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的,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一)被保险人、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的,结束保险合同关系,并且不退还保险费。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也不退还保险费。
(三)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伪造、变造有关证明、资料或其他证据,虚报事故原因,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保险欺诈行为致使保险人支付保险金或者支出费用的,应当退回或者赔偿。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2.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3.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一、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法律责任
欺诈消费者行为法律责任是指经营者要为欺诈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二、欺诈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刑法中并不存在欺诈罪该罪名,正确的称呼应当为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
哪些行为属于保险欺诈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66人看过
-
常见的价格欺诈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65人看过
-
财产保险合同责任承担如何承担
254人看过
-
重复保险保险人如何承担责任
167人看过
-
借款担保人的责任有哪些,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149人看过
-
证券交易欺诈客户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273人看过
保险欺诈是一种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实施欺诈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指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编造事故发生的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等手段,导致保险公司多支付保险金,或支付不应支付的保险金的行为。... 更多>
-
如何确定承担受到欺诈担保的责任?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5担保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签字确认的担保具有法律效力,不属于被骗。法律是向社会公布的,一经公布,即认为社会公众都对法律条文的知悉和理解。社会公众已自己不知道法律规定、法律责任为逃避责任的,法律不予支持。如果担保人是被债务人欺骗,不论欺骗是否成立,都不影响担保人向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
-
保险欺诈行为应承担什么行政责任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19根据法律规定,保险经纪人因过错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保险代理人欺骗被保险人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业务许可证。
-
承担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26破产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破产法》第125条规定,企业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规定,此类人员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欺诈离婚承担法律责任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26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件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不属医疗事故不一定不存在医疗过错。据民法典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因过错(过失)所导致的误诊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审判中,衡量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是否具备准确诊断的条件。 (2)是考察具体的诊断、治疗过程。 (3)是医院的等级及所处的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和条件差参不齐。 总言之,判断医疗机构
-
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消费欺诈行为涉及的法律责任?责任如何承担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61,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夸大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对提供的有关商品或者服务介绍不真实,作出虚假或者使消费者误解的宣传2,依《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第六条的规定,消费欺诈行为包括(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四)采用虚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