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诉讼中哪些人适用回避
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三十二条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二、刑事诉讼中哪些裁定可以上诉
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2、民事抗诉制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诉讼制度。它包含了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和人民法院进行再审两种诉讼行为。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抗诉制度规定比较笼统,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对民事抗诉制度错误的认识和做法颇多,有必要对我国的民事抗诉制度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
-
哪些人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回避?
456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适用于回避的是哪些人员?
252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回避人员的适用范围
364人看过
-
回避法是否适用于刑事诉讼
318人看过
-
刑事诉讼回避办法适用于哪些法律条文
108人看过
-
刑诉法回避司法解释适用哪些人?
206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什么,回避适用哪些情形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14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回避的适用情形如下: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
在行政诉讼中适用于回避的是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3-09-041、行政诉讼中的回避制度一般是参照民事诉讼的,即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申请审判人员回避。而适用回避制度的具体规定一般是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因此对于回避制度的人员,应该属于上述四种人,才可以进行回避的申请,从而保障诉讼程序的合法公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
-
刑事诉讼中回避涉及哪些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8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起诉阶段回避的程序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确保回避制度在这两个诉讼阶段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侦查人员和检察人员在侦查、审查起诉活动开始后,即应分别向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当事人告知回避申请权。由于侦查与审判不同,诉讼各方在侦查阶段难以集中在同一场所进行诉讼活动,因此一般认为侦查阶段的回避应以自行回避和指令回避为主,同时兼采申请回避。但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应加强对侦查程序合法性的监督。
-
刑事回避的适用人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07刑事回避的适用人员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刑事回避是指与案件有法定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关系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
-
刑诉法中明确规定回避适用哪些律法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02《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法定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退出审判案件,确保案件公正审判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