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实言论何时需要立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21:13:23 496 人看过

散布不实言论属于诽谤,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散布谣言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网上散布谣言可追究寻衅滋事罪

2、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

(1)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持械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产、生活,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三次以上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传谣言会构成诽谤罪,散布谣言导致社会恐慌,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在网络时代,散布谣言主要是指在新媒体中传播虚假信息,谎报险情疫情,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对于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对于情节较重,可以依据法律对其追究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6日 16: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确定散布不实言论的罪责要领
    本文主要探讨散布不实言论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就属于刑法规定的立案标准: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因此,散布不实言论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散布不实言论可能会导致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具体情况要看其情节的轻重。散播不实言论严重侵犯人权时,可能构成诽谤罪。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规定的立案标准: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
    2023-09-08
    459人看过
  • 网上传播的不实言论,怎样举报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在网络上散布关于的不实言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判刑十五年。《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5-01
    122人看过
  • 什么是散布虚假言论立案的标准?
    散布虚假言论立案标准如下: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上被点击,浏览次数超过五百次,或转发次数超过五百次;2、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此外,利用信息网络在一年内多次诽谤他人,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依法定罪处罚。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一、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1、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立案标准为故意传播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构成本罪,应当立案追诉。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
    2023-07-05
    326人看过
  • 网络言论侵权需要赔偿吗?
    网络上每天都有发布言论,如果说遇到有人在网上发布言论侵害了自身的权益是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法律责任,至于是否需要赔偿的问题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网络发布言论侵权行为发生的话,作为被侵权人首先要明确网络发布言论侵害他人权益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网络发布言论侵害行为可能会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此外,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当你确定对方的行为属于侵害你的人格权时,此时就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例如保留发布言论网页截图,网站域名等等,收集到相关的证据后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维权。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
    2023-04-30
    387人看过
  • 在微博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判刑十五年。【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4-15
    325人看过
  • 言论能不能治罪?
    言论能治罪。如果一种言论是在一定的犯罪意图支配下发表的,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又确实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作用,或者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那么这一言论就属违法行为.如相关法律规定的侮辱诽谤罪等的言论,就是犯罪”行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如何认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认定,必须是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因此,认定本罪应当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一般违法行为没有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的结果,也不可能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对有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一般行为,应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根据《防控意见》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其他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
    2023-07-21
    302人看过
  •  揭示抚养权纠纷中的不实言论与真实情况
    该段内容讲述了家长对于孩子抚养权的误区观念。错误观念是两岁以上的孩子应该由同性别的父母抚养,而正确观念是两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由同性别的父母或异性别的父母抚养,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抚养权。离婚后,抚养权判给对方并不意味着没有法律义务,孩子判给另一方后,没有抚养权的一方仍需支付抚养费,直到子女可独立生活为止。以下是对“存在下列误区:1、两岁以上的孩子由同性别的父母抚养”的改写:1.错误观念:许多家长认为,两岁以上的孩子应该由同性别的父母抚养。2.正确观念:实际上,两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由同性别的父母或异性别的父母抚养。并不是这样,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结合由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判决抚养权。2、离婚后抚养权判给对方,当事人对孩子就没有任何法律义务。孩子判给另一方后,没有抚养权的一方仍有抚养义务,需要支付抚养费。3、抚养费只能给到孩子18岁成年为止。事实是在双方有给付能力的前提下,抚养费须给
    2023-09-04
    108人看过
  • 不实言论在微博转发过多少算造谣
    一、不实言论在微博转发过多少算造谣?在微博发表不实言论扰乱公共秩序的就算造谣,和转发次数无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造谣的刑事处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在微博造谣的违法行为人来讲,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的言行不算造谣,对公安机关治安拘留的处罚有争议的,有权利委托律师处理,除了律师,被拘留后,家属也可以会见违法行为人。三、造谣的
    2024-01-10
    398人看过
  • 英法庭首判互联网不当言论案
    一女子网上骂人被判有罪据英国媒体3月22日报道,英国最高法院日前作出裁决,要求一名在互联网聊天室发表诽谤他人言论的妇女给予一名受害人1万英镑(约合1.76万美元)的赔偿。这也是英国法庭首次对在互联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的个人处以诽谤罪的判决。据报道,本案的原告是现年53岁的英国男子迈克尔·史密斯。不久前,史密斯和他的律师以诽谤罪将一个名叫特雷西·威廉姆斯的女子告上法庭。史密斯说,威廉姆斯涉嫌在雅虎聊天室的谈话当中多次对其使用诸如性犯罪者、性变态狂以及纳粹屠夫等等带有诽谤性质的辱骂词语。史密斯说,虽然他在登陆聊天室时使用的是网名,但其他进入聊天室的人都可以通过点击这个网名看到他本人的图像和其他相关的内容。因此,史密斯决定将威廉姆斯告上法庭,并索取相应赔偿。本月21日,英国最高法院的法官阿利斯戴尔·麦克达夫宣布,威廉姆斯的诽谤罪名成立,要求她向史密斯支付1万英镑(约合1.76万美元)的赔偿。英媒体报
    2023-06-11
    94人看过
  • 网络言论是否享有言论自由权?
    在网络上辱骂他人,是违法行为。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打电话骂骂人犯法吗?打电话辱骂他人算犯法。首先要看是偶尔的或者经常的,若经常这样,应该录音取证。虽构不犯罪,但可报警。公安部门或对他教育的。电话里辱骂他人,没有在众人面前损害其声誉,如果骚扰不断,严重损害他人的名誉权,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以报警,也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
    2023-07-05
    306人看过
  • 什么是不当言论罪?
    不当言论属于侮辱罪或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上述行为的,只有告诉相关部门的才给予处理,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发布不当言论怎么处罚发表了不当言论的话,可以罚款五百元以上,或者进行五天到十天的拘留。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现实中发表不当言论的,都是要受到相关的处罚的。同时如果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话,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能会被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
    2023-07-15
    142人看过
  • 如何惩罚不正当的网络言论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应视情况而定。根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违法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编造或者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到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前款所列罪行,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只在被告知后处理。第一款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被害人会告知人民法院,但举证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其次,向哪家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此时,作为受害方,必然要向法院起诉以保障自己的权利,但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向哪个法院
    2023-05-31
    122人看过
  • 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违反什么法律
    在互联网络中发布不当、不实的言论和信息可能会引发诸如诽谤罪、侮辱罪这样的法律纠纷,但是,如果这些虚假信息并未对社会及他人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它们并不符合刑法中关于犯罪的定义与界定标准。然而,若是仅仅涉及到常见的言语挑衅、污蔑行为,那就应当按照现行的民事法律法规来进行相应的裁决与处理。惟有当传播的谣言致使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遭受重创、日常生活受到重大干扰,同时还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一点时,这位受害人才得以向当地的司法机构提起正式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
    2024-07-31
    429人看过
  •  对方不实言论我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吗?
    一定合理性。然而,法院最终是否支持反诉取决于被告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诉讼请求是否合理。在处理诽谤案件时,法院会根据证据的充足程度来判断被告是否有诽谤行为,从而作出公正的判决。如果对方提出的诽谤罪证据不足,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将不会支持该诉讼。被告能否反诉(追究责任),取决于是否有违法犯罪事实,是否对自己造成损害。2、如果对方有事实依据,但证据不足,法院不认定为诽谤罪,对方的起诉有如何应对对方诬告诽谤?当受到对方诬告诽谤的指控时,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1. 立即采取行动。不要等待诽谤指控被证实或被法院受理,尽快采取行动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2. 记录证据。收集任何可以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照片、视频、电子邮件或其他文件。这些证据可以作为辩护自己的有力武器。3.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无法承担律师费用,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寻求帮助。4. 在法律程序中提出反驳。
    2024-03-19
    33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刑诉法如何规定散布不实言论立案标准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8
      散布不实言论涉嫌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下: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
    • 涉嫌散布不实言论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8
      散布不实言论属于诽谤,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
    • 不能发表任何言论?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3
      就你说滴情况如果是调解,双方可以就争议内容进行协商,可以找其他人协助,不需要提交什么手续
    • 散布不实言论的标准是什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
      散布不实言论涉嫌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下: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
    • 涉及疫情的不实言论有哪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2
      1.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新型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对疫情进行造谣、传谣的,依据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进行治疗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