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企业单位对环境污染的责任和赔偿责任。企业单位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已有的污染并确保其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同时,对于因企业活动而受到直接损害的单位或个人,企业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请求企业索赔污染费用时,需要提供所受损失的事实依据,并证明已经受到的损失与环境污染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完成举证责任后,即可向企业索要相应的污染费用。
企业单位有责任确保其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并采取措施消除已有的污染。同时,对于因企业活动而受到直接损害的单位或个人,企业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请求企业索赔污染费用,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应提供所受损失的事实依据,并且能够证明已经受到的损失与环境污染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完成举证责任后即可向企业索要相应的污染费用。
当 事 人 请 求 企 业 索 赔 污 染 费 用 , 需 提 供 损 失 事 实 依 据 。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企业索赔污染费用,需提供损失事实依据。同时,《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四条也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如拍照、录音、录像等,以便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供证据。若当事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证据,可能会导致其无法获得赔偿。因此,在遇到污染事件时,当事人应尽快采取相关证据,以便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企业单位有责任确保其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并采取措施消除已有的污染。同时,对于因企业活动而受到直接损害的单位或个人,企业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请求企业索赔污染费用,按照法律规定,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应提供所受损失的事实依据,并且能够证明已经受到的损失与环境污染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完成举证责任后即可向企业索要相应的污染费用。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企业索赔污染费用,需提供损失事实依据。同时,《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四条也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如拍照、录音、录像等,以便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供证据。若当事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证据,可能会导致其无法获得赔偿。因此,在遇到污染事件时,当事人应尽快采取相关证据,以便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
怎么解决垃圾污染问题
179人看过
-
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463人看过
-
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物的危害是什么
379人看过
-
村民如何解决户口问题
271人看过
-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势在必行
114人看过
-
企业如何解决工会经费拖欠问题
69人看过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
陇南企业占用问题如何解决陕西在线咨询 2024-12-11企业拆迁是征地拆迁活动中比较复杂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补偿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对于企业未到期的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国有出让土地应按照市场基准价评估补偿。 2. 如果企业自建了厂房、员工宿舍或仓库,则应对这些自建物进行评估补偿。如果企业租赁了厂房,则应对租金损失进行补偿。 3. 对于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的补偿,应考虑不可迁移的水、电等附属设施,并结合装修或建造成本和使用年限等因素进行评
-
怎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22为防治环境污染,中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饮用水污染如何解决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10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相关排污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停产整治等措施;可能威胁下游地区饮用水供水安全的,还应当及时向下游地区通报。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饮用水水源污染状况、应急措施和恢复供水的信息。
-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赡养问题如何解决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28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应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同时,继子女有赡养扶助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此外,父母在离婚后仍保留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企业之间如何解决“三角债”?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2乙欠甲债、丙又欠乙债,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债”,当乙不向丙追偿债务致使甲的债权不能清偿时,甲可以行使代位权,直接向丙主张权利。具体包括:(1)提起代位权诉讼,法院判决丙直接向甲履行清偿义务;(2)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禁止丙直接向乙履行债务,防止乙受偿后转移、隐匿财产;(3)未提起代位权诉讼,但执行程序中发现乙对丙享有到期债权的,法院可以通知丙向甲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