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合同以契约自由为理论基础,结果却成为了滥用自由权利的典范,走向了契约自由的反面,引起了立法、司法、行政的广泛关注,甚至是社会对格式合同的普遍敌视。在今天,格式合同的作用和它所带来的后果不得不让我们对它进行相应的规制。我们可以综合采用自律规制,行政司法、立法、社会监督的方式。
(一)、制定专门规范格式合同的法律法规。
(二)、确立保护消费者及其经济上处于劣势主体的利益,维护诚信,保障公平交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程序与实体并重,严格规范订立程序。
(四)、赋予特定机构或法院司法机关撤消格式合同中部分或全部违反公平与诚信原则的条款。
(五)、严格限制免责条款订立格式合同,严格把关,多重审查。
(六)、充分发挥工商行政部门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危害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形,从重从严处罚。
(七)、充分重视和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维权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代表消费者利益,依靠群众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八)、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与教育,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九)、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辨证统一体,格式合同也不例外,它是一把“双刃剑”。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格式合同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与市场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将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种种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格式合同,结合我国实际,广泛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理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互相补充,以立法规范为基础,以行业自律与消费者保护、监督为辅助,强化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才能在日常经济与贸易中趋利弊害,使其服务于经济建设,并得到健康发展。
-
非格式合同与格式合同的划分依据
300人看过
-
格式合同备案流程,格式合同和要式合同的区别
321人看过
-
合同格式的演变:从非格式到格式化
425人看过
-
格式合同和要式合同的关系,格式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200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的格式?如何制定合同的格式?
314人看过
-
格式合同和非格式合同都是怎么认定的
399人看过
格式合同又称定式合同、定型化契约、量贩契约,它是以合同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能预见当事人双方未来关系的主要内容,并且已对各种具体化、特定化的事项,加以预拟的格式文书为表现形式。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 更多>
-
合同拟定格式是什么格式的合同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05根据民法典合同拟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又被称为标准条款,提供格式条款的相对人只能在接受格式条款和拒签合同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格式条款既可以是合同的部分条款,也可以是合同的所有条款。在现在经济生活中,格式条款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了交易效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
-
法律对格式合同的进行划分什么是格式合同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191、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如:保险合同、拍卖成交确认书等,都是格式合同。 2、对格式条款从三个方面予以限制: 第一,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提示、说明的义务,应当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予以说明; 第二,免除提供格式合同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格式合同无效; 第三,对格式合同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作出
-
怎么区别格式合同和非格式合同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18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的区别是: (1)格式合同的要约向公众发出、并且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期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 (2)格式合同的条款是单方事先制定的; (3)格式合同条款的定型化导致了对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4)格式合同(特别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格式合同)条款的制定方一般具有绝对的经济优势或垄断地位,而另一方为不特定的、分散的消费者。
-
格式合同无效吗?格式合同有效的情形?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17格式合同中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形具体如下: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另外,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
格式合同的格式可以修改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12格式合同可以修改。虽然格式合同具有稳定性,但是合同的订立遵循意思自治原则,经过合同双方协商,可以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改。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第四百九十八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