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争议:法院如何处理调解协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4 16:52:19 398 人看过

当事人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法院不会受理。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定

解除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定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其中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同居产生的非婚生子女也是法律意义上的子女,与非婚生子女享有一致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条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第三条

当事人提起诉讼仅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8日 14: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同居关系相关文章
  • 父子关系协议书如何处理
    一、父子关系协议书如何处理这种协议书是无效的,法律不承认断绝父子关系。父母和子女关系是一种血亲关系,血亲关系多因血缘关系而形成,血缘关系不能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人为加以解除。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是法定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子双方不能通过签订断绝父子关系协议来拒绝履行相关的法定义务。二、父子关系证明怎么开父子关系证明需要到原出生申报户口的派出所办理,开具父子关系证明需要下列材料:1.当事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2.本人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的盖有人事、劳资、组织专用章的证明材料。3.当事人的亲属在境外,则还需提供境外亲属的来信。当事人与父亲曾经在同一户口簿上,且户主是当事人父亲的情况,可以直接去该户口簿所在地址归属的派出所开证明。当事人与父亲未曾在同一户口簿上,且户主不是当事人父亲的情况,可到当事人人事档案托管的地方调取人事档案,查询里面关于父子关
    2023-11-29
    115人看过
  • 经济性裁员争议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争议如何确定
    一、经济性裁员争议经济性裁员争议主要表现为:①企业经济性裁员不符法律枧定的实体及程序要求,员工要求确认为无效且要求恢复劳动关系;②企业采取无薪f放长假?等方式变相裁员导致劳动争议;③裁员对象主体不适格、未履行优先录用法律义务等纠纷。二、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争议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常见争议有:①实施非过失性裁员过程中,有的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支付提前通知替代金等费用而强行要求员工以协商方式离职导致的纠纷;②员工以用人单位过错欲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索赔,用人单位为减少损失强行以协商方式解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争议;③协商解除程序合法性认定争议。有的企业本欲与员工通过协商方式解除劳动关系,但办理过程中未采取书面形式导致离职员工“反攻倒算”遭受损失导致的纠纷;④企业将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视为过失性裁员处理导致的纠纷等。相关知识:企业裁员的经济补偿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规定:“
    2023-04-15
    260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争议仲裁院
    (一)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二)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申诉、申辩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三)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四)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并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五)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当庭再行调解;(六)不宜进行调解或调解达不成协议时,应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七)仲裁庭复庭,宣布仲裁裁决;(八)对仲裁庭难作结论或需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仲裁庭应当宣布延期裁决。一、仲裁审理的程序是哪些1、通知当事人。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于开庭4日前,将列有仲裁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无正当拒不到庭的,或在开庭期间未经仲裁庭许可自行退庭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对被祈人作缺席裁决。2、先行调解。仲裁
    2023-03-07
    345人看过
  •  夫妻同居关系仍存争议
    在搜集夫妻未同居的证据时,应采取合法的方法,确保不侵犯对方的隐私。可以考虑收集以下证据:租房协议、房东证明、同居其他成员证言、居委会证明、小区物业管理处证明、亲朋好友、邻居证人证言、双方的书信往来、录用等证据、分居期间一方在外地打工的暂住证等。另外,如一方当事人提出曾在分居期间过夜,分居时效已经中断的主张,则其应承担举证责任。在搜集证据时,我们应该采取合法的方法,确保不侵犯对方的隐私。关于夫妻未同居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签署的租房协议,或者房东的证明,以及同居其他成员的证言。2、当地居委会的证明。3、所在小区物业管理处的证明。4、亲朋好友、邻居的证人证言。5、双方的书信往来、录用等证据。6、分居期间一方在外地打工而办理的暂住证。7、另外,如一方当事人提出曾在分居期间过夜,分居时效已经中断的主张,对此事实,其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同 居 证 据 有 哪 些 ?同居是指两个以上
    2023-09-12
    395人看过
  • 协议违约合同关系如何解除
    个人之间签订协议违约解决方式是,有约定的按约定;没有约定的,协议优先;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当事人有签订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法律其他规定。一、劳务纠纷怎么办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务纠纷时可以选择以下几种解决方式:1、协商解决,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当事人还可以要求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3、仲裁,合同当事入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二、民法典中个人借贷纠纷如何处理?纠纷的解决方式有以下几种: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023-04-04
    344人看过
  • 解除同居关系子女抚养协议
    立协议人:甲方:性别:男出生年月: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乙方:性别:女出生年月: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双方自愿分手,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两人经协商同意,决定将孩子交由______抚养,并达成如下协议:1、孩子由乙方抚养,直至年满18周岁,负责其日常生活、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监护。18周岁以后,孩子可以自由选择随父、随母生活。2、甲方选择以下种方法支付抚养费。a:甲方则每月支付抚养费______元,不承担具体抚养工作,直至十八岁。十八岁后,孩子上学期间的抚养费,甲方仍应承担。将来,甲方如没有收入来源而影响支付抚养费的,乙方可以请求甲方的父母先行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或甲方有相关债权的,在甲方的同意下,乙方也可以请求相关债权人先行支付抚养费,以保障孩子将来的生活。b:甲乙双方达成一致,抚养费共计______(大写),暂时支付______(大写)付给乙方,剩余部分按月支付到乙方账户。甲方的抚
    2023-04-17
    384人看过
  • 房产权属关系的争议如何处理
    房产权属争议双方可以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房屋合同的内容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仍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装修合同出了纠纷该怎么办?处理房屋装修合同纠纷的方式是:可以通过和解、协商、仲裁、诉讼四种方式处理。双方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房屋装修合同的内容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仍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房子到期不退押金怎么解决房子到期不退押金,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协商和解。协商解决是争议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依法谈判、磋商,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2)请求调解。即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经过中立的第三方的努力,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协议。(3)根据争议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是指仲裁机构对纠纷双方中的任
    2023-06-24
    220人看过
  • 同居争议财产法院怎么判?法官:法律不保护同居关系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同居生活,但同居关系在法律上存在诸多风险,一旦双方闹翻发生纠纷诉至法院,当事人的权益很难得到法院的保护。尤其是当出现同居分手费、同居双方工龄购房、同居无偿赠与协议等由同居引发的问题时,双方可能产生很大争议。同居借用工龄购房不算共同出资提问:女友买房用了我的工龄,房子应有我的一份法官:她应向单位补交计算你工龄部分的优惠款,但与你无关近日,高先生将同居女友李女士起诉到法院,认为同居期间女友购买房屋时使用了他的工龄,自己已构成出资,所以要求依法分割同居期间购买的这套房屋。据了解,高先生与李女士相识一年后,于1995年开始同居。2000年5月,李女士与单位签订单位出售公有住房协议书,双方根据相关批复,约定李女士购买一套房屋,房价款共计45594元,购房过程中使用了高先生28年的工龄。之后,李女士交纳了上述款项,并于2001年9月取得了该房屋所有权。根据该房屋单位出售公有住房房价计算
    2023-04-22
    177人看过
  • 怎样处理同居关系对财产分割的争议
    同居关系解除对财产分割有异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判决。如果是可以分割的共有财产,按双方所占有的财产份额进行分配,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一、在恋爱中分手的可以要求赔偿吗?请求补偿无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不过因同居产生的财产纠纷以及抚养权纠纷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共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程度,妥善分割。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二、离婚同居财产具体怎么分离婚同居财产,如果是可以分割的共有财产,按双方所占有的财产份额进行分割,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属于
    2023-06-23
    259人看过
  • 如何理解同居协议的含义
    一、如何理解同居协议的含义同居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同居时就同居期间的财产、生活、子女等签订的协议。这里讲的同居是未婚男女之间对同居期间的财产、子女、家务、消费等做的约定。同居协议是双方在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一份有效的,合适的同居协议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同居期间财产归属的约定、孩子抚养教育的约定、补偿约定、同居关系解除的约定等等。除了前述基本内容外,当事人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同居协议中对自己的同居生活做出一些特别约定。此时切忌约定不受法律保护的条款。需要指出的是,在感情浓烈时,同居协议可能会引发争议。需要正确认识的是,同居关系一旦破裂,女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受害者,同居协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外,签同居协议并不是要人们树立“这个是你的,那个是我的,你一个子儿也别想从我这里拿走”的观念,相反,可以通过协议更好地协调两人间的分工和责权,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二、同居协议的法律效
    2023-05-01
    379人看过
  • 劳动争议若无法达成调解应如何处理
    一、劳动争议若无法达成调解应如何处理劳动争议若无法达成调解的处理是:1.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机构,如果劳动争议无法达成调解,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在申请仲裁时,需要提供与劳动争议有关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缴纳证明等。3.参加仲裁庭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时,当事人需要参加仲裁庭审,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材料,并遵守仲裁庭审规则。4.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不公正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满足下列条件:1.申请仲裁人应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2.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是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的劳动争议;3.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
    2024-01-02
    83人看过
  • 在怎么处理劳动关系才能调解协议呢?
    可以调解劳动关系。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本法适用于确定劳动关系为劳动争议。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失败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见,劳动关系的确定是可以调解的。非要确定劳动关系才能认定工伤吗工伤认定必须确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五条
    2023-08-08
    182人看过
  • 没有劳动合同如何处理不当解除劳动关系争议
    一、没有劳动合同如何处理不当解除劳动关系争议没有劳动合同处理不当解除劳动关系争议的方式是:当事人可以依法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准备好其他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和能支持自己的主张的证据材料去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二、没有劳动合同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证据不签合同劳动仲裁需要证据如下:1.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它工资发放记录、职工花名册;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上岗证、外派证等能够证明职务职位身份的证件;4.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5.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如考勤表、出勤卡;6.其他劳动者的证言;7.其它能够
    2023-09-13
    240人看过
  • 涉外协议离婚关系如何处理
    处理涉外协议离婚的方式:原则上应由夫妻双方自由处理涉外协议离婚,涉外协议离婚,要双方当事人必须是自愿离婚且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一、有离婚协议没有离婚证算不算离婚离婚协议没有离婚证不算离婚。协议离婚的,必须是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之后,经过三十天冷静期,申请发给离婚证的,才算离婚。办理协议离婚的,要就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好,然后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二、女子患抑郁症可不可以协议离婚女子患抑郁症可以协议离婚,协议离婚的夫妻双方就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好,然后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经过三十天冷静期,申请发给离婚证的,解除婚姻关系。三、离婚要分居一年吗?离婚不需要分居一年。离婚有两
    2023-06-26
    189人看过
换一批
#同居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同居关系的定义在我国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同居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同居双方为异性,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同居关系只产生在男女之间; 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这是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的本质区别,如果双方办理了合法的婚姻登记手续,那么双方便属... 更多>

    #同居关系
    相关咨询
    • 协议解除同居关系还是解除同居关系法院会受理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07
      法院一般不接受解除同居关系。但是,当事人之间的同居关系发生在1994年2月1日之前(构成事实婚姻),或者同居当事人有配偶,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 协议书如何解除解除非法同居关系?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07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协议书男方:男汉族身份证女方:女汉族身份证男方见证人:女方见证人:因男女双方感情破裂,经沟通,调解无效。双方经充分协商后,一致同意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现就财产分割及非婚生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如下协议:一.男女双方自愿解除非法同居关系。二.男女双方同居两年,男方于签字日一次性支付给女方叁拾万元,同居期间的其他所有财产归男方所有,女方不得提出任何主张要求。三.非婚生子生于年月日,男女双方解
    • 法院关于协议离婚如何调解?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0-03
      (一)法院调解的程序中调解的开始 法院调解无论在哪种程序和哪个阶段适用,它的开始均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由当事人提出申请而开始; 二是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主动依职权调解而开始。 审判人员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征求双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的意见,讲明调解的好处、要求和具体作法,并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用简便的方式通知当事人和证人到庭,为调解的进行做好准备。 (二)法院调解的程序中调解的进行 法院
    • 如何解除同居关系孩子抚养权争议
      广西在线咨询 2021-03-14
      先说法院是怎么受理同居关系子女的抚养纠纷的。一般来说,有同居关系的双方需要先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就解除同居关系,并就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做出裁决。但是,如果仅仅以解除同居关系为由起诉,除非是非法同居,即与有配偶者同居的,否则法院一般不受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
    • 如何协议变更抚养关系,请问关系如何调解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辑的解释(一)第五十五条 离婚后,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应当另行提起诉讼。第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严重疾病或者残疾无法继续抚养子女;(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或者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