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可以起诉
。具体诉讼程序如下:
1.诉前财产保全
诉前财产保全就是将对方的账户、房子、车等财产查封上,防止对方转移财产。这一步并非必须的流程,要结合各案的情况及对方的财产情况,如果欠的钱并不多或是对方有偿还能力,或是实在查不到地方财产,可以省去这一步。但如果可以保全的话,我建议还是保全,我办的几个案子,诉前财产保全往往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比如说a公司欠b公司290余万,我们代理b公司查到b公司有土地,于是我们就做了财产保全,还没等开庭呢,对方就同意还钱,但是是分期的,在还了两期大概220万元后,我们考虑到基本上对方可以将其他钱都还上,于是解除了保全。这个案子虽然没经过诉讼,但是结果非常理想。
2.起诉
好吧,接下来就是立案、庭审、判决了。法定的一审审限是6个月,二审是3个月,一般如果没什么太大意外的话,3-4个月一审就有结果,可能你觉得时间太长了,但是没办法,这是最后一条路。至于说诉讼中到底怎么做,怎么开庭,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3.执行
如果判决下来了,那么应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让法院直接查对方财不进行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
4.调解
调解是说双方都退一步,把问题解决,比如说欠10万元,甲说,少还点,还9万元,马上就还,其他的你也别找我要行不,乙说,行!那这事就完事了,双方就解决了,一般地,法院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我个人建议如果条件差不多,可以接受,最好达成调解,因为将精力牵扯到诉讼中并非是一个明智之举,实实在在拿到钱才是真,不要为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利益。
另外,如果当事人确实要选择通过诉讼处理的,当事人还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收集借款人借过钱的证据、收集主张债权的证据,以及收集对方财物状况的证据。
-
欠钱不还可以起诉么?可以起诉诈骗吗?
417人看过
-
哪里可以起诉欠钱不还钱
138人看过
-
欠钱不还起诉有用吗2024
329人看过
-
欠钱不还起诉诉讼费可以由被告出吗?欠钱不还起诉流程
429人看过
-
没有欠条可以起诉吗,欠钱不还怎么起诉
159人看过
-
欠钱被起诉还钱可以撤诉吗
319人看过
-
欠钱不还有欠条可以起诉吗,没有欠条可以起诉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41、有欠条的情况下只要这个欠条有法律效力而且也没有过诉讼时效那么有欠条的话是可以起诉的并且诉讼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1、没有欠条也可以起诉但是债权人为了实现主张债权的诉讼目的在债务人当初并未向债权人出具欠条或借条的情形下应当搜集到足够的证明己方对债务人享有合法债权的证据后在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发布支付令或直接提起诉讼程序。 3、虽然债务人并未向债权人出具借条或欠条但是债务人亲口承认债务包括数额
-
欠钱不还可以起诉吗? 欠钱不还可以有什么后果?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7欠债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不涉及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 对于欠钱不还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若双方借条/合同有约定管辖地,则按约定执行;若没有约定,则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起民事诉讼时需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和证据材料(即对方欠款的证据)。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
欠钱不还能报警吗,欠钱不还可以起诉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5如果有人欠你的钱到期不还,你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向他发出支付令,令他还钱。 申请支付令在诉讼上叫督促程序,适用于金钱债务和有价证券债务,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应该明确,债权人有比较充分的证据,如有欠条、借据等。并且,一方是单纯地享有权利,另一方是单纯地负有义务,双方不是互相有债权债务。此外,欠债人应在国内居住,住所明确,以便支付令能够直接送达。符合这些条件,债权人就可以写出申请书,附上证据,向法院请
-
欠钱不还可以判刑吗, 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2欠债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不涉及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对于欠钱不还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若双方借条/合同有约定管辖地,则按约定执行;若没有约定,则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民事诉讼时需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和证据材料(即对方欠款的证据)。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
-
可以起诉对方欠钱不还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2-21对于借钱不还,想要起诉的,首先要提出申请,法院受理后,要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别人欠你的钱没有还。 一、诉讼费的缴纳: 诉讼费先由原告在起诉时预交,待案件审结后根据案件情况再确定诉讼费的承担问题。 二、一般情况,起诉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交副本; (2)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 (3)本院具有管辖权的证据; (4)其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