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三年的执行法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16 06:06:23 149 人看过

缓刑并不属于一种刑罚,《刑法》的规定里面,缓刑既不属于主刑,也不属于附加刑。缓刑是一种指对已经触犯刑律构成犯罪、依法宣判定罪应收到刑罚的行为人,暂不执行判处,由相关机构在一定期限内监察罪犯,并根据考察罪犯在期限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罪犯居住社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机构负责执行,被判缓刑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否则会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刑罚。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13: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的具体执行方式是怎样的?
    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的意思是:在判决后的四年内不再犯罪,原来判决的那三年徒刑就不用执行,如果在这四年的考验期内再犯罪,就会和新罪一块合并处罚,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予以量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有期徒刑五年缓刑两年是什么意思1、缓期2年执行的意思就是有2年的缓刑考验期,判决3年有期徒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不用收监执行,只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考察,如果缓刑期内,犯罪分子没有违反相应规定的,缓刑期满,2、判决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了;如果有违反规定或者犯新罪或者有漏罪的,应当撤销缓刑,收监执行。3、《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2023-07-08
    152人看过
  • 三年缓期执行如何解释
    法律综合知识
    三年缓期执行的解释为被告人被人法院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是三年。若是罪犯在这期间没有犯罪或者被发现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三年缓期执行如何解释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
    2022-07-01
    454人看过
  • 三年缓期执行期限多少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就是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但是不必坐牢,同时设定三年的考验期限,如果在三年内表现良好,则不再执行坐牢三年的刑罚,如果在三年内表现不好,则按原判决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的决定,也就是坐牢三年。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一、缓行执行是否有期徒刑?缓刑不属于有期徒刑,缓刑属于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二、判一年缓一年什么意思判一年缓
    2023-06-26
    460人看过
  • 能否在服刑三年后获得暂缓执行刑罚?
    可以。监外执行全称应该叫暂予监外执行,它是指对于被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符合法定情形,决定暂不收监或者收监以后又决定改为暂时监外服刑,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的刑罚执行制度。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缓执行未减刑的罪犯,一律收监执行。如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应当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况,应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后,如果刑期未满,继续收监执行;如刑期已满,则应及时释放。涉恶罪犯可以监外执行吗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即使涉恶,也可以监外执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为有严重疾病需要就医的、怀孕的妇女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涉恶案件得根据具体的犯罪主体和刑罚来确定能否监外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
    2023-07-17
    401人看过
  • 法律规定如何执行缓刑刑罚
    一、法律规定如何执行缓刑刑罚1、被判缓刑执行方式如下:(1)缓刑判决从依法确定之日起,人民法院就应当立即交付执行;(2)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交付考察;(3)实行亲属责任担保和经济担保的方法,敦促缓刑犯自觉接受改造;(4)回访考察;(5)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2、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
    2024-01-27
    227人看过
  • 刑法中缓刑与死刑缓期执行、监外执行的不同
    一、缓刑与死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适用的前提不同。适用缓刑是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为前提的,适用死缓则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但不需立即执行为前提。(2)执行的方法不同。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对于被宣告死缓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强迫劳动改造(3)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限,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缓的法定考验期限为2年。(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是根据犯罪分子在考验期限内的不同表现,或不执行原判刑罚,或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缓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分子在缓期2年执行期间的表现,或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二、缓刑与监外
    2023-06-11
    157人看过
  •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哪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会怎样
    一、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哪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两年时间是在监狱里执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二条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会怎样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3、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4、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5、限制减刑: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
    2023-06-19
    238人看过
  • 三年以下刑法判缓刑
    缓刑是我国的一种《刑法》中的执行制度。也就是说,对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符合缓期条件的罪犯,确定一定的考试期限,高于或等于原判刑罚。但是缓刑考验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如果被判缓刑的被告人在缓刑期间未重新犯罪或者发现以前其他犯罪的,没有违反缓刑考验规定的其他行为的,考验期满后,原判决不予执行。否则,缓刑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所以量刑三年可以适用缓刑。缓刑不适用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再危害社会的,可以适用缓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是什么?(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残疾标准的或损伤程度与轻伤标准接近的,为有期徒刑三年;(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10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四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
    2023-08-07
    323人看过
  • 三年缓期执行是什么意思?
    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后有三年缓期执行的,意味着暂时不对其执行刑罚,待三年缓刑考验期限经过之后,若没有发生撤销缓刑的事由,即不再执行刑罚。一、被判处缓刑还需要坐牢吗缓刑,全称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新罪、漏罪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用坐牢了。二、缓刑和监外执行有什么区别吗?有。缓刑与监外执行的区别:(1)后者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前者的适用范围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2)后者以有碍关押执行的法定情况的出现为适用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致再危害社会为适用条件。(3)监外执行在判决宣告和刑罚执行期间均可适用,并不要求考验期
    2023-06-22
    260人看过
  •  缓刑罪犯的刑罚执行规定
    根据《刑法》规定,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可以被宣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1、初次犯罪;2、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3、具备监护、帮教条件。根据《刑法》规定,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可以被宣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1、初次犯罪;2、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3、具备监护、帮教条件。 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情形有哪些?缓刑是一种刑罚,但不是所有被判处缓刑的罪犯都会再次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情形包括:1. 缓刑考验期满,被宣告缓刑的罪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符合刑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2.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服从缓刑考验机关的管理,没有违反缓刑考验的规定。3.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积极进行劳动或
    2023-08-31
    370人看过
  • 了解判刑三年缓刑三年的含义
    判刑三年缓刑三年意思是犯罪分子被判有期徒刑的刑期为三年,缓刑考验期的期限也是三年,如果在缓刑考验期的三年内,犯罪分子表现良好且没有犯罪或者被发现新罪的,那么原来判处的有期徒刑三年可以不再执行,但如果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出现新罪的,就需要收监。判刑三年正常坐几年判刑三年要坐多少年,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影响的因素包括有没有缓刑、先行羁押多少天、执行期间有没有减刑情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七条【有期徒刑刑期的计算与折抵】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7-04
    471人看过
  • 三年以上缓刑三年以下如何缓刑
    适用缓刑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三年以上无法争取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一、职务侵占300万左右能判缓刑吗职务侵占300万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1、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犯罪情节较轻;3、有悔罪表现;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5、不属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二、怎么样才能判缓刑
    2023-02-21
    218人看过
  • 缓刑1年和2年有期徒刑的执行
    缓刑两年执行,是隶属缓刑当中的一种。缓刑,全称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一年怎么执行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一年的执行方式是人民法院将犯罪分子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交付考察,在一年的考验期间内,如果犯罪分子遵守相关的规定,其对社会没有危害性了,那么经过这个考验期后就不再执行以前的刑罚了。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应当遵循如下规则: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2023-07-07
    172人看过
  • 1年缓刑1年怎样执行
    法律综合知识
    一、1年缓刑1年怎样执行判一缓一,缓刑一年是考验期,也就是在一年内没有违规、犯新罪或发现判决以前漏罪的,一年期满,被判入狱的一年就不再执行了。对于被判处拘役、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不收监执行刑罚。《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不收监执行刑罚。二、缓刑是怎么执行的缓刑的执行方式为:1.缓刑判决从依法确定之日起,人民法院就应当立即交付执行。2.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交付考察。3.实行亲属责任担保和经济担保的方法,敦促缓刑犯自觉接受改造。4.回访考察。5.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
    2023-12-18
    26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缓刑三年缓期执行的意思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8
      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三年暂缓刑罚的意思。即虽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但在三年(缓刑考验期)不用执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若改造好,则原判的三年有期徒刑刑罚不再执行;若再犯罪撤销缓刑,则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若改造不好则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 缓刑三年怎么执,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01
      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三年的,应当遵守《刑法》对于缓刑犯所进行的规定,遵守法律、服从监督。《刑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 怎么执行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28
      判决二年有期徒刑缓期三年执行,在法律专业人士一般都称为“判二缓三”,其通俗含义是:给你三年的考察期,这三年不在监狱中度过,但是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汇报个人情况,如果这三年没有违法犯罪的情况,那么两年有期徒刑就不再执行了,也就是啥事都没有了。如果在这三年的考察期有违法犯罪情况,那么就会收监,也就是取消缓刑,押入监狱坐牢二年,并且如果有犯罪还要新罪旧罪一起惩罚。 缓刑的执行程序是:由法院宣告缓刑后交有关机
    • 缓刑三年由哪些机关执行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规定:“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有关公安机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应当将法律文书送达当地公安机关。”这一司法解释没有明确将法律文书送达何地公安机关。同样,《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
    • 缓刑三年应该怎么执行呢?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4
      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来判决的刑罚。根据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类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比较轻,如果罪行较重,判处的刑罚在3年以上的,或者是的,都不能适用缓刑。第二是该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于再危害社会。是否可以适用缓刑的关键是该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有不予关押不会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如果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