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被注销后能否作为仲裁被申请人
1.公司注销后,公司就终止,所以不能作为仲裁的被申请人。
2.如果公司违法清算,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向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人主张债权。
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第十九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条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公司注销】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二、申请公司注销登记的情形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组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但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的除外;
(三)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解散情形。包括公司合并、分立导致的解散情形。
-
公司被仲裁期间还能申请注销么
81人看过
-
未提交注销申请的公司能作为被告吗?
469人看过
-
公司被注销后能否被起诉能否再审
103人看过
-
已经被起诉的公司能否申请注销?
204人看过
-
注销公司后,账簿能否被销毁?
415人看过
-
能否在劳动仲裁申请被撤回后再次提出仲裁申请
364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公司被劳动仲裁后还能注销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3-04-09当员工和公司发生了一些劳动争议的时候,一般员工可以直接到劳动局申请仲裁,如果自己打算去申请仲裁,但是公司注销了,这种情况可不可以进行下去 一般情况来说,原公司在注销前会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算,劳动者和债权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债权,如果老板资不抵债的话那么原公司就不是注销而是破产了,要进行不同的程序,实行清算。但如果劳动者和债权人在规定时间内未申报债权的,过了这个期限变成普通债权,不能强制执行了。 或
-
那个申请仲裁后公司注销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3一般在劳动仲裁递交申请后等待判决却公司注销了,可以要求仲裁庭出具仲裁结果,然后变迁诉讼对象向法院起诉,向相关组织或个人追讨劳动报酬。劳动争议主体即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如果在劳动争议过程中企业已进入清算阶段,则劳动者应将清算组作为争议的主体。
-
作为被申请人,能否撤销工伤认定申请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06单位申请工伤认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受理之后,不能再撤销工伤认定申请,也没有必要撤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受理后会对是否属于工伤进行调查、判断,并在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且会书面通知职工和用人单位。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
-
被申请人是否可以撤销仲裁申请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0第二种情形是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被申请人是否可以撤销仲裁申请即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基于仲裁申请人的某种行为,仲裁庭推定其有撤回仲裁申请的意思,从而视为撤回仲裁申请的情形。《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
劳动仲裁是否可追加保险公司为被申请人浙江在线咨询 2024-08-27追加当事人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依申请,二是依职权。对于依申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调解仲裁法》第23条之规定,仲裁阶段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但是如果该当事人仲裁阶段未提出参加案件的申请而在诉讼阶段提出,原则上不应准许,除非该当事人仲裁后才知道利害关系案件的争讼。对于依职权追加的,应当严格限制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不应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