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异地犯罪的一般由犯罪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管辖案件,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异地取保候审后,涉嫌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也一样被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一、犯罪后逃到外地又自动投案属于自首吗
犯罪分子犯罪后为躲避追捕逃到外地,随后又后悔,想自动投案,可以认定自首,获得从轻判决。但是,因为犯罪分子出事后逃到外地,不是积极自首的态度,所以要先确定是否可以认定为自首。
事实上,按规定法律上认定自首要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自动投案
具体地,以下三种情况都属于自动投案:
(1)犯罪后,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以前投案;
(2)犯罪后,犯罪事实被发现,但是尚未锁定犯罪分子;
(3)犯罪后,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都被发现,但是犯罪分子尚未归案。
所以,犯罪分子出事后逃到外地,并在外地自动投案的,其实属于以上情形,不是消极自首的情况。
2、犯罪分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即犯罪分子被捉拿归案后,主动交代自己主要的犯罪事实。这是认定自首另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果自动投案后又不做交代的,将难以认定自首。
不过,犯罪分子犯罪后逃到外地,并找到了外地的司法机关投案,要注意异地管辖的问题。但是,法律上又明确了异地投案的,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
法院可以跨省审判刑事案件吗
266人看过
-
跨省案件取保候审条件包含哪些
74人看过
-
刑事案件5年以下刑事案件可取保候审吗
428人看过
-
取保候审在跨省刑事案件中的运用及其流程
182人看过
-
警察跨省办案取保候审多久
116人看过
-
拘留37天转为取保候审期间可以跨省吗
52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跨区取保候审还可以跨区取保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7一、取保候审后可以跨区活动,但不得跨市、县活动。 二、被取保候审的人,需要遵守的是以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
刑事案件可以取保吗多长时间可以取保候审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20无社会危害性的可以取保。取保候审的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同时公安部有关于不能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规定:累犯、多次传唤不到案的。时间:一般来说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有两种形式,
-
刑事案件中,刑事案件,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方式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2取保候审的条件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育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是在侦查阶段向公安机提出申请,申请人的资格仅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取保候审的方式只有两种,
-
法院可以跨省刑事案件审理嘛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21刑事案件可以异地审理。近年来,为了有效消除和防止审判干扰,最高法明确要求当地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异地审理的做法。省级高级官员腐败跨省异地审理,省级局级干部腐败案件异地审理是比较固定的司法惯例。实践证明,近年来异地管辖案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异地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地方权力阻碍审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有效消除了案件调查中的各种干扰和阻力,也有效消除了部分公众对审判工作的担忧和误解。是目前应对官员
-
跨省取保候审后的生活是啥,取保候审以后,可以回家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