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欠条适用于诉讼时效,不适用于追诉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依据诉讼时效和追诉时效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借条欠条适用于诉讼时效,而不适用于追诉时效。借条欠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相关规定如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 法 典 】 诉 讼 时 效 和 追 诉 时 效 的 区 别 及 诉 讼 时 效 计 算 标 准
民法典规定了诉讼时效和追诉时效的概念及其区别。诉讼时效是指民事主体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追诉时效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定起诉期限内未行使起诉权,导致其民事权利受到损害,人民法院对其起诉权消灭的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的计算标准为3年,而追诉时效的计算标准为20年。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在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或者其近亲属、诉讼代理人、诉讼参与人等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并发出判决。受理后,当事人反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诉讼时效和追诉时效虽然都是民事诉讼中的时效制度,但其计算标准、适用范围及中断、终止情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权利人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行使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时效和追诉时效虽然都是民事诉讼中的时效制度,但其计算标准、适用范围及中断、终止情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权利人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行使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法典关于相邻权的限度的规定
321人看过
-
商标仿冒罪追诉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
87人看过
-
民事诉讼程序中上诉期限与相关规定
242人看过
-
刑事诉讼追诉期限: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268人看过
-
协议合同在《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
269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442人看过
我国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代理时候,又有两种授权状态,分别是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代理人可对涉及你的重大权益的事项作主,一般授权就是当... 更多>
-
民法典中的撤销权相关法律规定及其行使期限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以下情形之一,撤销权消灭:(一)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因重大
-
-
民法典民间借贷是否有起诉期限,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01民间借贷有起诉期限,即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
民法典规定追诉期限和追诉时效有什么区别上海在线咨询 2024-08-31在我国刑法条文规定中,追诉期限和追诉时效是一个概念,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举报犯罪行为的时间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追诉时是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法定追
-
民法典中关于连带责任担保人的担保期限以及如何起诉的相关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21根据第一项规定,作为连带担保人,其提供的保证期限为六个月。第二条表明,如果保证人和债权人在主债务履行的期限结束之后的六个月内没有商定具体的保证期间,则该保证期间应被视为持续存在。对于第三条,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以及上述条款中规定的保证期间,如果在此期间内债权人未向保证人提出要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主张,则保证人将被免除相关的保证责任。当存在违约行为时,如果债权人已经针对债务方提起诉讼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