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素材主要探讨了认识因素、意志因素以及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于故意犯罪的影响。其中,认识因素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意志因素则包括明知的可能和必然。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于两种故意的定罪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这些结论对于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认识因素存在差异,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而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危 害 结 果 发 生 的 主 观 差 异
素材1中提到,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危害结果在犯罪客观要件中的地位是共同要件还是非共同要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危害结果并非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它只是某些犯罪即结果犯的构成要件。因此,在某些犯罪中,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因素,而在其他犯罪中,它可能不是共同要件。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在故意犯罪中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危害结果并非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它只是某些犯罪即结果犯的构成要件。因此,在某些犯罪中,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因素,而在其他犯罪中,它可能不是共同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定义与区分
385人看过
-
怎么区分故意杀人罪主观上的“直接、间接”心态?
105人看过
-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494人看过
-
洗钱罪的主观要件是直接故意
328人看过
-
醉驾中的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有何区别
95人看过
-
犯罪故意的直接故意
65人看过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是否直接参与犯罪,从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帮助犯。... 更多>
-
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主观上的“直接、间接”心态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6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二者心态上的区别: 1.在认识因素上,对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认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杀人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14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
诽谤罪主观要件包括间接故意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04诽谤罪主观要件包括间接故意,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而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
-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司法认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2在刑法学领域,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这两个概念代表了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不同心理态度。这两种心理态度在认知因素以及意志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将详细阐述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首先,从认知因素来看,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的特定危害社会的后果具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地去推动这个后果的发生,或者在明知该后果必定会出现的前提下,仍然选择放任不管。而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
-
故意的直接与间接的间接有什么区别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25故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