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这个行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5 14:12:46 386 人看过

避税从本质上不同于偷税。避税行为,至少就分散、单纯的行为而言,避税行为与事实和税法条文有着至少是形式上的一致,避税的事实往往是明白地摆在税务部门面前的,故对"避税"的判定,形象地说是一种"挖掘"。

1.即要把纳税人所有的涉及避税的事实或行为税人所认为或所希望将此事实与行为所依附的税法条款上剥离下来。这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来解释与运用税法条款,即某一税法条款对怎样的事实是有效的和实用的?在法律对事实运用性上历来就存在不同的见解:

2.既要事实符合法律的字面解释,又要符合法律的立法意图,才能有效运用;3.法律对事实或行为的应用上要合乎逻辑及前后采用一致的方法;

4.要依据法律的经济上或社会上的目的,或是依据税法整体的内容来判断某一税法条款,对于一件具体事实或行为的运用性与符合性。

目前在对付避税上,许多国家并不拘泥于第一种见解,而普遍采取第二和第四种观点,即用立法意图的观点来解释税法,也就是说一项经济行为的形式虽然与法律规定在字面上是吻合的,但其后果与立法宗旨相悖的,则在课税目的上不予承认。如果我们从反避税角度出发,上述解释税法的方法仍有不足,应该采用如下两个专门判断避税是否存在的标准:第一税法是否被滥用的标准;第二实质重于形式的标准。税法不得滥用标准,是指法律准则的运用明显的与该准则的意义,目的及运用范围显著抵触的情况。而对于税法的滥用,有些形成了共同接受的作法,诸如关联企业内部转让定价的概念及其处理原则,对连续交易的透视原则或整体考虑原则等,具体国家也各有自己的标准。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标准是依据法律的立法意图,而不只是法律的条文来做为判断问题的标准。区别实质与形式,已有的国际经验,存在着这样几条具体的标准:

(1)检验经济上实质关系与法律上形式条文是否一致;

(2)是否存在虚伪因素;

(3)有无经营上的目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经营上的目的,则此类交易上的行为即为税收法律上所不可按受的。对于实质重于形式直接运用于避税案件上,有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是从法律上明订条款作为执法依据的,而另外一些国家,如比利时、荷兰是以判例为标准。我国大陆则是内容重于形式,以税务局认可做为标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3日 20: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反避税相关文章
  • 刑法如何规定偷税漏税行为
    一、刑法如何规定偷税漏税行为刑法规定偷税漏税行为如下:1.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的。3.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的。行为人偷税漏税构成逃税罪的,需要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偷税漏税要查多久偷税漏税要查的时间是偷税漏税若是不构成犯罪的,一般九十日以内会查清违法事实,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若是构成犯罪的,公安侦查时间三个月,检察院一个月的审查起诉期限,第一审刑事诉讼人民法院的审限为第三个月,因此至少需要7个月的时间才能结案。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漏税的行为人对自
    2023-04-26
    167人看过
  • 为了逃避债务而离婚的法律规定是如何认定的
    《民法典》规定,债务人在债务即将到期前,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将财产转移给配偶,造成债务人名下无财产的,可以认定为离婚逃避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无偿处分时的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五百三十九条【不合理价格交易时的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一、夫妻为逃避债务而离婚债权人应当怎么办?1、发出申报债务公告为了防止当事人隐瞒债务不报或只报部分债务给债权人带来损失,办案人员可在审理期间发出申报债权公告作为查明离婚双方债务的一种手段,通知
    2023-04-11
    50人看过
  •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
    一、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1、必须有欠税的事实。欠税事实是该罪赖以成立的前提要件,如果行为人不欠税,就谈不上追缴,无追缴也就谈不上逃避追缴。欠税是指纳税单位或个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拖欠税款的行为。在认定行为是否“欠税”时,必须查明其欠税行为是否已过法定期限,只有超过了法定的纳税期限,其欠税行为才是逃避追缴欠税罪所要求的“欠税”事实。至于具体的法定期限,各个税种规定不尽一致,应依据具体的税收法规来确定。在考虑欠税事实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欠税的原因,是行为人财力不支、资金短缺、还是拥有纳税能力而故意拖欠。2、行为人必须有实际的逃避行为。这是该罪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根据法律规定、逃避行为是专指转移财产和隐匿财产,如转移开户行、提走存款、运走商品、隐匿存货等,如果不是将财产。3、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这是行为人的犯罪目的,也是本罪所要求的客观结果。税收实践中的欠税是时常发生
    2023-04-27
    121人看过
  • 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处分这一法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这样规定的好处是什么?
    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和其他渎职行为,没有笼统地规定为给予行政处分,而是针对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规定了一个给予不同种类行政处分的阶梯:对于情节不很严重的违法行为,规定了警告、记过、记大过这三个程度相对比较轻的处分种类;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规定了降级、撤职、开除这三个程度相对比较重的处分种类,这样规定的好处是:第一,体现了过罚相当的原则。所谓过罚相当,是指给予一个人的处罚程度要与其所犯过错的大小相适应,既不能给予所犯违法行为比较轻的人以较重的处罚,也不能给予所犯违法行为比较重的人以较轻的处罚,从而做到追究违法行为不枉不纵。第二,有利于执法标准的统一。在以往的立法中,关于对违法行为规定什么种类的行政处分,往往不作细致的规定,这样就容易造成在执法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对同样的违法行为,给予的处分种类可能不一样,有的严一些,有的宽一些,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在行政复议法的立法过程
    2023-04-24
    351人看过
  • 如何避免房产税逃税行为
    一、如何避免房产税逃税行为1、对机构持有住宅房产的,视同家庭征税,只是没有免税面积或套数。或者统一征收每年5%的房产税。或者出台规定禁止机构以后购买居民住宅。这一条是为防范个人通过成立机构组织购房来避税。2、楼盘开盘超过一年未销售的部分,向开发商征收每年10%的房产税。这一条是为防止开发商通过捂盘或私下与炒房客勾结延缓办理购房手续来避税。3、避免不结婚或假离婚逃税:(1)计税家庭的含义:成年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下没有房产的成年子女。名下有房产的成年子女单独作为一个计税家庭。(2)如果按套数征税,家庭成员为一人的要比家庭成员为2人或以上的,基数要减少一套。比如一般规定家庭两套房免税,单人家庭就只有一套免税。(3)如果按面积征税,则家庭免税面积=家庭成员*人均免税面积。人均免税面积由当地政府自行制定。家庭成员只有夫妻两人的,按三口人免税;家庭成员在两人以上的,按实际人数免税;家庭成员为未婚
    2023-05-04
    107人看过
  •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
    1、必须有欠税的事实。欠税事实是该罪赖以成立的前提要件,如果行为人不欠税,就谈不上追缴,无追缴也就谈不上逃避追缴。欠税是指纳税单位或个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拖欠税款的行为。在认定行为是否“欠税”时,必须查明其欠税行为是否已过法定期限,只有超过了法定的纳税期限,其欠税行为才是逃避追缴欠税罪所要求的“欠税”事实。至于具体的法定期限,各个税种规定不尽一致,应依据具体的税收法规来确定。在考虑欠税事实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欠税的原因,是行为人财力不支、资金短缺、还是拥有纳税能力而故意拖欠。2、行为人必须有实际的逃避行为。这是该罪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根据法律规定、逃避行为是专指转移财产和隐匿财产,如转移开户行、提走存款、运走商品、隐匿存货等,如果不是将财产。3、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这是行为人的犯罪目的,也是本罪所要求的客观结果。税收实践中的欠税是时常发生的,对于拥有纳税能力而故意欠
    2023-03-04
    124人看过
换一批
#财税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反避税
    词条

    反避税是指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国际避税加以防范和制止。反避税的主要措施有从纳税义务上制定具体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法、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加强国际税收合作。 反避税是对避税行为的一种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从广义上包括财务管理、纳税检查、审计... 更多>

    #反避税
    相关咨询
    • 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7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
    • 如何合理避个人所得税保险?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3
      个人不建议做故意的“避税”,可以合理筹划。对于大家的回答逐一确认如下: 1、公司包路费,包伙食需要注意度,差旅费补贴不纳入工资薪金,但是标准需要控制好。包日常伙食看什么情况,如果人人有份且直接发钱还是要纳税的; 2、给足够多的假期好主意问题是没法减少税额; 3、通过海外机构发放有风险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中国居民需要就其从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全部所得纳税,只能祈祷税务局查不到; 4、缴纳补充公积金可行问题
    • 如何给企业合理避税,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06
      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 一、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 二、利用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三、及时合理列支费用 四、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五、恰当运用固定资产折旧 六、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法律要如何规定避税和偷税的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31
      避税和逃税,虽然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但二者却有明显区别: (1)两者的概念不同。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不完善之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缴款的目的的行为,其后果是造成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扩大了利用外资的代价,破坏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使得国家社会的收入和分配发生扭曲;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不遵守税法规定,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广义上逃税还包括纳税人因疏忽或过失
    • 法律应该如何规定避税和偷税的区别?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9-04
      避税和逃税,虽然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但二者却有明显区别: (1)两者的概念不同。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不完善之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缴款的目的的行为,其后果是造成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扩大了利用外资的代价,破坏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使得国家社会的收入和分配发生扭曲;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不遵守税法规定,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广义上逃税还包括纳税人因疏忽或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