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员工失职致损巨大应担责公司索赔又炒人无证据输官司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9 19:36:02 349 人看过

经过猎头公司应聘,何某30岁时从河南来到北京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担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一职。通过两年的摸爬滚打,我的技术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正当何某干得风生水起时,一场意外不期而至。

由于公司迟延送货,被客户索赔20多万元。为了转嫁经营风险,公司将所有责任归咎到何某身上。面对公司提起的仲裁、诉讼,以及近30万元索赔要求,何某据理力争,从容应对,最终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获得59289元赔偿金。

员工称:

公司迟交货却赖职工

不合理

2010年7月1日,何某入职某公司后,双方在当年7月26日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其担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月薪为12000元。由于他独立完成几项公司科研、技改项目且效益明显,其月薪自2012年2月25日起增加为16458元。

让我想像不到的是,2012年12月份,公司竟然以工作中存在重大过失为由,将我辞退。何某说:我走可以,但我不愿背黑锅,不愿不明不白地离开这里。

还没等何某提什么要求,公司即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委不予受理后,2013年3月,公司起诉至法院。起诉书称,何某在职期间有失职行为,该行为不但使公司的声誉受到影响,也在经济上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公司请求法院判令何某赔偿公司受到的损失291946。4元,退还公司2012年12月多发放的工资10790元。

对公司的说法,我感到惊讶!作为一家号称负责任、重合同守信用的单位,怎么能信口雌黄呢?何某说:说我失职,要拿出证据来。如果无中生有,我要求公司对我的名誉权负责任。

由于公司的请求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我本人在职期间勤勉敬业,努力工作,不仅没给公司造成任何损失,甚至因我工作出色,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何某说:后来,我才知道公司说我失职的理由,但其所谓的损失是由其自身原因造成的。

至于公司说多发给了一部分工资,更是胡说。公司有专业的会计、审计部门,有一级又一级领导的严格审查,怎么会无缘无故、并在认为我有问题的时候多发给我钱呢?何某说:鉴于公司以上做法,我应诉时否认了它的全部诉讼请求,同时,请求法院以公司违法解除我的劳动合同为由,依法向我支付赔偿金70080元。

公司称:

员工失职致迟延交货

应担责赔偿

因为何某的一个重大过失,导致我们在一个工程项目中购买的压缩机组迟延交货10天,直到2012年11月30日才送到安装现场。该公司一位李姓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好不容易等到该设备运抵现场后,又因何某迟延提供项目基础图及物料图纸,造成现场无法安装。

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公司被迫于当年12月4日将新生产的物料送到安装现场。李姓责任人说:可是,又由于何某提供的地脚螺栓尺寸与现场实际深度不匹配,安装人员不得不重新进行处理,又耽误了1天时间,因而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这位负责人还算了一笔账:由于机组到达安装现场的时间整整迟延了5天,在此期间的工人工资、有关人员在待工期间的出差补助、第二次发货的运输费用等应由何某负担,各项合计金额为22940元。此外,公司客户索赔,支付了违约金269006元,这笔钱也应由何某负担。

公司就其主张提交了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图,以证明何某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但是,这两份证据上没有何某的签名。庭审中,何某对这些证据均不认可。

公司与客户约定的送货时间是2012年11月20日,但其实际交付的日期晚了10天,并且在交货时已经发现缺少电机等重要部件。不得已,公司只得二次发货。而这均是公司的原因造成的,应由公司对逾期交货、安装和其他违约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当诿过于他人。何某说,交货日期有公司与买方于2012年8月22日签订《工业品买卖合同》为证,公司自己认可了其交货时缺少电机的事实。

公司每月3日向我支付上月25日至下月24日的工资。我2012年12月份工资表中的一笔数额为10790元的款项,是公司因辞退我而向我发放的补偿。何某说:该补偿包括交通费、待业期间的工资补偿、个人物品的搬运费及重新找工作期间行业的补偿等。

根据原、被告双方的阐述及证据,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公司虽称因何某的工作严重失职造成其迟延送货,但其提供的工业品买卖合同显示其与买方约定的送货时间是2012年11月20日,且其第一次送货时间是11月30日,已经迟延交货,并非何某所造成。

由于公司未能证明何某存在其他失职行为,以及因何某的失职行为造成的具体损失后果,一审法院认定公司解除何某劳动合同的行为于法无据,系违法解除,应向何某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法院称:

公司索赔却无证据

员工诉求有证据应支持

何某与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日期上也有争执。

公司称双方劳动合同于2012年12月7日解除,并就此主张提交了员工辞职(退)审批表。该表显示为辞退,辞退日期是12月7日。不过,公司总经理的签字日期为2012年12月17日。由此,何某虽对该辞职审批表的真实性表示认可,但主张劳动合同解除的时间为总经理审批签字的时间。

一审法院认为,员工辞职(退)审批表显示的辞退何某的日期,与其签字的日期一致,均为12月7日,故应认为是这一天辞退,并据此对双方劳动合同于本日解除的事实予以认定。

关于公司应支付的赔偿金数额,何某主张公司曾支付其10790元作为补偿,其虽称该笔补偿包含交通费及待业期间的工资补偿等,但未能证明双方对此笔款项的性质有所约定。一审法院据此认为该笔补偿款系公司已先行支付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故公司应支付的赔偿金数额为扣除该笔款项后的59289元。

综上,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该公司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何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如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53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判决后,公司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18: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解职员工索赔18.7万证据不足公司判赔2.4万
    在某房地产公司当锅炉工的张先生,被公司解职后,将公司告上法院,索要延时、工资、补偿金等共计18.7万元。日前,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纠纷,并支持了张先生的部分诉讼请求。张先生诉称,自己在2004年12月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聘用合同书》,约定自己在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从事锅炉工工作,负责供应公司日常热水及冬季供暖,月薪1800元。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签合同,而是继续按原合同约定履行。2005年4月,张先生又兼任了门卫工作,月工资也变为2000元。2008年4月15日,张先生被房地产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张先生认为自己在工作期间,每天实际延长工作8小时,全部休息日及节假日都在加班,要求法院判令公司给付自己延时工资、加班工资、补偿金等共计18.7万元。房地产公司则辩称,公司在与张先生所签劳动合同到期后,张先生没有提出异议,继续在公司工作。自2008年1月1日
    2023-06-09
    239人看过
  •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要求赔偿,公司称无赔偿责任,怎么办?
    如果辞退员工不想赔偿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合法组织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说提前30天就通知劳动者或者是和劳动者进行协商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之下,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当然劳动者如果确实存在着过错的话,也可以不进行赔偿就直接辞退。交通事故,报保险,对方不愿意赔偿怎么办一、交通事故,报保险,对方不愿意赔偿怎么办1、交通事故报保险,对方不愿意赔偿的处理方式如下:(1)如果肇事方车辆购买了保险,可以要求对方报保险理赔,由保险公司在保险的范围内对受损方进行赔偿;(2)若肇事方没有购买保险也不愿意赔偿,受损方可以请求交警部门予以协调;(3)如果双方能够对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则可以签署和解协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2023-07-16
    405人看过
  • 妻称受虐闹离婚缺乏证据输官司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一位女士称丈夫对她实施了,自己受到虐待,从而将丈夫推上了被告席,要求离婚。7月3日,都安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由于妻子缺乏被虐待方面的证据,而判决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家住都安县高岭镇的李小芳起诉称,她与周林1998年7月经他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婚后双方一起到外地打工,并生育一女孩。由于缺乏感情基础,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双方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周林经常把原告骂得一文不值,而周林的父亲则在旁边看热闹,并拍手称快。原告不甘忍受屈辱,曾于2001年8月向都安法院提起,被告接到法院传票后,想方设法动员原告撤诉,原告被迫撤诉。2006年春节,原、被告再次发生争吵,被告强行把原告身上衣服剥光并丢到屋外菜地里,把原告当作罪犯一样看待关在卧室里,不给原告吃饭,原告偷偷拨打110电话报警,派出所干警赶到将原告解救,原告才得以逃出虎口。李小芳认为被告周林性格暴躁,动辄
    2023-06-11
    156人看过
  • 员工导致公司损失300万
    员工如果因为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一、公司追究离职员工责任因为劳动者个人的原因造成公司的损失,劳动者辞职后,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具体需要区别对待;1、劳动者故意造成的损失需要100全额赔偿;比如因为失恋啊、心情不好啊,故意破坏用人单位的产品、设备等;2、劳动者存在重大过失的,50左右;明显可以避免的错误,比如因为违章操作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的、喝酒后工作造成损失的,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一半左右的损失;3、劳动者一般过失或者正常工作不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造成的经济损失,无论大小,均不应让劳动者承担。比如让没有保管义务的销售员承担盘点后的货物损失。用人单位不能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二、员工损坏公司设备处罚员工损坏公司设备有以下处罚:如果是自然损坏是属于自然磨损,员工是不需要赔偿单位,如果是员
    2023-04-01
    396人看过
  • 公司破产后,员工应如何分担损失?
    因为公司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最高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公司破产员工赔偿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单位破产,员工被裁员或者下岗的,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由此可见,破产员工的补偿标准就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2023-08-09
    253人看过
  • 雇员被炒鱿鱼,公司索赔多少?
    经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所服务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要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计算。用人单位依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不符合第41条,单位也不跟劳动者协商,单方面强制解除劳动关系,是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贷款人可随时“炒掉”银行房屋贷款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如果贷款行不能赢得客户心,随时可能被抛弃。年底,不少江城市民开始重新挑选房贷银行,以求在来年更省钱、省心。这种自由更换贷款行的业务,在业内称为同名转按:假设客户已在A银行贷款买房,却发现B银行房贷政策更吸引人,便可申请转按揭,A行房贷未偿清部分先由B
    2023-07-19
    191人看过
  •  打输了官司,财产损失谁来赔?
    如果官司打输了没有足够钱支付,可以提出上诉,如果认可判决结果且自己没有足够的财产来支付,可以与胜诉方协商分期履行,或者等待法院强制执行,支付迟延履行金,并查询、冻结、划拨欠债人的存款。关于“官司打输了没有足够钱支付”的问题,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可以提出上诉。如果认可判决结果,且自己没有足够的财产来支付,可以与胜诉方协商分期履行,或者等待法院强制执行,支付迟延履行金,并查询、冻结、划拨欠债人的存款。 官 司 打 输 了 , 钱 不 够 支 付 , 怎 么 办 ?打官司输了,怎么办?如果您在打官司输了,不要灰心丧气,还有很多法律途径可以帮助您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您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寻求和解。如果您能够与对方达成和解,那么您可以省去打官司的费用。其次,您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撤销裁决,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您认为仲裁裁决存在错误,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后,您可以寻求律师
    2023-10-07
    106人看过
  • 公司是否应该为员工离职造成的损失负责?
    员工进行辞职的话,是否要进行赔钱主要看公司是否存在过错,公司有过错的,应当赔钱,支付经济补偿,公司无过错,员工主动辞职,用人单位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特别要注意的是一般员工主动提出辞职是没有补偿的,但是被迫辞职的除外。因此对于员工的辞职,除非公司存在劳动过程中的过错,那么才需要对员工进行赔偿。员工辞职要付违约金吗一般情况下,员工主动辞职不需支付违约金。劳动合同法规定,转正以后的员工如需辞职,应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至于员工主动离职是否要支付违约金,在现在的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违约金支付有两种情形:第一、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
    2023-07-01
    231人看过
  • 员工赔偿公司损失是如何承担的?
    (一)对于劳动者工作中过错的认定问题《劳动合同法》第29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财产损失计算方式】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结合二者可以看出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职务侵权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应当从如下几个条件考虑:1、用人单位存在损失;2、劳动者存在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或应当遵守的劳动纪律、职业规范等职务侵权行为;3、损害与劳动者的违规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4,劳动者是否有主观过错。对此,用人单位应当举证证明,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但是由于劳动关系具有人身依附性,企业作为劳动成果的主要享受者,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者才负赔偿责任。(二)用人单位损失的范围确定与赔偿《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
    2023-06-23
    461人看过
  • 无证驾驶致人损害保险公司应当赔付
    【案情】2009年10月8日11时20分,原告驾驶绿捷电瓶车从清江乡圳上出来到306省道95KM+800m处,与被告驾驶的无牌二轮摩托车从清江往石渡方向正常行使时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受损,原告受伤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经交警部门认定,原告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被告负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原告受伤后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共62189.35元。被告驾驶的二轮摩托车已在第三人处办理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但保险公司辩称,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无牌照驾驶出事故,保险公司免赔。【分歧】对于被告无证照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行为,保险公司应否赔付赔偿金,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应在保险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笔者认为,被告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该车虽然没有正式号牌,但保险合同记录了车架号、发动机号码、厂牌型号,保险合同的标的物是确定的,故该车出
    2023-06-23
    446人看过
  • 员工造成公司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在上述案例中该员工的离职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有权要求员工承担损失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员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员工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按照劳动合同、单位制度、法规规章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公司可以起诉求偿。即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在规章制度规定因劳动者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事项,但约定的赔偿责任不能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交通事故、操作失误等,劳动者虽然受到工伤,但可能同时也造成了用人单位的车辆损坏或其他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劳动合同中有约定或单位规章制度中有规定,但劳动者实际应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应当考虑劳动者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因为用人单位作为经营者,其获取收益的同时,本身也应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而劳动者的过错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属于经营风险的一部分,因此,因劳动者过错所造成的损失应当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
    2023-03-24
    220人看过
  • 员工承担公司损失的比例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一、绩效会扣基本工资吗绩效不会扣基本工资。根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二、请假没批准属于旷工吗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被批准不上班算旷工,没有工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
    2023-03-30
    391人看过
  • 员工辞职能要求公司赔偿损失吗
    公司不可以拒绝员工离职,如果符合离职程序也无法要求赔偿公司损失。职工主动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需要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30日后自动离职,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并且不予理会用人单位的赔偿要求。一、辞职和自动离职有区别吗辞职和自动离职有区别。辞职和自动离职区别,具体如下:1、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2、待遇不同,辞职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合同期未满,一般由劳动方提出解除合同申请,用工方同意后,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工方要给付劳动方应得的劳动报酬及其它权益。自离是劳动方未与用工方协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仅不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还有可能遭用工方追诉违约损失;3、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
    2023-06-22
    327人看过
  • 运输公司货物损失,驾驶员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货物损失,如果属于不可抗力或者驾驶员没有过错的情况下,驾驶员无需承担责任,如果驾驶员有过错,按其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司机负事故的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司机方的民事赔偿责任由雇主承担,只值属于雇主的替代责任。如果司机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全部责任,司机与雇主对外承担连带责任。此时视为司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酒驾换驾驶员什么责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酒驾本身的处罚标准就是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且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违法行为人试图用更换驾驶员的这种行为逃避法律制裁的话,公安机关在法定范围内会从重处罚,同车人要注意,包庇违法行为人的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一条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
    2023-07-22
    371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员工职务侵占造成公司损失, 公司要向员工索赔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2-29
      公司不追究的声明无效,因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的,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审理后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而不是个人决定。这不是自诉案件,个人无权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 公司擅自离职,员工应该赔偿公司损失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18
      擅自离职应当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劳动者擅自离职,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立即解除合同不属于擅自离职,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赔偿,并应当按照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一个月本人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
    • 公司员工严重失职导致公司损失,公司要求赔偿的法律法规依据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5-01-14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如果劳动者因为自己的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损失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劳动者就不需要承担责任。
    • 员工如何承担公司损失责任
      西藏在线咨询 2024-12-05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若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而对于重大过失引发的经济损失,劳动者不应承担相应的部分赔偿责任,因为事故发生往往还涉及到用人单位在安全意识、产品品质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用人单位不应要求劳动
    • 公司会不会因员工离职导致员工损失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5
      员工导致公司几千万损失,可否会坐牢,要根据员工导致损失的原由和情况确定。如果仅仅是由于工作失误或者决策失误,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由于违规操作或者严重不负职责,导致重大劳动安全意外,则构成犯罪,有可能需要坐牢坐牢。重大劳动安全意外罪,是指厂子、矿山、林场、建筑公司或者其他公司、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的限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工人提议后,对意外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意外或者其他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