诉讼起诉时效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是六个月;复议后再提起行政诉讼,自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三、提起行政诉讼需要哪些证据?起诉人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证明行政行为存在的证据材料。起诉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存在,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2.起诉人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证据材料。这是原告资格的证明问题,如果起诉人提供不出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具有
    2023-04-27
    222人看过
  •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从何入手(问政)
    行政诉讼作为法治建设的晴雨表,是对独立审判和公正审判的检验。10月10日,在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为主题的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蒋惠岭就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完善的关系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对完善行政诉讼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蒋惠岭: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行政诉讼法,目的是要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问题。这三难固然与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的一些缺陷有关,但其根本问题在于现行司法体制没有为行政诉讼提供科学、配套、坚实的基础。好汽车在路基坚实、路面平坦的公路上才能高速运行,否则,性能再好的汽车也可能被颠得稀里哗啦。因此,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应当先从司法体制改革入手。行政诉讼法由若干具体制度组成,目前看来这些制度都有很大的改善余地。但即使是设计良好的具体制度能否发挥功能也要取决于两个基础条件:一是行政诉讼法律体系层面上的各主体之间的权力配
    2023-06-06
    464人看过
  • 房屋拆迁中的行政诉讼探讨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热以及旧城改造步骤的加快,大量的房屋被拆迁。其中基于多种原因,凡被拆迁户与开发商(或政府设立的指挥部)就补偿安置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按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之规定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之规定,均需通过拆迁裁决机构裁决,对裁决不服的,才能诉至法院,由法院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解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一旦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都应当经当事人申请,先由同级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只有经行政裁决后,当事人仍不满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裁决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实施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裁决的内容是条例第13条规定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任何一方当事人或者与行政裁决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
    2023-07-02
    67人看过
  • 行政诉讼协调启动模式及调审关系模式探讨
    一、民事诉讼和解制度对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建立的借鉴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并没有协调和解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第211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从上述条文中,可以看出,民事诉讼中只有当事人自行和解制度,并没有法院协调和解制度。所谓当事人和解,是指当事人双方在诉讼中达成的以终结诉讼为目的的协议。当事人自行和解是在没有任何第三方的参与主持下,没有第三方的任何努力和促成,也不需要向任何第三方提出和解申请,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合意和解协议。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和解协议,一般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并大多以原告的申请撤诉而结案,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另一方只能重新起诉。虽然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和解也可
    2023-05-22
    60人看过
  • 探讨政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办事心切,处事不够干练,想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虽然能基本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也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工作动力;2、有时处理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使得开展工作起来比较被动;工作开展中也缺少积极开拓创新,协调能力有待加强;3、缺乏工作经验,面对问题过于急躁,一心想干点事情,做点成绩,但缺少全盘筹划,工作不够谨慎周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领导同事的进一步指导改进。报考警校政审流程首先会准备相应材料,直系亲属的工作证明等等,具体的要看各个地区的要求,你与地方派出所联系之后他们会提供详细材料目录。然后就会挑选一篇,把你叫去辖区派出所进行问话同去的,有你的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有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位邻居。对你进行问话,询问一些家庭基本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有问题,比如说父亲酒后驾车等等情况提前告诉询问人,因为他们会查出来的,如果你隐瞒之后再查出来,性质是很恶劣的。最
    2023-07-24
    175人看过
  • 中国入世与行政诉讼制度变革
    一、行政诉讼体制的改革——建立行政法院在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与民事诉讼制度相分离,(注:我国行政诉讼是从民事诉讼中分离出来的。在行政诉讼法出台之前,行政诉讼活动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条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及程序规则不同于民事诉讼,而且两大诉讼分别适用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我国有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但并没有象法、德等大陆法系国家那样建立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行政诉讼案件与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一样,统一由人民法院(普通法院)行使审判权,具体则由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庭负责案件的审理工作。与国外行政诉讼制度相对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在诉讼体制上与日本司法体制的混合性特征近似。在中国建立何种行政诉讼制度的设想上,理论及实务上曾有过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模仿法
    2023-06-13
    116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调解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依法由行政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 更多>

    #行政诉讼调解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弊端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6
      虽然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以调解解决官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司法实践相脱节。
    • 行政起诉时效的限制问题探讨
      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3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第四十六条,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必须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除外。 另外,根据第四十七条,
    • 诉讼保全制度中引入保险担保的问题?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2
      在诉讼保全制度中引入保险担保机制,未来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就目前的适用情况及其自身优势来看,这是对人们接受度的挑战,诉讼保全责任险有极大可能成为一种司法实践中的担保常态,法院司法实践中诉讼保全责任险面临哪些问题。其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担保方式、当事人和保险公司需做好应对,在诉讼保全制度中引入保险担保机制,尚缺乏制度性的规范管理机制。最后,其专业性、创新性、社会性既赋予了它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
    • 什么是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如何进行调解程序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0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9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