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工资收入或经济条件的优势,比如工资条、单位出具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等。2、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所居住环境等人文方面的优势,比如房屋产权证、小区治安较好能保障孩子的安全、小区环境安静能保障孩子的休息,等等。
女儿未婚生子父母有义务帮她抚养吗
有抚养的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应当支付必要的抚养费以保证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需要注意的是,支付抚养费不以离婚为条件,无论婚姻关系是否存续,不直接抚养未成年人的父母均要承担该项责任。同时,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也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十五条离婚后,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应当另行提起诉讼。
第五十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
(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
(三)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
(四)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
-
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489人看过
-
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266人看过
-
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118人看过
-
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64人看过
-
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
245人看过
-
离婚时如何争夺孩子抚养权
63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时怎样获得孩子的抚养权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1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取证,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异。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很多时候,真正带孩
-
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21、首先,双方基本条件的科学调查。离婚事件中夫妇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文化学历等一般差距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差距。例如,直接抚养方的思想质量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方面的证据很重要。2、其次,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科学调查。大多数往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不是夫妻带来的,而是父母带来的。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3
-
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香港在线咨询 2021-10-31为了争取孩子的监护权,需要证明自己在抚养孩子方面有以下优势: 证明自己在学历、收入水平、思想素质等方面因对方而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第二,证明你给孩子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优于对方。比如你住的地方离学校近,或者生活区成熟,对孩子入学最有利。 证明孩子更愿意跟随自己的生活。由于法律规定,法院在判决8岁以上儿童监护权归属时,会考虑儿童自身的意愿。 第四,在实践中,孩子往往不是夫妻的任何一方,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
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江西在线咨询 2022-05-21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取证,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 2、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大多情况下,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夫妻一方的父母。因此,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孩子生活环
-
孩子如何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01争夺儿童监护权的条件: 1、孩子已经八岁了,愿意和当事人住在一起; 2、孩子随身生活更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 3、有证据证明对方不适合抚养; 当事人有能力抚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