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股东在公司任的职务没有定性,可以是任何职务,也可以不在公司任职。
一、什么是职务侵占罪主体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其范围包括公司、企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以及从事法定公务以外的村(居)委会、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人员。我们认为,在公司、企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单位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员符合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资格,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满足一定条件:即能够利用职务便利即对本单位财物具有一定管理职权的人员,才能成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对于只是在单位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且对单位财务没有任何管理职权的,即便将数额较大的本单位财物占位己有,也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是要根据行为人具体实施行为的性质,以盗窃罪、侵占罪、或者诈骗罪等罪名进行刑事处罚。
二、公司股东职务侵占罪如何定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公司的章程履行了出资的责任后,出资人取得股权成为公司的股东,股东是可以转让债权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股东在公司物担任职务,利用职务上的债务对公司财物进行非法占有的,数额达到较大,就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
三、法人私营股可以随时退股吗
不能。完成出资后,不得抽逃出资,这是为了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在公司注册成立后,有限责任公司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退股的,当然,在股东遭遇特殊情形下,可以要求公司收购其股权。具体包括;第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分配利润的、第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第三、公司章程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但其他股东仍然通过股东会决议修改章程而使公司继续存续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
在职股东可以设立公司吗?
220人看过
-
在公司合并时,有异议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权吗?
407人看过
-
公司被收购小股东可以不卖自己的股权吗
336人看过
-
公司股东应该清楚自己的责任。
370人看过
-
股东是否可以否认自己承担公司债务的责任
236人看过
-
可以拥有自己公司的股权吗?
467人看过
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公司组织形式,它通常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和注册资本等都有一定的限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包括: 1、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 更多>
-
股东自己可以退出公司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011、不可以。股东入股是通过工商局备案,有企业章程为准,经过合法程序,有股东大会决议。退出股份,也需要股东大会决议,去工商局办理变更,这是很慎重的。公司股东退出方式: (1)通过股票上市退出企业; (2)通过股份转让退出企业; (3)管理层收购; (4)股权回购; (5)国内股权交易; (6)离岸股权交易。 2、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
-
公司自己的股权转让,公司可以私自转让股东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4-24公司章程没有特殊股权转让约定的,股东之间可以转让股权。其中转让股权约定股权价格,正常情况下,合法办理完退出股东身份的手续这一方对公司再无任何权利和义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债务由公司财产承担有限责任。以于公司外部第三人来讲,只要没办股东、章程变更备案,原三个股东仍是公司股东,承担相应义务。对于公司内部股权关系而言,三个股东补充协议,其实是出资变更协议,没出资的股东丧失了出资股东权利。股东并不直接拥有公司
-
股东自己的公司债务可以承担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31公司有股东,股东对公司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但因为公司的法人性质,公司的财产与股东财产各自独立,因此一般股东不会承担公司债务。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有时股东是需要承担公司债务的。 1、股东出资不实的。未实际出资,或是出资未达到股东依公司章程约定的比例。 2、股东抽逃资金。有些股东在公司注册成立后,会将当初作为股本缴纳的出资抽回,使公司的资本客观上减少,违反了公司的资本不变的原则。
-
股东可以是职务吗,股东在公司一般任什么职务?青海在线咨询 2024-08-31公司股东可以兼任的职位股东在公司任的职务没有定性,可以是任何职务,也可以不在公司任职,都是有可能的。比如很多股份制公司,员工也持有公司股票,管理层也持有公司股票,都是公司股东。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也指其他合资经营的工商企业的投资者。 1、股东与公司的关系上,股东作为出资者按其出资数额(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享有所有者的分享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
-
自己股东可以起诉公司解散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7股东起诉公司要求解散公司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2、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3、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