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是,如果是要申请撤销合同或者撒销合同中的条款,(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三)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抵押合同无效该如何处理
抵押合同无效,抵押人应按“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还是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对“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抵押合同无效,抵押人不应按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是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对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且抵押物价值以赔偿时评估价为限。
在抵押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抵押人所要承担的不再是担保责任,而是缔约过失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在合同未成立或者虽然已经成立,但因为不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撒销时,缔约人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根据缔约上的过失请求赔偿的范围应为信赖利益的损失。信赖利益的损失指一方因信赖合同的成立和有效,但由于合同的不成立和无效的结果所蒙受的利益损失。信赖利益,必须是基于合理的信赖而产生的利益,债权人请求赔偿的信赖利益损失的范围最高不得超过履行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
探讨合同无效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207人看过
-
借条诉讼时效与借条法律关系的时效性
205人看过
-
买卖合同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如何?
89人看过
-
诉讼标的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440人看过
-
合同续约与履行有效性的关系?
256人看过
-
合同有效性与经营许可的关系
171人看过
抵押合同是债务人不移转对标的物的占有作为债权担保与债权人达成的协议,合同内容有:抵押与抵押权人的身份信息;抵押物的数量、价值、状况、所在地、所有权归属或者使用权归属;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担保的范围;合同订立的时间与... 更多>
-
抵押合同和抵押登记时效有哪些关系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10签订抵押合同与办理抵押登记是两个法律事实。不动产抵押权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动产抵押权以交付为生效要件。以动产做抵押的,抵押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
的最高额抵押合同诉讼时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2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会依法保护权利人的权利。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关于最高额抵押合同诉讼时效的问题,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
抵押的行政诉讼合同是否具有无效性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51、既然是行政诉讼,对相关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许可或收回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行政诉讼。 2、当事人认为抵抻登记行为行政机关未审查应当审查的相关文件,而是疏漏、工作不负责任所造成,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不仅仅只是抵押合同的无效。如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的标的或相关程序不合法,那也可导致撤销,因此并非只是合同无效为前提。
-
伤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22因人身损害产生的纠纷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
定作合同诉讼时效关系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07定作合同的纠纷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