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22号)第八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1.决定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的;
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的;
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1.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三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十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的;
2.采用暴力、胁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报告事故情况,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3.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一、谎报安全事故罪立案追诉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补充规定》(公通字〔2017〕12号),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1.决定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的;
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的;
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
(三)其他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节严重的情形。
-
安全事故谎报处罚
356人看过
-
什么是处罚不报或谎报安全事故
232人看过
-
针对安全事故不报与谎报的定罪标准
497人看过
-
如何处罚谎报安全事故罪
92人看过
-
怎么处罚不报安全事故既遂的罪
480人看过
-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
100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刑事案件中,如何对刑事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进行量刑和处罚?山西在线咨询 2024-12-08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犯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如下:若犯此罪并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责任人员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后果特别严重,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导致事故抢救工作贻误,情节严重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情节特别严重,则处三年以
-
中国对隐瞒、谎报军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4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所谓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是指造成我军人员重大伤亡,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和军用物资严重损失,直至战斗、战役失利,等等。
-
如何认定既遂才是“谎报安全事故罪”天津在线咨询 2021-12-31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的,情节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客观上,谎报安全事故罪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谎报事故,延误事故救援,情节严重。
-
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要判多少年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1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情节严重的,依法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中“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由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谎报事故情况,使得原本可以得救的人员失去了生还的机会;或者使得有关部门没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造成伤员人数、财产损失扩大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
-
刑事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如何去量刑处罚,法律的规定是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3-12-12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量刑标准:犯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