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制度的价值取向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22:15:01 57 人看过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各国制定法律时希望通过立法达到的目的或追求的社会效果;或者指法律追求的多个价值目标矛盾时最终价值目标的选择。

从立法上说,价值取向一般集中体现在法律原则上面。尽管侵权法的价值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其基本功能和价值取向依然在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对损害的填补及预防。共同侵权制度作为侵权行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贯彻和反映这一基本原则。分析共同侵权制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充分理解共同侵权的各项制度设计,把握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使实践中对共同侵权案件的处理更趋合理。我们认为,共同侵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以下方面:

(一)充分填补损害,保护弱者权益

现代民法以权利为本位,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不受侵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整个民法的价值追求。侵权行为法作为损害赔偿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手段,救济受损害的民事权利,填补受害人的损失,以便尽可能地使之恢复到权益受侵害前的状态。共同侵权行为是较单个主体实施的侵权行为危害更重的行为,因为在共同侵权行为中,加害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而且他们之间往往有明确分工,具备意思联络和共同过错。即使没有意思联络,由于数人的行为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其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害也更为严重。在多数共同侵权行为中,各个加害人所实施侵权行为的内容,在侵权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及责任能力不尽相同。如果按照单个主体侵权行为的规定,受害人往往难以获得充分救济,因为他很难证明每个行为人的行为均符合侵权行为的要件,均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两种力量的悬殊,法律确定所有共同侵权行为人,无论是实行行为人,还是教唆人、帮助人,以及共同危险行为人,都对受害人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从而拓宽了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范围,减少了受害人求偿不能的风险,增加了其在诉讼中寻求充分救济的概率。连带责任将所有的共同侵权责任人联结为一个责任整体,共同对受害人承担责任而并不考虑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实质上形成了一个由所有行为人的财产作为责任财产,以担保受害人的赔偿权利得以充分实现的态势。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有了充分保障,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能够证明加害人构成共同侵权,即使仅找到一个共同加害人,或者有一个共同加害人有赔偿能力,就能保障其权利,避免了在加害人各负其责的前提下,若干共同加害人无力赔偿,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可能落空的风险。

(二)制裁民事违法,预防侵权发生

对自己的懈怠致他人损害,应负赔偿之责,这是侵权法中自己责任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共同侵权的法律规定中,因共同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侵权主体对损害后果的影响可能不尽相同,其过错程度也可能不相一致,但在外部责任的承担上,共同侵权行为人都要承担连带责任,而不能只承担自己应分担的那份责任。其中任何一个行为人都有可能对受害人的全部损害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显然,这是对自己责任的突破,它加重了行为人的赔偿责任,并使其可能承担因共同侵权人责任财产不足而无法追偿的风险。连带责任体现了法律对共同侵权行为的否定性评价,以及财产上的法律制裁,从而惩戒民事违法行为,达到预防侵权发生的目标。法国学者丹克指出:法律不能防止人们不出任何偏差,但是能够阻止有偏差活动的继续,最轻微的责任也能够给侵权行为人某种有用的警告,使其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危险性。通过对共同侵权行为人施加严苛的连带责任,对侵权行为进行威慑,就会使共同侵权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有所顾忌,从而最大限度地抑制和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

(三)合理分配风险,维护社会和谐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社会。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之间相互协作的机会较之以前有了极大发展,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行为,这些行为致人损害的风险也较单独损害大的多。例如在环境污染共同侵权中,无论是损害的量和度,都是单独损害无法比拟的。在这些类型的共同侵权中,如果每一个加害人仅对其实施的损害进行赔偿,就可能出现某个侵权人无力赔偿的情形,从而致受害人不能获得充分的救济。让一个无辜的受害人无端承受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危害是违反民法公平原则的。而共同侵权制度确立的连带责任则使某个侵权人在无力赔偿时,可由其他有资力的共同侵权行为人负全部赔偿义务,这样可以使受害人的救济有充分保障,而行为人也不致因赔偿不能而陷入困境。行为人为了避免承担过重的赔偿责任而不能自拔,往往会利用保险等手段转嫁损失,分散社会风险,以减少对危险的负担。实际上共同侵权行为制度,正是基于公平分担损失和有效分配风险的考虑而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损失和风险的分配功能,维护社会和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现代侵权法通常在合理的范围内扩大企业承担的责任范围,也正是为了实现对损失在对象与时间方面进行最宽泛的分配的目的。确定这种由企业承担损害和风险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企业这一中间媒介,最终通过保险机制和价格机制把损失转嫁到投保人和消费者身上,实现损失的集体承担,使责任以极小微粒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消散于社会之中却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冲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26日 16: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共同侵权相关文章
  • 论我国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
    文摘:本文认为,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民事经济审判制度及其运行的总体追求、总体理念和发展趋势。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可以成为立法内部统一的基础,而且可以成为指导司法实践、决定司法审判基本走向和整体效果的理性依据。笔者认为,对审判价值取向的理解不应停留在“公正”、“效率”、“效益”等表述上,而应在这一表述与具体审判制度之间建立一种可识别的过渡。笔者对民事经济审判的社会使命、民事经济审判的直接目的、审判实践中的制约因素、民事经济审判的社会使命、民事经济审判的直接目的、民事经济审判的直接目的、民事经济审判实践中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审判程序的技术设计与民事经济审判制度价值取向的关系I.主题的界定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研究主题做出必要的界定(1)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不仅涉及审判程序,还涉及实体法;同时,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不仅应指静态规范的价值取向
    2023-05-07
    342人看过
  • 行政复议制度的价值取向与改革思路的研究
    一、行政复议制度的价值取向科学定位行政复议制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准确分析行政复议工作的问题,明确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方向;有利于科学设计行政复议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有利于化解行政争议,促进社会和谐。(一)行政复议制度价值取向的转向一直以来,理论界对行政复议的价值取向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监督说,认为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机制,以监督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为终极目的;另一种观点是救济说,认为行政复议制度是一种行政救济机制,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终极目的。《》在立法宗旨中明确了行政复议的监督功能和救济功能,体现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是介于监督与救济二者之间,以监督为主,附带救济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造成了复议机关众多,复议工作行政化,复议人员非职业化的局面。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结合
    2023-06-02
    423人看过
  • 消法的价值取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本法在价值取向上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体现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其主要包括:安全价值、公平交易价值、福利价值。(一)安全价值取向,消费者追求的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包括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等多个领域,安全权是消费者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通过交易能否满足当事人的利益,主要强调交易的结果,主要是由赔偿来保障的,通过事后的救济手段使消费者权利受到保障,其基本内容包括:1.强调消费者不受不合理危险的侵害。2.不受不卫生因素侵害。3.人身安全不受侵害消费者的安全权是一种绝对权力,不以国家是否规定而消失,经营者应对安全权给予充分的保障。安全价值的实现手段包括:1.通过明确安全要求来实现。2.通过消除安全隐患来实现。3.通过有效的消费教育来实现。安全价值取向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通过明确安全权,来对消费者进行保护,不安全权受到
    2023-06-07
    55人看过
  • 证据失权制度的基本价值
    本人认为设立证据失权制度有如下必要性。首先,证据失权制度是由诉讼程序的不可逆性决定的。诉讼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的特定活动,诉讼程序具有不可逆性。程序的不可逆性也称自缚性,是指程序中某一环节一旦过去或者整个呈现一旦结束,就不能回复,或者重新启动,这种不可逆性表现在程序的展开对当事人和法官的拘束性上。根据程序不可逆性的要求,当事人和法官在程序中一系列诉讼行为,一旦按照既定程序规则做出,就具有作茧自缚的效应,当事人和法官都不能随意地推倒重来。这表现在当事人的举证问题上,也应当遵守程序的不可逆性,一定的诉讼程序一旦经过,就不能因当事人提出新证据而将经过的诉讼程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其次,《规定》设置证据失权的法律规定,是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公正,完善民事诉讼制度。我国民诉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证据失权或失权制度,当事人有权在法庭上提出新证据,并不受准备程序的限制及诉讼阶段的限制,所以在诉讼中,当
    2023-06-06
    379人看过
  • 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公共利益的客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决定了政府投资管理应以追求(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即将追求公共利益作为政府投资管理的终极目标。公共利益的客观性表现在公共利益客观地影响着社会公众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利益的共享性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遍性或共有性。政府依靠公众赋予它的权力管理辖区内的公共事务,公众让度一部分权力给政府的目的,正在于通过政府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公共利益)。与公众个人对私人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自由选择不同,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需要有组织的供给方式才能得到满足。正是有了公众所必须而社会个体所不能承担的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职责,政府公共行政和经济管理才具备了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政府投资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涉及到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资管理过程,即投资决策、建设实施、监督等环节的价值理念;二是政府投资管理的结果,即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
    2023-06-05
    443人看过
  • 合同保全制度的价值是什么
    合同保全制度的价值在于,它为合同责任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保全了作为承担合同责任基础的责任财产,为将来的强制执行做好了准备,否则如果债务人任意处分责任财产而无限制,那么合同责任也将无用武之地。同样,特别担保中人的担保,不过是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之外增加了保证人、并存的债务承担人或者连带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而已,同样存在的保全问题,同物的担保相比,合同保全制度并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续,只要有合法有效的债权存在,当条件具备时,债权人便当然地拥有保全的权利。从这一角度出发,人们认为保全如同债权所具有的请求权、执行权、保有权、处分权等权能一样,应为债权固有的权能。债权保全制度与一般担保、特别担保相互为用,共同担保债权的实现,体现了现代民法对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周密细致化发展趋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民法典》中对合同保全制度的规定是任何一个债务人原则上均对外承担无限责任,所以其一般财产是担保债券实现的总担保
    2023-04-01
    257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侵权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侵权的行为行为属于共同侵权行为。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 更多>

    #共同侵权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债权凭证制度的价值取向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1
      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制执行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维护的司法救济手段维护的司法救济手段。因客观原因无效或者无法执行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终止或者暂停执行。
    • 债权凭证制度的价值取向具体的规定有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4-05
      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强制执行是当事人因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而向人民法院申请维护的司法救济手段,若因客观原因,经强制执行而“执行无果”或“执行不能”时,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径行裁定终结执行或中止执行。实际上,由于如前所述种种原因,按法定程序中止执行的案件很难恢复执行;而终结执行,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请求权则随之消失。无论是中止执行还是终结执行,申请执行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债权实现的可能,而
    • 民法的价值取向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1
      民法的价值取向就是公平、平等。民法(Civillaw),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 债权人提存制度的功能价值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25
      提存制度的确立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 1、提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衡平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利益冲突,有利于债权立法整体功能的发挥。 2、提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澄清讼源、减少讼争。 3、提存制度的建立,对于在民事领域用法律手段取代行政手段、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4、提存制度的建立,符合中国民事立法的宗旨。
    • 期限制度的立法价值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7
      【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的立法价值从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来看,表现为通过适用情形、最长期限、续签次数等方面的限制来缩小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适用,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劳动关系之主流。[5]那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在哪些层面上体现出了立法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及对雇用单位的限制呢学者们普遍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立法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避免解雇保护制度形同虚设一般而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