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欠款后,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如果确实没有能力还款可以直接跟债权人协商还款事宜,争取降低利息或者分期给付的方式来还款。
一、欠债不还有哪些途径
欠债不还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
1.协商方式: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
二、债务人欠债3万不还怎么办
欠债3万不还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协商方式: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
三、债务人长期不还欠款的解决方式有什么
债务人长期不还欠款的解决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方式:如果债务人欠钱不还的,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可以协商分期还款等。
2.诉讼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债权人索要无果,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和借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对方还钱,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支付令:债权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来索要欠款。如果对方在十五日内没有提出异议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执行。
-
欠债不还怎么办?法律对欠债不还怎么办?
193人看过
-
欠了债但是不还可以怎么办
109人看过
-
拖欠欠款不归还怎么办债主蒸发了
90人看过
-
我欠债不还把我的车扣了怎么办?
74人看过
-
欠债人欠债不还,还恐吓要债人怎么办
101人看过
-
欠债拖了几年,对方不肯还钱怎么办
219人看过
-
欠债10万多了,不还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011、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生效之后,如果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债权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3、另外如果债务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4、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5、法律依据:1)《
-
2022年欠债不还人死了怎么办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14具体方法是: 其 一、该债务是债务人的个人债务的处理方法: 一、其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由该继承人在遗产的范围内偿还债务。 二、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债务人的遗产来偿还债务。 三、债务人没有遗产的,则不用再偿还债务。 其 二、该债务是债务人的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方法: 由其配偶清偿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
欠了债不还婚前财产怎么办?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091、如果执行依据,譬如生效的民事判决书,是经过法定程序进行审核,且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审理、辩论和质证等一切法律程序最终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则执行机构可直接认定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执行夫妻共有财产 2、执行依据虽经过法定审理程序,但夫妻一方并没有参与审理过程、没有自认,也没有质证或反驳的机会,执行依据即便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对夫妻一方仍不具有即判力即便执行机构以此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夫妻一方有权
-
欠债不还,跑路还债怎么办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7可以做笔记鉴定,但提起诉讼前必须先找到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或自己查找,借款人是否有工作单位,是否有车辆、房产等财产,或者找其家属来进行协商。如果其确有财产或工作单位,当事人可以向借款人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可以在缺席审判后作出公告送达,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借款人有单位的话,工资就属于其他可供财产,法院就可以在其工资中将欠款扣除。
-
欠债太多了怎么还都不起怎么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2如果债务人因负债太多导致还不起的情况,首先还是应该要按照欠款之间签订的合同约定继续履行还款义务;如果出现确实没有能力还款可以直接主动找债权人进行协商还款的事宜,相对的争取一些降低利息或者分期还钱的方式来还款。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