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保健食品市场上,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是假冒批准文号和包装的问题产品。在北京市场,查出68种这样的问题产品。
四分之一保健食品有问题
昨日,中国保健协会发布《中国保健食品市场零售终端品类调研报告》,在涉及的2025家企业的2951种产品中,767种是假冒产品,占25.99%.另有267种疑似问题产品尚待调查。
据介绍,这次调查覆盖全国300多个县市的药店、商场、超市和保健食品专卖店。调查发现,假冒保健食品超过100个的省区有9个,其中内蒙古、安徽、河南三地为最。
而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北京以68个假冒产品位居四个直辖市榜首,呼和浩特则以90个假冒产品成为省会城市中的重灾区。另外,北京有97家企业在生产假冒保健食品。
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这些假冒保健食品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产品外包装标示的产品名称和生产企业与国家批准文号全部不符,如套用其他产品批号;产品外包装标示的产品名称与国家批准文号不符,如擅自改变产品剂型;产品外包装标示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不存在,伪造批号;产品外包装无批准文号。
在767种假冒产品,减肥产品最多,达193种,其次为免疫调节产品和美容产品。
三分之二获批保健食品名存实亡
据介绍,截至2004年6月30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了3829家企业的6009个保健食品,但调查显示,只有1917个产品还在合格地生产、销售,其余2/3的产品虽持有国家批文,却已名存实亡。同时,调查表明,只有1823家企业仍然存在,不到原有企业数量的一半。
-
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
377人看过
-
假冒食品违反食品安全法吗
61人看过
-
保健品属于假冒伪劣产品吗
465人看过
-
曝光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商家
340人看过
-
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什么内容
210人看过
-
保健品适用食品安全法吗
252人看过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
如何举报保健食品虚假广告贵州在线咨询 2023-05-09利用广告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涉嫌虚假广告罪。 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
-
保健食品广告的表示效果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06不可以,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二)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三)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四)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 (五)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风险提示:保健食品广告中涉及治疗疾病的内容的法律责任: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
-
保健食品广告审批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4-12法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4号) 2、《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412号令)第357项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5月24日颁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国食药监市[2005]211号) 申请条件 四川省辖区内发布国产保健食品广告的,进口保健食品广告,应当该由产品境外生产企业驻中国境内办事机构或者该企业委托的代理机构
-
各种保健品属于假冒伪劣的产品?北京在线咨询 2022-12-02不一定。保健品如果假冒产品的外包装和内容物(如胶囊、片剂、液体等)的外观与被模仿的正规产品几乎完全一样,但内容物的成分配方却与该保健品差异很大,有些甚至对身体还有害。产品从包装的品牌、产品名称、功效、成分、生产许可证号、批号到产品内容物都是造假者虚构的,并没有完全仿冒市场上的一种产品。有些伪劣保健品可能会套用市场上某正规保健品的批号或许可证,但名称等其他信息都与该正规保健品不同,这些都称为伪劣保健
-
保健食品申报材料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12(一)保健食品备案登记表,以及备案人对提交材料真实性负责的法律责任承诺书; (二)备案人主体登记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产品技术要求材料; (四)具有合法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全项目检验报告; (五)其他表明产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的材料。 请进口保健食品备案的,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产品生产国(地区)政府主管部门或者法律服务机构出具的注册申请人为上市保健食品境外生产厂商的资质证明