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方面行为的隐蔽性和公然性。盗窃罪的隐蔽性是指行为人自以为行为时其行为不被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抢夺罪的公然性是指行为人不计较行为时其行为是否会被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发觉。笔者认为,盗窃罪的隐蔽性与抢夺罪的公然性所针对的对象应该是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如在公共场所扒窃,虽然周围的人很可能看到行为人的盗窃行为,但只要未被财物所有人发现,行为人构成的就是盗窃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尾随被害人到一条无人的小巷,当着被害人的面抢了财物就逃,行为人构成的是抢夺罪。
2、对象是否属于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行为是否构成对物暴力。如:甲男在火车站站台上看见一刚下车的旅客乙女带着3个小孩,旁边放着6件行李,便上前询问是否需要雇人打行李。二人商定,由甲将乙的4件行李扛出车站,乙付给甲10元人民币作为报酬。甲扛着4件行李出站后,乙的小孩被车站工作人员拦下查票。乙在出站口内出示车票,同时密切注视着已出站的甲。甲见乙仍在出站口内,在明知乙注视着自己的情况下,将行李扛走。
在本案中,乙并没有将行李处分给甲占有的行为与意识;甲身扛行李时,只是乙的占有辅助者。换言之,即使甲身扛行李,该行李的占有者仍然是乙。所以,甲的行为不可能成立侵占罪。另一方面,乙将行李交给甲时,甲也没有欺骗的故意与行为,所以,不能认定乙将行李交给甲是基于认识错误的财产处分行为。因此,甲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甲没有实施任何夺取行为,也不可能成立抢夺罪。概言之,甲的行为成立盗窃罪,但甲的行为并不具有秘密性。
抢夺罪在实施过程中也是会实施暴力的,不过这里的暴力行为是针对财物而不是针对人,否则就应当认定为抢劫罪。而盗窃罪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具有暴力行为的,如果在盗窃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证据而对他人使用暴力的话,则就转化为抢劫罪。
一、盗窃中非法占有目的是什么意思
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一个长期困扰司法者的难题。之所以成为难题,是因为司法机关长期以来过于注重、依赖行为人的口供,不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内容,往往采取行为人供有则有供无则无的简单方法来判断。我们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客观事实认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恰当的运用司法推定。
1、从客观行为判断主观目的。
犯罪行为是在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客观行为具有征表主观目的的作用。并且客观构成要件具有故意规制机能,它的意思是,客观行为不依赖主观故意而存在,但是主观故意却是依附于客观行为而存在的。如2011年11月18日,曾某趁其男友李某家中无人,将李某一笔记本电脑(价值3980元)偷走并转移至在另一城市居住的前夫家中,并对前夫说是自己购买,暂时存放一下,等其到该市后使用。案发后,曾某辩称没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从其行为看,其采取秘密手段将笔记本电脑拿走并将电脑转移至另一城市,且告知其前夫是自己所有,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显而易见。
2、合理利用刑事司法推定。
司法中的推定方法是一种证明方式,是证明行为人主观心态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主要是从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中,推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犯罪故意和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为人未做出任何辩解或做出的辩解不合常理,推定结论便成立。刑事推定不是主观臆断,更不是有罪推定,它不能代替调查证据,只是在主观上的故意、目的等是否具有,又无法找出证据证明时运用的一种证明手段。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刑事推定时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用作推定依据的基础事实必须真实可靠;二是应允许行为人提出相反的证据以克服推定在特殊情况下的虚假性。如,甲欠乙钱一直未还,某日,乙到甲家中索要甲未在家,乙便电话告知甲还款,并称在其家门口等。从上午等到天黑甲未归,且在第一次通话后甲便关机。乙便翻窗进人甲家中,将甲的一台笔记本电脑盗走。案发后,在检察机关审查批捕时,乙称并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甲电脑的目的,只是想拿走其电脑迫使甲还债,而且,在拿走电脑的当天给甲打了电话甲仍关机,第二天又电话告知了甲。检察机关通知公安机关调取了通话记录、手机通话记录截屏、又复核了受害人之后,发现乙的辩解有证据支撑,未批准逮捕。
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判断盗窃罪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是行为人的一贯表现,即是否有前科。比如,曹某曾因盗窃多次被判刑,某日去其朋友家时将朋友的价值1500元的手机盗拿走。5日后案发,曹某辩称只想拿来玩几天,并不想非法占有。但综合考虑曹某的一贯表现可以推断出,其辩解明显的不合理性。二是行为人有无正当的职业和稳定的收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一般来说,没有正当职业且没有稳定收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人容易去盗窃。三是行为人和受害人的关系,是否存在纠纷等。比如,行为人进入位于六楼(最高层)的乙家中,搬出彩电后走到五楼时撞见回家的乙,便将电视机从楼道扔下摔坏。如果行为人和乙的存在矛盾,并声称要报复乙,那么行为人主观上毁坏目的的可能性就较大;如果行为人与乙之间无任何纠纷,则非法占有目的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系:抢夺罪与盗窃罪的转化
426人看过
-
如何区分盗窃抢劫罪 盗窃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有哪些
422人看过
-
抢劫与抢夺有哪些区别,抢劫罪与绑架罪有哪些区别
383人看过
-
盗窃罪与抢夺罪要怎么区分
173人看过
-
抢夺和抢夺罪的区别是啥?抢夺罪与抢夺罪有何区别
279人看过
-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
274人看过
-
盗窃罪与抢劫罪的区别,盗窃罪与侵占罪区别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25一、盗窃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1、盗窃罪与抢夺罪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方面行为的隐蔽性和公然性。 2、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对财产所有人当场使用暴力或威胁,而占有他人财物的; 而盗窃罪是指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两者的关键区别就是,是否当面使用暴力或威胁。 3、盗窃罪的秘密窃取行为必须能贯穿整个窃取财物的全过程,如果行为人先是秘密窃取,但是在还没有既遂之前; 即控制财物之前,
-
盗窃罪与抢劫罪、抢夺罪有哪些不同?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05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抢夺罪的主要罪名有哪些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07《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第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抢夺罪是不
-
偷窃罪和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的区别?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22盗窃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盗窃大量公私财产或者多次盗窃、家庭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产的行为。抢劫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客不准备,公开抢劫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抢劫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迫财产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产的行为。欺诈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
-
什么是盗窃罪,盗窃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盗窃罪与盗窃罪有何区别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7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侵害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是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主面是故意。盗窃罪的必要条件: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即定罪。抢夺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是,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方面不同,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夺罪的客观方面则是,有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抢夺罪与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